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山佳 杨建忠
摘 要:培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首先应使其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与专业基础,在此前提下,通过强化授课、开展读书报告会、开设科研方法课、设立研究生科研项目、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等多途径来培养其科研能力。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既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检验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 汉语言文字学 科研能力 培养机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准备阶段,因此,其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至关重要。鉴于此,我们特就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出一点粗浅的建议,以就教于方家。
一、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应具备的基础
(一)文化素养
我们所说的文化素养,即指基础理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硕士,其本科专业应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或对外汉语等相关专业。他们在本科阶段,已经系统学习了语言方面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文学方面有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等课程,即语言的有关基础知识与理论都具备了。
(二)专业基础
在本科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经过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训练,学生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此时所学较本科时“专”而“深”。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全部内容都应与语言相关,不再开设文学方面的课程,这比本科要“专”;在语言的学习方面,也不再如本科一样统言“古代汉语”,而是细分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每一门课程都比本科深入,而且,有些课程是本科未开设的。这就要求研究生在本科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这个基础,务求赅广、深厚,为培养科研能力作好准备。
专业基础除了上面所讲到的课程之外,还应当包括一些经典原著,如《说文解字》《尔雅》《广韵》及此类书的诠释校勘之书。特别是《说文解字》,对于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学习与研究均有重大作用,不可不读。
二、浙江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生源构成
浙江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生,至2012年,已招收57人,其本科专业分布如下表:
年级 本科专业分布 各年级人数
07级 汉语言文学3 英语1 日语1 广告1 6
08级 汉语言文学1 英语4 对外汉语1 旅游管理1 7
09级 汉语言文学4 生物1 英语1 对外汉语2 广告1 新闻编辑出版1 翻译1 11
10级 汉语言文学1 对外汉语2 英语2 日语1 旅游管理1 社会保障2 工商管理2 国际贸易1 12
11级 汉语言文学4 对外汉语2 英语4 日语1 市场营销1 12
12级 汉语言文学7 日语1 数字媒体艺术1 9
从上表可以看出,浙江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专业分布较杂。其中08级和10级的学生中本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只1个,这导致了授课中的两难境遇: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照顾外专业考入的学生,注重普及。有一些课程,即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接受起来都比较困难,更何况是根本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这就大大阻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研究生的学习态度也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仅仅是抱着拿文凭的态度,听课、学习的努力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在加强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还应当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三、多途径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一)强化授课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意识
1.有科研意识的授课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环节,其显著特点是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锻炼其自主研究、探索的能力;不仅要研究生“学会”,而且要研究生“会学”。因此,研究生课程教学必须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探求知识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学答疑、讨论、指导撰写小论文等具有研究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研究生逐步学会自主探究。教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式和效果,研究生管理部门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激励机制,比如推行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召开研究生反映课程教学情况的座谈会、奖励课程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等,以此来促使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不良倾向的转变,使研究生研究问题的能力逐渐得到锻炼,科研意识和能力获得提高。
2.介绍学术前沿
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生教学。研究生不仅学习知识,更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科研能力,获得科研信息是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加强科研信息的介绍,带领学生了解科研动态,紧跟学术前沿。教师要想介绍学术前沿,自己必须了解学术前沿,了解学术动态,了解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当然,教师介绍是一个方面,学生也可以主动去了解与掌握,比如经常阅读本学科的各种刊物,浏览学校图书馆的网页等等。
(二)开展读书报告会以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
读经典、读名著,这当然没错。但我们认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学生还应当读一些学术史、概论性的著作。如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商务印书馆,2008);邵敬敏《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1978~2008)》(商务印书馆,2011);向熹《简明汉语史》(商务印书馆,2010);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商务印书馆,2010);方一新《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2010);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严修《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温端政、周荐《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0);袁宾等《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董志翘《中古近代汉语探微》(中华书局,2007)等。
我们特别提倡阅读研究对象相同的著作,如:张双棣《吕氏春秋词汇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殷国光《吕氏春秋词类研究》(华夏出版社,1997);张美兰《祖堂集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曹广顺《祖堂集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叶建军《祖堂集疑问句研究》(中华书局,2010);林新平《祖堂集的动态助词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苏杰《三国志异文研究》(齐鲁书社,2006);王彤伟《三国志同义词及其历史演变研究》(巴蜀书社,2010);吴金华《三国志校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张叔宁《世说新语整体研究》(南京出版社,1994);张振德等合著《〈世说新语〉语言研究》(巴蜀书社,1995);蒋凡《世说新语研究》(学林出版社,1998);范子烨《世说新语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等专著。阅读此类著作,一是学习其写作思路,二是学习其不同的研究角度,这类著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
在阅读以上著作时,应当特别注意:学术源流、学术争议、学术方法、学术突破口即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写出读书报告,组织学术沙龙进行交流与讨论。
此外,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善于笔记。记笔记包括以下方面:
1.详细的书目资料:
(1)作者;
(2)书或文章的名称;
(3)最初发表的时间、发表的刊物及所使用的版本;
(4)出版者、出版地、页码;
(5)期刊名称及页码;
2.记录图书的索书号,以方便再次查找;
3.它是原创性的还是对别人研究的评论?(使用的是一手材料还是二手材料)
4.它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5.引用了哪些理论?
6.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三)开设科研方法课程以培养科研设计能力
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无需赘言,因此,开设科研方法课程,并结合实例来向学生示范是很有必要的。这种课程应当由导师来讲授,采取轮流讲座形式,每位导师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专题介绍,重点是研究方法,同时还可以介绍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会受益,教学相长。对教师而言,自己熟悉的领域自然能驾轻就熟;对学生而言,所学到的是老师亲历的,即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有方法,更有实例,现身说法,说服力大。总而言之,身教胜于说教。
(四)设立研究生科研项目以锻炼实际科研能力
学校应设立与培养研究生相结合的专项课题,增加结合课题研究培养研究生的机会,申请对象可限定为一年级第二学期以上的学生。对于某些一时难以获得科研资助的学科,学校可以考虑设立一些专项课题,让导师以专项课题为依托来指导研究生,并完成相应的科研内容。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多方面途径进行课题研究,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并从中熟悉研究步骤,学到研究方法。这对研究生今后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写作亦有好处。同时,要早作准备,除了申报学校的课题外,还可申报更高级别的课题,如2007级王晓丽同学的《“二拍”称谓语研究》因为准备得早,论证充分,且有一定的新意,2008年获省新世纪创新课题,得到1万元的资助。对于像浙江财经学院这样以会计、金融、经济管理为主力军的学校来说,汉语言文字学科的学生能获得省级课题,是很不容易的。2010年,2009级叶晨同学申报的课题,获得省新苗课题,同样获得1万元的资助。
(5)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以获取学术信息
晋葛洪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积极参加相关学术研究活动是锻炼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术研究活动中,研究生可以获取前沿的科研信息、拓宽科研视野、活跃科研思维,从而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此,学校应当做到:
1.要求研究生内部定期开展学术研讨。
2.积极组织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
3.开设研究生交流学术信息的平台。
语言学界有很多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做法,比如参加某某会议研究生免会务费、欢迎研究生旁听等等。教师应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完善专业领域内的学术活动信息共享平台,鼓励研究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这方面,本学科已经取得成效,如崔山佳教授带领2007级学生王晓丽参加在江苏常州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吴语会议(2008),王晓丽同学在会上交流论文《浙江江山方言音系——兼与罗杰瑞先生商榷》,该文得到与会学者好评,论文入选《吴语研究》(第五辑);2010年,崔山佳教授带领2009级学生叶晨参加在浙江温州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吴语会议,叶晨同学在会上交流论文《台州方言中的量词重叠“ABA”式》,该文也得到与会学者好评,论文入选《吴语研究》(第六辑);2008级学生吴慧敏的论文《略论概数形式“三五”“五七”》入选第七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后因种种原因未与会。硕士生的论文能入选高质量会议,从中也可以说明我们学生的论文质量。此外,何华珍教授带领07级学生方国平参加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交流论文;汪化云教授带领学生陈东刚、刘颖等参加国际官话学术研讨会,同样在会上交流论文。2008年9月,第十三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8级研究生王晓丽、方国玉作为会议正式代表与会,在会上交流论文。2012年3月,近代东亚语言接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10级研究生余园园、凌素梅作为正式代表与会,在会上交流论文。随着本校汉语言文字学成为省重点学科,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的机会会越来越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可谓一举多得。研究生参加会议的费用,可由重点学科解决,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课题经费中报销,这样的做法应该多多鼓励。
人文学院开展的每年一次的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对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有积极的作用。
四、学术型研究生论文的写作
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指标,而每一位研究生在毕业前,必须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才可毕业。因此,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写毕业论文既是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其科研能力的最好方法。
(一)汉语史的大背景
汉语史,着重是古代汉语,包括两个系统:文言与古白话(近代汉语)。文言的研究比古白话的研究要成熟、全面、深入。比如先秦典籍,不论是历史著作还是诸子著作,都有人研究过,但对一些古白话小说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如《古本小说集成》中的小说。另外,古代汉语又细分为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训诂学、语法学,每一分支学科仍可进一步细分如下:
古代汉语 文字学 文字的形成
汉字的性质
形体演变
汉字的类型即文字理论(六书)
古文字 断代研究
今文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汉字规范化
俗字 中日、中韩、中越(汉字文化圈)
词汇学 单音词
复音词
词义问题 演变、引申、同义、反义……
语源、同源词
口语俗语词汇
分领域词汇 动物类、植物类、食品类、经济类、法律类、称谓语
外来词
音韵学 古音学 声韵调(分时分地)
今音学 《切韵》音系性质、声韵调、专书
等韵学
北音学 声韵调、专书
训诂学 训诂实践 各代的注释
训诂理论 各代的理论
训诂学史
语法学 词法 实词
虚词
短语(词组)
句法 处置式
判断句
叙述句
疑问句
被动句
语序
双宾语
否定句
存现句
述补结构
以上每个细分的学科以及其下的子目,均可作为选题的研究方向。
汉语史基本上分为上古期(上古汉语)、中古期(中古汉语)、近古期(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四个阶段,总体而言,这四个时期的研究都不深入,但相对而言,中古、近代汉语研究较为薄弱。蒋绍愚先生(1994:15)认为:“对近代汉语的研究在以前相当薄弱。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一些进展,但也仅仅是个开始,要把近代汉语研究好,任务还很艰巨。”王云路(2010:27)也指出:“整个中古汉语研究就显得相当薄弱了。”可见,中古、近代汉语的研究需要加强,这可作为我们选题的大致方向。就雅言与方言俗语而言,方言俗语研究相对较弱。很明显,雅言的研究要比方言的研究深入,因为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方言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致使东汉即已产生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著作——扬雄《方言》后继乏人!就书面语与口语而言,书面语的研究较为全面、深入,而口语的研究则较为薄弱。我国的传世文献中,基本上都是书面语的记录,而甚少口语,即使有,鉴别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对书面语的研究要比口语的研究深入。口语词与俗语词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就文献的地域而言,本土文献研究较多,域外文献研究较少。传世文献研究多,出土文献研究少,对出土文献进行分域研究也相对较弱。就领域文献而言,传统文献研究较多,佛教文献、道教文献等研究较少。“从东汉至宋,汉文佛典总数达2148部,8736卷,中古时期的汉语佛典约960部,2990卷,2400万字。与这一时期的中土口语性文献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董志翘,2007:6)因此,分领域研究亦是一突破口。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点的近代汉语力量很强,崔山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词汇、语法;谭耀炬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词汇;何华珍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汉字词(近年转向中韩、中越汉字词);叶贵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道经词汇研究;杨建忠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古楚方言研究,兼及明方以智《通雅》的研究,这也是近代汉语音韵的内容;汪化云教授主要研究汉语方言,同时也涉及语法化,这与汉语史特别是近代汉语有很大关系。就汉语研究的所谓“三足鼎立”来说,近代汉语研究成果最少,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1年,又引进了王云路先生的高足,充实学院的队伍,师资力量中也有中古汉语的研究者,既为这个学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拓宽了学术平台。
(二)可供研究的语料列举
方言俗语与口语多数是一致的,因此,二者可合并研究。在扬雄之后,出现了许多记录方言俗语的著作,如东汉服虔《通俗文》、相传东汉崔寔《农家谚》、唐李义山《杂纂》、宋王君玉《杂纂》、苏轼《杂纂二续》、明代杨慎《古今谚》、明代陈士元《俚言解》、清翟灏《通俗编》、清钱大昕《恒言录》、清陈鳣《恒言广证》、清钱大昭《迩言》等等。研究方言俗语的著作有宋末元初胡三省《资治通鉴注》、宋丁度《集韵》、明方以智《通雅》等。敦煌变文中也有很多记录口语词的专书,如《俗务要名林》《字宝》,其中《字宝》亦可用来研究语音(关于近代汉语俗语口语词的研究,可参考蒋绍愚《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概况》第五章“近代汉语词汇研究”)。《齐民要术》中亦有重要的语料。还有一些语料,如人文学院资料室有全套的《古本小说集成》(68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全敦煌诗》(20册,作家出版社,2006)。佛教道教典籍也值得注意,有大量的处女地等待我们的学生去开垦。何华珍教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期间,与该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早稻田大学赠予学院1万4千多册图书,为研究日本语言文字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人文学院资料室最近购买了《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30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25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为中日韩越汉字文化俗字的进一步研究打造了良好的平台。韵书当中的词语释义也有很多研究空白。此外,王力先生《汉语史稿》第一章第四节“汉语史的根据”详列现代方言、历代字书、甲金文字、汉字本身的结构、韵书韵图、历代韵文、姓氏地名、古人之名与字、外语中的汉语借词及汉语中的外语借词九种材料作为研究汉语史的根据,也为研究生研究题目的选择指明了方向。
(三)论文选题的原则
选题如挖井选址,挖井首先要通过调查勘测,找到水脉,否则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最后也会滴水未见。以下几点,是选题当中应当注意的:
1.选择前人未做过的题目;
2.从平时学习的“疑惑”处入手;
3.从有争议的问题入手;
4.从新角度新方法入手,老题新做;
5.选择新材料。
选题不宜过大,亦不能过小。大了自己不易把握,且易流于空疏;小了又不利于成篇。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题目。选题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但研究生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勤思考,勤动手。有时,导师给定的题目可能不是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自己无兴趣而难以动笔或无写作动力,最终仍不能完成论文。
当然,导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帮助学生选好、选准论文选题。如何华珍教授要求日语专业的学生把中日汉字词作为选题方向。崔山佳教授指导的2009级学生中有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的,学生又是河南人,就要求她选择清代河南人李绿园的《歧路灯》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对象,对《歧路灯》的经济类词语进行研究作为论文的选题。同时,导师也要考虑学生的地域特点。山东大学著名语言学家冯春田先生的好多博士生以山东籍作者的作品,如《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作为选题对象,一些博士生系统地研究了这三部作品的代词、助词、词缀、句式等。受此启发,崔山佳教授也要求河南籍学生选择《歧路灯》作为论文选题的对象,如《歧路灯》述补结构研究、《歧路灯》詈骂语研究,还有上面所说的《歧路灯》经济类词语研究。有的学生还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如谭耀炬教授指导他的学生分别撰写了《五代史平话》的程度副词研究,《五代史平话》的被动句、述补结构研究就是很好的例证。
(四)文献综述的撰写
在论文题目选定后,文献综述的撰写是对论文题目进行论证的一环,也是了解学术动态、与论文题目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文献综述的撰写十分必要。
文献综述是针对选题,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一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合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则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在文献综述的撰写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需要提炼材料,如按主题的密切程度进行综述;按年代顺序进行综述;按问题不同进行综述;按观点进行综述(赞成,反对,中立)。
在评述特别是评论他人观点时要引用原文,并要注明他人观点、模型、图表、数据的出处,指出前人的不足,说明论文研究的必要和价值。最后做出简要总结,准确反映主题的内容,这也是对前人工作的肯定。
文献综述的撰写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类似于开题报告,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搜集资料
首先是利用图书馆,其次是利用网络。具体而言,主要应当关注以下几类材料:论文集、论文索引、争鸣文章综述、报刊复印资料(人大复印资料)、年鉴(按学科或门类编纂的编年性资料)、文摘资料、刊名目录预告、各种目录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及各种数据资源与数据库,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等。
2.鉴别资料
接下来必须心平气和、坐得稳冷板凳。古人云:板凳甘坐十年冷。狠下功夫,扎实研究,才能取得突破。通过搜集资料,我们会有很多材料,且现在资源、信息的获得已经十分便捷,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也越来越多。搜集资料只是论文写作的一部分,也是科研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在众多的资料当中,哪些资料是有用的?用处有多大?哪些材料应该用在什么地方?这些都需要认真、细致地鉴别。鉴别的原则,一是要看与论文题目的相关度,二是要看材料的新颖性,三是要看材料的真实性,四是要看材料的可信度。
3.结构成篇,完成论文
一篇论文,一般由绪论、本论、结论组成。绪论也称引言、引论、绪言,即开头部分,一般是介绍背景,引出问题或提出论点;本论即正文,是整篇论文的主体;结论也叫结语或结束语。
论文动笔之始,一定要有提纲,在写作提纲的过程中,可以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比如郭锡良先生《再谈马建忠和〈马氏文通〉》这篇文章,就给自己提了三个问题:第一,马建忠是什么样的人?第二,怎样评价《马氏文通》?第三,怎样看待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因此,对于自己的选题,有些地方肯定是自己不清楚的,那么,就把这些不清楚的地方设成若干问题,再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这样一来,问题回答了,论文也就写成了。
论文的层次性在写作时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这是学术论文最基本的要求。论文层次清楚了,一是说明作者自己思路是清晰的,二是读者阅读时也较易把握作者的思路。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即使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会逐渐培养起对本专业的兴趣,乃至培养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应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温端政,周荐.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
社,2000.
[3]严修.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4]袁宾,徐时仪,史佩信,陈年高.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M].
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5]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董志翘.中古近代汉语探微[M].北京:中华书局,2007.
[7]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崔山佳 杨建忠 浙江杭州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