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萍 郭永红 杜宏伟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杞菊地黄丸为经典名方,2010版《中国药典》也有收载。因其疗效确切,系列产品临床使用非常广泛,用量也非常大。杞菊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因为病程长,服药时间长。传统的蜜丸、浓缩丸等服用不方便。本实验将其制备成微丸,释药速度适中,可作为一种较新的剂型直接应用于临床,也可以制备成硬胶囊剂等剂型,服用十分方便,较适合于慢性疾病临床治疗时长期服用。
1 材料与仪器 WBF-Ⅱ型多功能制粒包衣机、QWZ450型微丸造粒机、E-100型挤出机:重庆英格造粒包衣技术有限公司;杞菊地黄丸细粉:为西安正大制药制备。
2 实验设计 2.1 杞菊地黄微丸的制备 取杞菊地黄细粉,放入适宜的容器,加入乙醇,混合均匀制成软材,软材握之能成团,但不粘手为准。软材放入E-100型挤出机中用0.5mm孔径的筛网出条,在QWZ450型微丸造粒机滚圆;滚圆的微丸放入WBF-Ⅱ型多功能制粒包衣机中沸腾干燥,进风温度75~85℃,物料温度45~55℃干燥[1];后再分别用20和60目筛除去过大和过小的不均匀颗粒,即得圆整均匀的杞菊地黄微丸。
2.2 正交实验法优选杞菊地黄微丸制丸工艺
2.2.1 笔者分析了影响微丸制丸的因素:结合制丸设备运行参数,本实验考虑了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滚圆转速3个因子,每个因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3个水平,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2,3],见表1。
表1 实验因子水平
2.2.2 实验方法及实验数据:将三个因子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主要考察微丸收得率这个指标。见表2。
表2 L9(3)4正交试验计算表
按前述2.1的制备方法,笔者分别做了表2中的9组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中的R值大小就可看出因素A是影响微丸收率的关键因素,因素B也是影响微丸收率的较重要因素,再结合K值大小,可得出最佳制丸工艺是A3B3C。
2.2.2 方差分析 见表3。
表3 方差分析
3 验证试验 笔者按照最佳制丸工艺A3B3C3进行了3次验证试验,结果见表4。
4 讨 论 经预试验,使用0.5mm孔径的筛网出条,微丸滚圆的效果较好,故本试验选用了0.5mm孔径的筛网出条。本实验采用了近年新开发的新型微丸制备设备,制丸效率高,微丸收率也较高。在试验中发现,乙醇浓度低时,软材易发粘,易形成大块状,微丸收率低;当乙醇浓度达到72%时,软材较松散,出条容易;滚圆时也不粘连。如果将微丸装入硬胶囊壳,制备成硬胶囊剂,既便于服用,又进一步延缓了药物的释放,使总体释药速度缓慢适中,更适宜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临床需要。
表4 验证试验结果
[1] 陆 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8.
[2] 王巧玲芳,李爱琴,张亚军.挤出滚圆法制备溃结康微丸及其性质[J].陕西中医,2007,28(8):1077-1078.
[3] 贾少辉,张春燕,孙姗姗,等.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J].中国药业,2012,21(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