摘 要:纵观近年来的推普工作,高等教育一直走在社会的前列,对全社会其他领域产生了较大的辐射与示范作用。然而,在语言生活异常活跃的大学校园,普通话的使用现状并不乐观。本文以湖南女子大学为例,以点带面,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试图展现高校学生普通话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高校推普工作的开展和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高校 普通话 使用现状 调查
一、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情况
目前,高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的是自愿报名、统一测试、统一管理的模式。湖南女子大学共有32个专业,学校建立了普通话测试站,每学年组织两次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校学生分别在大一上、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分批分期开设普通话课程,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16课时的课程学习。本研究收集了该校从2009至2012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相关情况,整理为表格形式(见表1、表2)。
根据湖南省语委规定,大中专学生毕业时普通话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从表1可见,四年来仅有2009年出现了一个三级乙等成绩,其余学生均保持在三级甲等以上,这说明学生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了相关要求。总体看来,存在以下特点:
(一)学生普通话水平逐年进步,但整体水平不高
首先,从该校2009年到2012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人数来看,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数呈逐年增加态势,这说明希望通过测试检测自己普通话水平的学生越来越多。其次,从2009年到2012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来看,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人数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三级甲等比例越来越小,这说明高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逐年进步的趋势。再次,测试成绩呈现出明显的两头少中间多的特点。一甲、三乙等级的学生很少,四年来一甲等级获得者为零;一级乙等人数四年总共只有116人;二甲、二乙等级的学生较多,尤其是二级乙等水平的学生占测试的绝大多数,四年来二级乙等水平获得者最高比例达63.90%。由此可见,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集中在中等偏下,整体水平不高。
(二)不同专业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不平衡
以2010年成绩为例(见表2),七个系部在普通话测试成绩上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以一级乙等成绩来看,经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艺术表演系这三个系的学生通过比例为0。文学与传媒系通过比例最高,为2.62%。从二甲等级获得的情况来看,文学与传媒系比例最高,占到全部学生的47.71%。经济管理系比例最低,仅为17.62%。旅游管理系通过二甲的人数最多,有223人,艺术表演系通过人数最少,仅有4人。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明显偏低,其次是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文学与传媒系普通话水平较好,究其原因可能与专业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差异有关。以旅游管理系为例,系部中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务等专业,这些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普遍比较高,如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开放、旅游城市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社会推广普通话要从商业、服务业、交通、旅游等‘窗口行业抓起。”在这样的文件精神指引下,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对学生普通话水平要求较高,而艺术专业、经济管理系中的会计等专业并未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作出要求,因而学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这是导致各个系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城镇生源学生成绩优于农村生源学生
从学生的生源分布情况来看,该校的学生可以分为城镇生源学生和农村生源学生。根据这一分类,对四年来测试成绩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结果显示城镇生源的学生普通话测试成绩明显好于农村生源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镇的政治、经济、教育水平好于农村地区。如城镇中小学教师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及上岗之前均经历了专业的普通话教育培训,在教学当中也更加重视普通话的使用。这对学生普通话的训练和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农村地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师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也相对较低,这就给农村生源的普通话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普通话基础较薄弱。此外,城镇居民往往来自四面八方,在工作等公开场合用家乡话会影响交流,因此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较高,这也客观上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给城市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普通话学习氛围。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见问题分析
(一)声母错误常见情况
1.舌尖中浊鼻音“n”与舌尖中浊边音“l”相混,如:“恼”误读为“lǎo”。
2.清擦音“f”与舌根清擦音“h”相混,如:“发”误读为“huā”。
3.舌尖后音“zh、ch、sh”与舌尖前音“z、c、s”相混淆,如:“赠”误读为“zhèng”。
4.“zh、ch、sh”与合口呼韵母相拼的音节读成了“j、q、x”声母与撮口呼韵母相拼。如:“创”误读为“qùang”,其中声母“ch”读成“q”,韵母“u”读成“ü”。
此外,极少数学生出现将塞音、塞擦音分别误读为浊塞音、浊塞擦音。这与方言语音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二)韵母错误常见情况
1.将合口呼韵母的韵头省略,读成开口呼韵母,如:“讲”读为“gǎng”,这与湖南方言中介音脱落有关。
2.将合口呼韵母读成撮口呼韵母,如:声母常见错误情况中第4点内容。
3.前后鼻音韵母相混,如:“享”误读为“xiǎn”。
4.卷舌韵母“er”无卷舌色彩。
(三)声调错误情况
1.调值不准。例如:阴平虽保持平调调型,但音高不够,将55读为44或33。
2.阳平调值起点偏高45或落点偏低34。
3.阳平轻度曲折。如:将35发成324。
4.上声调2114读为211。
5.读去声音节时值过长,造成明显曲折。
此外,轻声误读也是测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一般叠音词和虚词素的轻声出错较少,而对于部分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读轻声的情况错误较多,如“能耐、机灵、告诉”等。
以上为学生在普通话测试过程中语音方面出现的较为集中的错误。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于较为生僻的字词因不认识而造成错读,以及朗读过程中出现语调偏误和停连不当等,在这里不作详细分析。
三、大学生日常普通话使用情况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校学生普通话日常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涉及到学生对语言文字政策的认知情况,第二部分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态度及学习情况,第三部分为校园的普通话学习氛围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6份,其中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达88.60%,这表明本次调查符合实证调查要求。在整理和分析问卷中发现问题如下:
(一)大学生对相关法规不甚了解
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65.46%的学生表示听说过此法规但内容不了解,34.54%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法规更不了解内容。在问及《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标准》中“三级六等”问题时,有19.21%的不能正确问答。经了解,在普通话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注重纠正学生的发音等问题,对于相关法规介绍很少。学生也很少在媒体和校园见到有普通话相关方面的宣传内容,可见,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仍需要加强。
(二)大学生使用普通话受到场合的影响比较明显
学生主要是在课堂学习、座谈会等公开场合使用普通话,而在其他场合很少使用。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普通话的学生达到调查人数的93.55%,而在课堂之外的其他场合,如寝室等场所不使用或者偶尔使用普通话的学生高达62.43%,经常或者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的学生只占37.57%,二者之间差距比较明显。
(三)学生对自身普通话水平满意度不高
61.37%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普通话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这说明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但仅有10.61%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较为标准,32.62%的学生认为普通话水平一般,56.7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说的不是标准的普通话。
(四)学生普遍认为周围普通话氛围不佳
调查时发现,95.45%的学生认为普通话氛围对于提高自身水平有重要影响。在问及对周围的普通话环境是否满意时,45.28%的学生认为不太满意,36.96%的学生认为一般,10.53%的学生认为较为满意,只有7.23%的学生认为满意。多数学生表示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无法持之以恒的问题,只是在普通话课堂和测试前大量练习,在平日的交流中并没有坚持按测试标准使用,因此普通话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四、大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的原因
(一)职能部门及高校对推普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专门的语言文字部门,在推普工作中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计划安排和条例要求,但是在宣传、教育方面还不到位。很多高校没有制定明确的推普宣传计划和宣传管理规定,对宣传措施的落实、宣传工作的时效性等没有组织严格的检查监督活动。在实际工作当中只是为了单纯的完成测试相关任务,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没有进行跟踪量化分析。因而没有起到营造氛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二)高校普通话课程相对不足
普通话教学在很多高校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般只有师范类专业才开设普通话课,许多非师范类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普通话训练指导。小部分非师范类院校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由于师资和课时等相关因素的限制,课时量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的普通话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无法通过专业指导来改进,无法纠正普通话学习和使用中存在的错误,因此普通话水平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学生缺乏语言规范化意识,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
许多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前进行集中突击,而在平日里并没有时刻注意自己的用语标准问题。同时,大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精力都放在了专业学习和考研上面,不愿意抽出足够的时间投入到普通话的学习上,以致缺乏足够的练习时间和强度,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四)缺少普通话使用的氛围和机会
本人所调查的高校为湖南地方性高校,在生源上相对比较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对方言更加熟悉和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非正式场合更愿意选择使用方言进行交流,觉得没有必要使用普通话,尤其是宿舍和老乡会上,很多学生表示使用普通话觉得别扭、不习惯、不亲切,一些学生在生活当中甚至反对使用普通话,认为说普通话的人比较“做作”。
五、结语
从推普工作开展至今已有50多个年头,高校作为推普的重要阵地,应在健全机构、宣传造势、课程设置、培训测试等方面高度重视。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专业指导,更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将说规范的普通话作为一种习惯,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参考文献:
[1]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增补本,第2版)[M].上海:上海三
联书店,2003.
[2]胡瑞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吕冀平,戴昭铭.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M].上海:上
海教育出版社,1999.
[5]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6]罗昕如.湖南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
[7]罗昕如.社会用语用字规范化透视[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4.
[8]许嘉璐.关于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的若干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
1998,(4):46.
[9]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社,
1996.
(王洋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