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吉安
生活在一个大数据的年代,据说忘记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你每天说的话,浏览的网页,拨过的号码,走过的街道,完成的工作都被各种电脑、手机、摄像头、远程卫星监控、记录并且按照某种逻辑进行着比对、分析。以至于,你年轻时拍摄的一张吸烟的照片都有可能成为你长大求职时的障碍,你上网时转发的一条敏感的微博都有可能影响你未来的生活和命运。
删都删不掉,永远删不掉。
但是,在我看来,比忘记更奢侈的,却是知道。
每天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微博、微信——真真假假,是是非非,辟谣与求辟谣,红会与红监会——我们以为我们知道,其实我们越来越无知。
所以我们尤为怀念那些单纯的年代,那时食物并不丰盛但是足够安全,那时收入虽然微薄但是住房不愁,那时家里电器不多但是天空晴朗,那时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还叫手艺而不是“非遗”。
口口相传、代代传承的手艺,为什么到了今天,成了需要喊着口号去传承保护的“非遗”?
还有那些变成水泥城镇的古老村落,那些孕育了多少传奇的蜿蜒河流,为什么到了今天,变成需要联合国组织认定命名才值得保护的“非遗”?
从这个角度来说,忘记的确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以至于今天,有必要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来帮助我们恢复记忆,知道过去。
知道就是力量。这期的专题只是一个开头,我们生逢这样一个知道要比忘记更难的时代,惟愿我们的报道和关注能够让“非遗”挺立在各种搜索工具的窗口,让全世界的各种电脑、手机、摄像头、远程卫星来帮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知道,并且永远删不掉“中国的非遗”这五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