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冰琦
摘 要: 1954年,在形式和内容上融中国古代及近代众多中国人体文化精髓于一身的中国古典舞被确认为舞蹈表演专业的一个正式科目。50多年来,经过舞蹈专业人士的不断努力,其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于中国古典舞在当代发展趋势的研究,必然要把它放在一个社会取景框中,通过研究它在社会进程中发挥的社会功能考察它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 古典舞 风格变化 时代特点
舞蹈是最古老的人类艺术。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作为典范的舞蹈及当代人创造的一些具有古朴典雅风格的舞被称为中国古典舞。它是我国传统舞蹈的一种,讲究的是“以形示意、以意锁形”,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性象征之一,不仅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而且标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发达,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变化,使得中国古典舞的风格有所变化,其接下来的演变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深入研究的。
1.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
1.1中国古典舞的前身是戏曲舞蹈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民族自豪感的增强,中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传统艺术的热潮。在中华民族开始独立地站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时,中国艺术必须推陈出新,才能够长久地保持中国艺术的生命力。时代的发展要求新的艺术种类的出现,而中国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多的戏曲就成为创新中国古典舞的提取对象。戏曲是离舞蹈最近的艺术,也是最容易借鉴的艺术种类。借用欧阳予倩老师的《一得余抄》中的一句话:“戏曲中古典舞蹈的部分保存得很多,表演的技术也有许多可取的地方。”这句话表明,戏曲舞蹈中保存着中国古代舞蹈的精华,特别是在京剧昆曲中。其次,戏曲本身所具有的雕塑美、节奏感和准确性是古典舞审美定势的需求。所以,时代的要求和艺术本体的因素使戏曲成了中国古典舞的前身。
1.2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身法
中国古典舞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既非古代舞蹈,又非戏曲舞蹈,却蕴含千百年来传统舞蹈的神韵。“身韵”的出现使中国古典舞从外部形态的认识切入了内在神韵的认识,它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身韵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对形体动作的要求以神似为主,将身法与韵律相结合,其结合点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身韵中以“形、神、劲、律”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形”即是一切外在的体态和动作;“神”即神韵,也就是所谓的心、意、气;“劲”即劲头,如寸劲、抻劲等;“律”即动作的规律。
身韵从动作元素入手,从呼吸中找本源,每一个动作都是用气息带动的,通过对气息的培养训练舞者的延伸感和内在感。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和审美的精髓并以丰富的舞姿、民族风格、表现力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和主要标志,它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灵魂的所在。
2.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过去和现在
2.1通过古典舞剧目对比发现风格的变化
身韵身法的形成将中国古典舞的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精神与当代的审美联系融合到了一起,而身韵强调的是“以神领形,内气导引”,因此关于舞蹈中的呼吸成为了一大重点,呼吸的运行成了中国古典舞的命脉。例如剧目《花非花》从一开始就能很明显看见表演者的一呼一吸,每个动作都与她的呼吸融合到了一起,我们常常会说:“人活一口气”,但常常处处不够落实,这一简单的“气”往往是检验舞蹈者身体僵硬与否,所演绎的人物有无生气的重要分水岭。在做旋转或跳跃性动作的时候,“气”也是向上提给人很轻盈的感觉,而不会是向下把气息全压到丹田以下,以致整个人感觉是往下掉的,显得很笨重。剧目《琴情合舞》以钢琴为道具随之起舞,舞者几乎是在钢琴上完成整个舞蹈,舞者轻盈的身姿与笨重的钢琴形成鲜明对比。用现代舞的手法带动古典舞的动作或者是出乎意料地抓住某个动作在古典舞美学范畴内进行演变,使得古典舞的风格开始更加偏重于现代法儿,新生代的编创者们在把握根植传统、打破传统、立足当代、寻求自我的创新精神,更进一步地向当代舞蹈本题迈进,似乎正在开拓一条新古典舞路子,开辟现代型中国古典舞剧目的领地……过去的古典舞剧目更加注重身韵身法方面,将伴随呼吸的一些“提沉”动态与基本动作元素归结到一起,强调“形、神、劲、律”,还包括舞者在静态中的气质和神韵,运动过程中的亮相和“起法儿”都是重点,然而在今日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时期,中国的舞蹈人和其他艺术门类的人同样一起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西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与焦虑。社会的转型导致人们审美观的转变,也就引起了中国古典舞风格中身韵身法运用的变化,在动作元素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了些许现代舞的编舞技法和技巧运用,这就是现在的一种风格走势。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历史演变,古典舞形成之初,在古典舞身韵中就奠定了了以神为主的基调,形与神应该做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例如剧目《梁祝》、《木兰辞》等都是典型的中国古典舞标范。换句话说,从古典舞创始之初,“神”是古典舞艺术表现力的源头,是古典舞艺术表现的主流。而形只是辅流,只是用以传神的一种工具书。而从历年来的剧目中不难看出,“形”在剧目中的创新与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动作不再那么生硬,充分显示了一种对动作的自然流露。剧目现代化尤为明显,如《最疼爱我的人去了》、《橘子红了》、《问君何时归》都是很好的例子,它们充分运用现代创作的新颖手段,强调现代人对古典文化艺术的审美要求和品味。这些舞蹈里有非常明显的现代舞技术与技巧掺杂在剧目当中,是先出动作后组合为一体的,不经意间竟与现代舞大师崔士布朗的“纯动作”主旨相吻合。这种以形定神、以形为主的发展方向似乎与古典舞创立之初的风格有所背离,也与古典舞学习传统文化与推陈出新相结合的主旨迥异。
2.2中国古典舞风格变化的原因
中国古典舞剧目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叙事型”、“仿古型”开始迈出新的一步后,逐渐不断地发展到现在的“现代型”,但始终没有脱离古典舞这一舞种的本质,并从传统逐渐走向了现代。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加入了WTO后,为之欢呼的同时也发现各种挑战和机遇迎面扑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人任何事物都逃避不了时代的冲击,我们经常也会听到一句话: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但是我们的成就不能光只看经济上有多么瞩目,而应该同时在文化艺术方面展开新一轮的“攻势”。但现在有几难:中国古典舞为了要面向当代就必须为当代所化;为了要通向世界就必须为世界所化。古典舞既然是民族舞的一种,那么民族性就是它的根本属性,要想发展古典舞就必须坚持走民族化之路。舞剧《秦始皇》就以其气势恢宏的民族风格把秦王朝那短暂并复杂的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成功塑造了秦始皇的艺术形象。由此不难看出,只有走民族化道路,中国古典舞才能获得恒久长远的艺术生命,才能长久不衰并且不断地繁荣发展。同时,中国古典舞必须把握好地域化神韵,虽说古典舞与现代舞是相对应的,但不是意味着就应该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只是一味地塑造陈旧的历史人物形象,反而需要与时俱进融入新鲜成分,跟随时代的脚步给中国古典舞注入现代化的意识,中国古典的文化博大精深,如若没有一点创新和挖掘精神,则中国古典舞只会离社会大众越来越远,与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越来越远,从而带来了现在古典舞风格的变化。
3.中国古典舞风格变化的利与弊
如今的中国古典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有了质的跨越,有了新时代的气息,但是同时有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从近几届“桃李杯”、“CCTV电视舞蹈大赛”可以算得上是中国舞蹈界的权威赛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剧目的情感表现整体给人感觉比较哀怨,似乎只有悲悲切切的作品才能感动观众,但过于压抑的气氛给观众带来的也许不是心灵的洗礼和美感的享受,而更多的是一种哀怨的难过。社会大众更需要人生中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中国古典舞剧目虽然在不断发展,却始终没有脱离古典舞舞种的本质,并由传统走向了当代,不管接下来的演变会是怎样,其内在因素都紧密联系,毕竟都是在同样的民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中国古典舞的未来走势也将会在大家的关注下一步步迈向成功。中国古典舞的未来将辉煌夺目。
参考文献:
[1]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2]唐滿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