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方传教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于1626年面世,对汉语拼音的形成历史及汉语音韵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西儒耳目资》中运用罗马字母标注汉语字音的语料,为研究明末汉语实际音值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本文认为,探求《西儒耳目资》语音基础,只有通过将其与早期科学的方言田野调查进行比较研究,方可得出满意的答案。
关键词:金尼阁 《西儒耳目资》 语料价值 语音
西方传教士金尼阁在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写成了《西儒耳目资》一书。该书自面世至清朝末年,一直未曾引起中国学人的重视。清朝末期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下,产生了学习西方以求中国独立富强的思想。受此思想的影响,中国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汉语拼音化运动,即“切音字运动”。自此,人们才开始关注很久以前西方传教士的有关著作,如利玛窦的《西字奇迹》、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人们试图努力借鉴曾经“西儒”们创制的“应用拉丁字拼音学习汉语汉文”的方法来为汉字改革服务。尘封了很久的《西儒耳目资》终于重回到中国学界的视野中。笔者认为《西儒耳目资》对汉语语言学界来说,可谓价值不菲。它对于我国汉语拼音的形成历史及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语料。
一、《西儒耳目资》的产生背景
16世纪以后,许多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传播西方文化。摆在他们面前急需克服的最大困难就是汉语和汉字。16世纪后半叶,意大利人罗明坚曾在致耶稣会总会长的信中写到:世上有多少事物,就有多少中国字。葡萄牙人以及神父们学习汉字简直是不可能的事。①另外,中国幅员辽阔且不同地区之间方言差异很大,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异也很大。面对中国如此错综复杂的语言状况,西儒们不得不努力在学习汉语的方式方法上寻求突破。1584~1586年间,耶稣会士罗明坚与利玛窦到广东传教,为了帮助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二人创制了用罗马字注汉字音的《葡华辞典》。“《葡华辞典》是汉语最早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也是后世一切汉语拼音的鼻祖,可以视其为以后利马窦《西字奇迹》拼音方案和金尼阁《西儒耳目资》拼音系统的前身。”②
1626年,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在利玛窦拼音体制的影响下,对罗马字注音方案进一步完善,写成了完整系统地记录明末官话的音系专著——《西儒耳目资》。
二、《西儒耳目资》的语料价值
在古代,中西方语言学一直缺少实质性的交流,各自的发展道路是相互独立的。中国传统音韵学是按照先“正音”“正声”,然后“知音”“通韵”,最终实现“通经”这条路子进行的。从反切法于东汉时期产生至明朝末期,中国传统音韵学已经独立发展了一千多年。大量的韵书、韵图分析汉字声韵结构系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精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然而,笔者认为,中国传统的语音学研究偏重音系“类”的归纳,缺乏具体语音“值”的探讨。我们根据以上传统语料提供的韵部和反切,只能明白古代汉语的声韵分类。若想考定音值,绝不能期望从这些韵书本身探寻出满意的结果来。导致这种尴尬局面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保存至今的各个时代的韵书都没有采用字母式的音标形式来记录汉语声韵系统。
利玛窦、金尼阁等西方传教士们,可算是对汉语的音值探讨开辟了新天地的第一批人。简单地说,《西儒耳目资》是一部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音素文字记音原理,以及如何用西文字母给汉字标注字音的书。金尼阁在书中的“列音韵谱问答”部分说:哑人聋人见华字可以定意,初学幼童见西号可以定音。由于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采用了罗马字母注音方式,因此该著作为我们研究明末汉语的实际音值提供了最鲜活的语料。从反映汉语音值的角度来说,《西儒耳目资》语料价值远远超过20世纪以前我国历代语言学家提供的语料价值。由于该著作所具有的超前性,直至20世纪中国现代语音学产生以后,国内少部分学者才开始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对《西儒耳目资》的语料展开研究。
三、《西儒耳目资》的主要内容
《西儒耳目资》是面向西方传教士的一部汉语汉字学习工具书。该书张緟芳的《序》开篇名义:“未睹字之面貌,而先聆厥声音者,一稽《音韵谱》则形象立现,是为耳资;既睹字之面貌而弗辨其谁何者,一稽《边正谱》,则名姓昭然,是为目资。而《译引首谱》则以图例问答阐发《音韵》《边正》之所以然,以为耳目之先资者也。”
简言之,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译引首谱”是用诸多图例对汉语音韵进行总体概括;第二部分“列音韵谱”是类似于韵书一样依韵布局的同音字表;第三部分“列边正谱”是依据部首和笔画整理出来的字表。
四、对《西儒耳目资》语料研究的历史回顾
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西儒耳目资》。然而,真正对这部著作进行现代语音学分析的第一人当属罗常培先生。罗先生于1930年发表的《耶稣会士在音韵学上的贡献》一文中高度肯定了金尼阁这部著作在中国音韵学史上的地位。他提到:直接用罗马字母注音,使后人对于当时各个字的音值得到清晰的印象,并且给音韵学的研究开辟出一条新蹊径的,明季的耶稣会士(Jesuits)要算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功臣了。罗先生进一步指明了《西儒耳目资》具体的贡献所在。据他观察,利玛窦的罗马字注音跟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的《西儒耳目资》在中国音韵学史上,跟以前守温参照梵文所造的三十六字母,以后李光地《音韵阐微》参照满文所造的“合声”反切,应当具有同等的地位。罗常培先生进而阐明了这些文献地位重要的原因:1.用罗马字母分析汉字的因素,使向来被人看成繁难的反切,变成简易的东西;2.用罗马字母标注明季的字音,使现在对于当时的普通音,仍可推知大概;3.给中国音韵学研究开出一条新路,使当时的音韵学者,如方以智、杨选杞、刘献廷等受了很大的影响。
继罗常培先生之后,陆志韦1948年发表了《金尼阁西儒耳目资所记的音》。文中明确表明《西儒耳目资》所代表的语音是金尼阁在山西记下来的音。陆氏把《西儒耳目资》中的拼写法转换成当时通行的国际音符,之后与中古音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寻求对应关系。
1949年以后,陆续有学者对《西儒耳目资》展开了研究。如:李新魁《记表现山西方音的〈西儒耳目资〉》,张卫东《论〈西儒耳目资〉的记音性质》,曾晓渝《试论〈西儒耳目资〉的语音基础及明代官话的标准音》、《〈西儒耳目资〉的调值拟测》等。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在所有相关研究中,汉语音韵学研究占一半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音韵学者们组成了一个关注《西儒耳目资》的主力阵营。学者们的主要关注点在两个方面:一为该书音系的性质;二为该书音系的音值。
五、研究《西儒耳目资》语料的建议
《西儒耳目资》音系是研究明末汉语实际音值的最好语料之一。它对于我们探求近代汉语共同语语音的发展和演变,具有十分可贵的参考价值。目前,学界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分歧很大。单就音系的语音基础就有三个版本之多。究竟哪种意见更接近事实真相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该书基础方音问题,应该兼顾此书写作的历史背景,同时考虑到语音动态演变的特点。金氏记录汉语语音的方式是具有开创性的,其在体例上与传统韵书有很大不同,记音客观准确。因此,我们在研究该书的语料时,也必须摆脱传统韵书的束缚。争取做到以“音值”考“音值”。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对故纸堆里抽象的“音类”归纳,来解决具体的“音值”问题。只有真正深入各种可以反映实际音值的语料中,或许才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作为现代汉语语言学的开山鼻祖,赵元任先生是第一个用现代语音学方法研究汉语方言的语言学家。他研究语音的方法成为中国学者进行方言调查研究的典范。他曾于1907年至1910年居住南京。1927年秋他再访南京、对南京方言进行田野调查。1929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用国际音标准确记音的有关南京方言的论文——《南京音系》。倘若《西儒耳目资》记录的是明朝时期以南京音为语音基础的明代官话标准音,那么《西儒耳目资》在音系上必定会与《南京音系》存在着大量的语音对应关系。两份语料都采用了单纯的记音符号(前者用16世纪意大利语拼写法,后者用国际音标)。因此,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不失为理想的研究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遵循这样的道路:依次将《西儒耳目资》与较早的以现代语音学方法调查出来的山西方言语料、北京音语料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寻求《西儒耳目资》与不同方言的相似程度,兼顾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探讨其语音基础。相信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学界对《西儒耳目资》音系性质的争议或许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注 释:
①利玛窦.《利玛窦书信集》(下)[Z].罗渔译.台湾光启出版社,
1986:431.
②杨福绵,罗明坚.利玛窦《葡华辞典》所记录的明代官话[J].中
国语言学报,1995,(5).
参考文献:
[1]高小方,蒋来娣.汉语史语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金尼阁.西儒耳目资[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
[3]陆志韦.金尼阁《西儒耳目资》所记的音[A].陆志韦近代汉语音
韵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罗常培.耶稣会士在音韵学上的贡献[A].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集
[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孙宜志.从知庄章的分合看《西儒耳目资》音系的性质[J].中国
语文,2010,(5).
[6]吴悦.清末切音字运动浅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4).
[7]曾晓渝.《西儒耳目资》声韵系统研究[A].语音历史探索——曾
晓渝自选集[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8]赵元任.南京音系[A].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2.
[9]郑锦怀,岳峰.金尼阁与中西文化交流新考[J].东方论坛,2011,
(2).
(张志凌 南京大学文学院 2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