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芹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现代教育技术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无穷的魅力。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有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明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1.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教学《大海睡了》时,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我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是播放白天大海汹涌澎湃的样子,再引导学生想象晚上大海睡时的场景。在理解文中的“鼾声”时,如果仅用语言叙述,则显得苍白无力,而运用音频播放睡觉时的呼吸声,学生一听便明白什么是“鼾声”。为了营造一种恬静的睡觉的氛围,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播放《摇篮曲》,让学生配乐朗诵,在这种多感官多维度的体验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课文,也潜移默化地体验了语言的美,都争着配乐朗诵。通过这一系列的音频和视频的展示,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大大提高。
2.因材施教,体现人文关怀。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刀切,不管学生的个人情况怎样,都力求做到整齐划一。然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一样的程度是不现实的。利用现代技术,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理解的速度自主地学习,生字学习、课文学习、拓展阅读、在线测试,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选择资料包里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内容,这就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同时,网络资源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均衡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帮助者、协助者,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是近距离的,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落实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拓展自己的认知网络,既不让学生感觉负担过重,又能够给学生正确的指引。
二、借助网络资源,优化教学结构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它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了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而且能够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合理灵活的思维能力,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教学内容。课堂上使用网络中多形式的资料,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在资料库中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多彩有趣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动画效果,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发展需要。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愉悦感觉,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优化教学过程。在网络论坛课上,用跟帖的形式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发。论坛的自由开放,让电脑水平高的学生大显身手,复制图片、文字,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想,和更多同学交流。让所有学生有机会说心里话:我觉得这节课很快乐!我觉得这节课非常有趣!
3.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受年龄、知识的限制,抽象思维刚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这时,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老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抓住学生想说的动机并及时鼓励,这样学生打开了话匣子,自然有话可说,而不是生编硬造。
三、拓宽学生视野,提供丰富的材料
以往的教学就是一个老师,拿一本书,用一张嘴在讲。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知识得以扩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整合、拓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我经常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中大量的信息帮助他们阅读理解,进行课外延伸。在学习《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两首描写春天的诗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制作出一个与诗的意境相结合的课件,将会使古诗鉴赏课更加生动有趣,图片,配乐,以及Flash动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作为培养创新能力主战场的课堂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演示实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事物,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学生一概不知。这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有些事物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个杨桃,上课时利用实物展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厚,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2.假設虚拟,让学生畅游想象的天空。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结局都是极具悬念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起,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将其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验。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应该有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局面。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对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师生视野,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