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013-04-29 20:53费秀英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9期
关键词:兰兰工具性小手

费秀英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课,如果仅仅把阅读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未免有失偏颇。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只满足于阅读、感悟与表达对话,一些最本质的东西始终不能丢。比如,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品味鉴赏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学会遣词造句等等。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课程的两翼,缺一不可,那么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是如何把握这个尺度的呢?

一、 让语言积累落地生根

儿童最初的语言积累主要是口头语言的积累,入学后除了通过社交继续学习口头语言,更重要的是在语文课上通过阅读课文学习书面语言。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采取最佳手段,使学生把当堂学过的词语融入自己的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之中,这样才能扩大词汇量,丰富规范学生的语言。“重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积累丰富的语言靠什么?要靠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除此之外,听话、说话也是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还不能进行大量的阅读。刚入学的新生对话语言或许说得不错,但让他们说一句完整的连贯的书面语言,恐怕还有困难。因为在语意完整的长句中要涉及到选择词语,组织内容等。这种情况下,要求并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尤为重要。例如,在《胖乎乎的小手》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先让学生明白“兰兰的小手为什么值得大家喜欢?”噢!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兰兰用胖乎乎的小手替他拿过拖鞋;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兰兰用胖乎乎的小手替她洗过手绢;奶奶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兰兰用胖乎乎的小手替她挠过痒痒。那么大家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兰兰有一双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小手,所以大家都喜欢她。”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小手曾经为家人、老师或同学做过什么呢?学生会畅所欲言。教师此时已将文中的人文理念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中,学生不仅组织表达了语言而且受到了思想教育。另外,在积累语言时我很重视人教版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训练。我将日积月累训练按照由“字——词——短语——句子”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训练。例:问(问题)(有趣的问题)(田野里有一群小鸟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我向爸爸请教一个有趣的问题;教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样长期的语言积累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是多元的。“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色”,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实施的“方法”,二者并不矛盾。例如《四个太阳》一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盛夏,烈日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照射着大地一直到黄昏,多么沉重闷人的时光!人们懒洋洋的像失去了生命力。画个绿绿的太阳吧!让大地到处一片清凉。金秋,登高望远,大地犹如茫茫的金海。它给人们献上一个丰收、欢乐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会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画个彩色的太阳吧,给人惊喜,催人奋进。从课文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这就是文本所含的价值取向,学文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请小朋友们画一个太阳的话,你会画个什么颜色的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例:有生说:“我想画个蓝色的太阳,使得天空和大海变得更蓝;”有生说:“我想画个粉红色的太阳,让柔和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让生病的病人赶快恢复健康;”有生说:“我想画个银色的太阳,让银色的光芒照亮盲童的眼睛……”多么美好的心愿啊!随着学生的回答文中的人文内涵随之渗透。另外,我在教学中抓住小孩子爱想象的特点,当学完一篇童话或一个寓言故事后请小朋友发挥想象合理地续编故事,从而更深入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三、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

面对新课改,语文课堂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除了倾听,教师要以一种赏识的心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要蹲下来看学生,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体验孩子的情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机敏地引导孩子改错。例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一位学生开小差,在课本上画起各色的金鱼。当老师发现时,这位学生用手捂住满是金鱼的课本,惊恐地望着老师,老师微笑着对他说:“你把课文好好读读,好好琢磨文中写的这位老太太,再为课文插幅图,怎么样?相信你一定能画好!”老师真诚的、善解人意的、充满信赖的赏识让学生感动,学生因为这赏识而自主地,积极地投入了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悉心寻觅课堂上自然流淌的情思,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不能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文本人价值取向,要做到“尊重而不盲从。”又如,我指导学生阅读短文《小乌鸦》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小乌鸦疼爱妈妈所以都喜欢小乌鸦,而有一位小男孩却说他不喜欢小乌鸦。我便问他为什么不喜欢?他说:“因为小乌鸦太黑了”。我接着问:“那小乌鸦疼爱、体贴、孝敬妈妈的品德你佩服吗?”他点点头。于是老师就势引导:虽然这位小同学不喜欢小乌鸦的外形颜色但他喜爱小乌鸦内心的美。这样的教学既尊重了孩子的独特体验又重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之,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两翼,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兰兰工具性小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大手牵小手
大手牵小手 平安伴我走
找春天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大手牵小手 快乐一起走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