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无味,面可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获得智慧的基本方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讲,阅读就是力量。一个人阅读的力量决定个人学习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实践的力量。阅读可以造就心灵高地,阅读可以提升精神气质。《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作家肖复兴也说过:“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老师和家长带小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学生到达。因此,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是老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激发兴趣是阅读的理念
小学生天性活泼,自制力差,无意识强。要想让学生真正阅读,必须建立阅读是快乐的理念。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对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主要条件。小学生只有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的去投入,把自己的全部活动集中的指向读书,与读书有关的神经活动才会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才能够体验到欢乐和情趣。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一起读,一起聊,一起辩,与学生共同成长,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重视的,积极的,老师也在不断的学习,给学生一个导向和示范作用。同时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给学生阅读自由。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学生对人物故事感兴趣,有的可能对 军事感兴趣,有的可能对历史古迹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放手,充分让学生处在一个自由、自主的选择中,读什么,怎么读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阅读需要和阅读水平,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一部分书籍,使学生在阅读中有书可读,有所选择。如,刚刚进入识字阶段的孩子,对书中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但是耐心还不够,不能坚持长时间的阅读,好奇心强,但还不是很善于归纳和总结阅读过的内容。这一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是能引发他们兴趣的读物。情节和语句不是很复杂,便于把握和复述,同时又有一定的内涵可供他们思考和想象。中年级的孩子仍然热爱探索新事物,但已经更加喜欢深入的去了解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知识,这一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是能带领他们进入更加开阔视野的读物,同时,又能给他们一种角度,让他们深入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者事物中去探寻,这样他们才会感到过瘾。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倾向上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男女之分,男孩更喜欢贴近生活的、冒险的,充满机智的作品。部分孩子已经懂得欣赏富于文学性的长篇作品,因此教师要推荐一些能带给他们强烈真实感的作品,使得更多有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主义的作品进入他们的阅读世界中。这样,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自由而快乐的环境中阅读,身心放松,没有压力,只有兴趣爱好,日久生情,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就会养成自我阅读的习惯。
二、有效活动是阅读的载体
有书读,爱读书,只是课外阅读的前提和基础。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始终保持强烈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技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只有通过有效活动,才能夯实能力,激发潜质。
1.“读书感悟”。每周寻找时间与学生交流读书活动中的收获,或说新闻趣事,或背好词佳句,或明事理人生。使学生通过交流,丰富知识,提高表达。
2.写好读书笔记或制作读书卡片。这是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既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贮存。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可繁可简,全凭学生阅读兴趣。
3.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学生的读书汇报会,给学生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小学生表现欲强,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这既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促进学生自我阅读,激活学生阅读动机,又能诱使其他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与欲望,形成不甘人后,争相阅读的良性态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生会读是阅读的关键
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获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
1.课内外结合,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在课内阅读中教给学生读书“六字诀”,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3)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4)摘。摘抄好词佳句。(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
2.同时又归纳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1)抄读法。每读一篇优美短小的文章,先把它抄录下来,然后反复诵读;或者一边抄一边读,抄好了校对时又读几遍。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抄读中博览群书,能帮助记忆和加深理解,打好语言文字基础,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2)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读音、标点符号,都要弄懂弄透,细细品味。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3)浏览法,又叫略读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对于一些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的文章,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記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知其大意,拓宽知识面。(4)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此外,还有快速读法、做卡片读法等。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学生的一种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