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生
【摘要】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教学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深化改革。改革的标准怎样,急需探索。本文将从体育课素质教育的体现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体育课 素质教育 标准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31-01
1 制订新的体育课衡量标准的必要性
传统的体育课评价标准在一定阶段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在教学常规、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魄、规范学生行为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学校给社会培养人才的标准也需要更加完善。那么,传统的体育课评价标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自然无法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有些条框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显然,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给新形势下体育教学衡量标准从内容到形式,补充新的血液也就势在必行。
2 出台新的体育课衡量标准的意义
2.1 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目标导向
江总书记说: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新的体育课衡量标准,将更好地引导体育课的发展方向,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当今社会发展所需素质的合格人才。
2.2 师生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上只是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办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致使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健康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一些学校即使开展体育方面的尖子,只培养少数体育尖子为目的学校体育活动,仍然是应试教育的一种表观形式。另外,我国学生在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缺乏挫折的能力,意志比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等,针对这些不良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及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探索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路子,充分发掘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潜能与功效,以新的体育课素质教育衡量标准为导向,力求体育课的综合效益。
3 素质教育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走向
要深化课程、教材、教学过程的改革在课程改革问题上,要根据素质教育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纠正过去按教师教法需要编排课程的做法,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研究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原则的课程体系;在教材改革问题上,要以全面执行教学大纲为前提,不随意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要特别研究因材施教的途径,解决好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制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的体育课素质教育衡量标准将针对上述情况作出明确的要求。
3 体育课中素质教育的衡量标准
3.1 学生参与体育教学面的大小
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其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体育教师的视野要面向全班学生,所有,教师要有饱满而稳定的激情组织教学,用教态激发、内容激发、语言激发、媒体激发、反馈激发、目标动机激发、课堂机智激发等方式,刺激全体同学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完全参与体育活动的标志是:学生活动时表现出来亲和、欣赏、兴奋或沉思的表情,每个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思,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活动。师生间的情感传递一直伴随着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动静活动比例适当,学习动作速度快,效果好,表现出一定的悟性和创造性。
3.2 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程度
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好坏,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是很重要的标准,学生的主体精神应从以下几点来衡量。
首先,学生的能动性。体育课上学生的能动性一是看主体活动是否有目的性,也就是学生的体育活动是否有计划、有目的;二是看主体活动是否有选择性,也就是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方法是经过主体选择而进行的,如果学生的体育活动有目的性,有选择性,说明该课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
其次,学生创造性。创造是对原有认识、操作成果,有所改进或有所突破、超载。体育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真正作为教材内容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尤其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本身就在在模仿——形成——创造性中掌握,如果学生能根据课堂目的的任务,对本课内容、方法进行适当的变化,以适应自身的状况,说明学生具有创造性。
再次,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特个性,能进行一定的自主活动,具有自尊、自主、自觉、自强等个性品质,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自主性表现在学习材料的把握情况,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质量,学习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学生对教材的心理意义把握准确,学生靠自己思维的自主学习为主,课堂上学习动机明确,参加活动兴趣高,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那可认为是一堂好的体育课。
4 师生间主合作的人际关系如何
师生间民主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评价体育的又一标准,教学中首先要利用学习活动的具体内容,知能目标去营造学习气氛,脱离上体活动去营造和协调人际关系是无效的。其次是正确运用权威,教师的权威应是“理”的权威,是制订目标和学习规则的权威。只有正确把握权威才能创造民主,学习的民主核心是人格平等,实现人格平等的中心是尊重学生,尊重要落实在对学生的肯定、信任、期望和宽容之中。
5 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体现程度
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必然要寄予它以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来完成阶段社会条件下的教育任务。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我们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6 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学中体现程度
体育课不仅是一门自然学科,它还是一门应用性的综合学位,他与其它学科有关密切的联系,相关学科的发展必然导致体育学科的发展,体育学科也正是依托相关学科而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体育课教学,应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并加于体现,这样不仅能够完善体育教学,更能够使相关学科知识得到运用和巩固,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所在。所以,相关学科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程度,也是衡量一堂体育课优劣的一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