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文眼,牵一问而学全篇

2013-04-29 11:46:59张云燕
考试周刊 2013年98期
关键词:口技表演者孔乙己

张云燕

学生是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学生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没有学生的初步阅读,一切语文阅读教学都将是空中楼阁,因而学生初步阅读的质量至关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只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阅读,阅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引导是关键。

然而,教师阅读教学中的引导总离不开提问:课文的引入需要提问,引导阅读需要提高,启迪思维需要提问……教师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规武器,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的做法是:多在学生自主阅读时,巧妙抓住课文的窗口——题目,课文的中心内容——中心句,课文的结构——关联句,课文的灵魂——关键句等这些能统摄全文内容或灵魂的“眼睛”设问,这样不但提高了提问的质量及主导水平,而且使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主题,达到了牵一问而学全篇之效。

一、巧抓课文的题目设问,牵一“目”而思全篇

课题是文章的窗户,看到它就能把文章的内容猜上几分。有经验的老师都会非常重视课题在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我深知题目这一重要性,所以,每新教一篇课文,我多从课题入手,巧妙设计问题,不但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牵一“目”而思全篇,在初读课文时就能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在引出课题后,就紧抓课题,逐次提出了系列问题:“从这个题目上看,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吗?”“这两处分别写了哪些事?”“又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作者从这两处还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学生怀着一颗颗好奇的心,不但兴趣盎然,而且思维被激活了,个个很快在阅读中就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答案出来了,就迅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甚至主题。

二、巧抓课文的中心句设问,牵一“句”而读全篇

许多文章都有中心句,而中心句就是对文章的中心内容,所以只要抓住中心句,就能引起学生对全文内容的阅读兴趣,从而把握全文内容。如《口技》一课,全文都围绕课文的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来写,尤其是其中的“善”字更是统领了全篇。我围绕此句设问:“同学们,从题目看,这篇文章应该重点写什么?你从文章中哪一句可以得出这样结论?”“这一句中哪一个字最为突出?为什么?”“全文哪些地方突出了这一个字?”学生在阅读中很快找出了课文第一句,并且认为这个“善”实际上就是全文中心意思的一个高度概括,还包含作者对口技表演者精湛技艺的赞扬。全文都突出一个“善”字:文中开头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交代,与“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说明道具简单,所有听众人人向往他的口技,衬托了表演者技艺的“善”;第二自然段以口技表演者模仿四口之家被深夜犬声惊醒的过程和宾客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默叹,从正面与侧面烘托口技者之“善”;尤其是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口技表演者模仿失火、救火时各种声音同时发出以致“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更是突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之“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就理解了课文。

三、巧抓课文的关联句设问,牵一“联”而抓全篇

许多课文总分结构十分明显,且“分”的部分都紧紧围绕总的部分中的某些句子进行分别叙述,倘若我们抓住了这些关联句进行设问,则能达到牵一“联”而抓全篇的效果。如《苏州园林》一课就具有这些特征。我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后,设问:“这篇文章是什么结构?”“为什么说是总分总结构?”“‘分是围绕哪些‘总中哪些句子进行分说的?请找出相关总的句子和对应的内容。”为梳理出这些问题与内容,学生快速阅读并分析:文章是总分总结构: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并概括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后来学生发现文章后面的三至六段正是围绕这一共同特征中的“四个讲究”依次具体说明的,即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具体说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具体说明“讲究假山泥沼的配合”,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具体说明“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文章的第六自然段具体说明“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而紧接其后的第七至九自然段则是围绕共同特征中的“……一切都为了构成完美的图画……”一句从细部概略说明苏州园林特征的,从中学生还发现这三至九自然段的分写顺序又体现出作者从主到次,从局部到细部的说明顺序。文章最后一段又从“总”的角度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远不止这些。由于我抓住了文章前后照应的这些关联句设问,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全文结构及说明顺序等。

四、巧抓课文的关键句设问,牵一“关”而议全篇

课文中还有些句子对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师巧妙地抓住课文中的这些关键句进行设问,则有牵一“关”而议全篇之效。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是文章的关键句子,抓住这一句设问,就能引发学生对人物和主题的探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探究性问题:“孔乙己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他是属于‘短衣帮还是属于‘穿长衫的?”“他既然是站着喝酒,为什么却硬要穿长衫?”“他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结果又怎样呢?”……学生通过对全文阅读与探究,很快领悟到:这正是作者写文章的高明之处,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一不伦不类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他一生的悲剧和与世格格不入的性格特征。他既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又成不了“穿长衫”,更不能为他们所接受。“短衣帮”视他为笑料,“穿长衫”的丁举人因为孔乙己偷盗就打断了他的腿,以致孔乙己无法生活而最后失踪。隐藏在这一外貌及悲剧结局的背后就是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问题议论完毕,学生对人物特征及小说主题了然于心。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卢志文先生说:“课堂教学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更需要讲究艺术,因为它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率。多年来,我努力追求提问的艺术效果,探索出巧抓文眼,牵一问而学全篇的提问方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之功,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猜你喜欢
口技表演者孔乙己
擅长口技的猎人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浅谈口技表演的技巧与训练
杂技与魔术(2017年2期)2017-05-10 09:22:39
妙猜两数
杂技与魔术(2017年2期)2017-02-14 20:17:00
新补的口技
从“一”字入手读《口技》
语文知识(2014年3期)2014-02-28 21:59:33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小品文选刊(2012年6期)2012-05-08 04:43:11
论表演者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