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赴日民间文人叶庆颐考

2013-04-21 09:30王宝平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叶氏申报日本

王宝平

(浙江工商大学 日本语言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叶庆颐,生卒年不详,字新侬,号策鳌,别号策鰲游客,上海人,曾于清季赴日并撰写了第一部由晚清民间文人完成的日本研究力作《策鳌杂摭》,但其生平事迹却鲜为人知。本文以时间为序,对叶庆颐以民间文人身份赴日及回国后与日本人多方交流、撰写日本报道、翻译日本信息等事迹加以勾勒,冀此稍补学界对日明治维新至甲午战争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特别是民间交流探讨之不足,分述如下。

一、东渡扶桑

叶庆颐光绪七年(明治14 年,1881)上半年赴日①,有关他此前的史料阙如。此行动机不详,或似晚清其他文人,为稻粱谋。下榻京都②后,与当地汉学家宫原易安父子、江马天江父子、菊池三溪等多有交往。他评骘宫原易安、石津灌园诗文皆佳,江马天江、伊势小淞、草场船山诗佳,菊池三溪文胜诗,谷铁臣、小林卓斋分别工于诗画和诗词等③。叶氏曾这样描写宫原易安和石津灌园。前者曰:

山阳弟子宫原叟,坛玷岿然仗主持。吐属诙谐微寿相,贻谋乔梓继经师。

英才荣育桃千树,妙笔生香玉一枝。晚景精神弥矍铄,当花对酒兴淋漓。④

宫原易安(1806—1885),名龙,通称谦藏,江户末期明治时期汉学家、书法家,师事江户时代后期著名儒学家頼山阳(1780—1832)。诗中对其学缘、学识、品行作了形象的描述。对于石津灌园,叶氏如此描写道:

京洛才名久著誉,识君鸭岸共驱车。笔花怒放浴沂候,胸竹勃生倾盖余。

论博辞疑霏锯屑,气华腹自蕴诗书。当时记否称新叶,赢得头衔今未除。⑤

石津灌园(1843—1891),名贤勤、发,通称发三郎,江户末期明治时期汉学家。一度在东京修史局编史,未几返回出生地京都专事教学和著述。据诗可知,石津与叶氏相识于京洛(京都)鸭川,两人借助笔谈论文吟诗,石津保存着名为《浴沂余谈》的笔谈记录。

未几,叶氏转棹赴东京,栖身明治政府规定的外国人定居点——筑地。临行前,叶氏曾吟诗四首《留别山城诸友》⑥,其云:

览胜扶桑两月余,归装临发复踌躇。难违良友殷勤约,屡误家人催迫书。

苏老漫怜居有竹,冯生莫叹食无鱼。荒唐囗免堪贻笑,翰墨偏驰异域誉。

乘槎聊以代征骖,万里寻诗亦太憨。岚峡⑦樱花看海外,故园蓴菜忆江南。

山来赴画当囗列,客至通辞倩笔谈。约略行期先告别,一痕纤月近初三。

长风飞渡海天云,绕到蓬山袂又分。只为小人犹有母,不知何日再逢君。

游踪直拟穷三岛,诗律差堪张一军。最是无端情绪恶,落花时节怅离群。

骊歌将唱大刀头⑧,且作平原十月留。游女如云成晚市,崇山排闼拱神州。

诗赓陟屺萦乡思,赋读登楼感客愁。料得沪江诸旧雨,芠荷囗里囗归舟。

据此可知,叶氏在京都时,“岚峡樱花看海外”,“客至通辞倩笔谈”,赏樱,笔谈,声誉渐起:“翰墨偏驰异域誉”。此行叶氏旨在“游踪直拟穷三岛,诗律差堪张一军”,遍访日本各地,切磋诗文,于是仅“览胜扶桑两月余”,就在“一痕纤月近初三”时分袂,使他倍感“最是无端情绪恶,落花时节怅离群”。赴东京后,叶氏拟“且作平原十月留”,在日本最大的关东平原游历十月。

同年6 月23 日,在浙江慈溪文人王治本的引荐下⑨,叶氏造访原高崎藩第十代藩主大河内辉声的别墅——桂林庄。三人诗龙酒虎,相见甚欢,叶氏先后留下诗3 首,其一为《端阳日自摄津至江户轮舟中漫占》:

行寓甫定复重迁,又别神州赴墨川。零落莺花春九十,驱驰水陆路三千。

寻诗几敝游山屐,贯酒每捐润笔钱。今日端阳殊胜昔,沧溟竞渡泛楼船。

据此可知,叶氏“行寓甫定复重迁,又别神州赴墨川”,于端阳节动身移砚东京。诗题中的“摄津”,为明治维新以前藩国名,领地相当于现大阪府西北部和兵库县东南部;诗中的“墨川”,即东京的墨田川。叶氏又吟道:

贪近林荫座屡迁,轩窗启处正临川。遗风追慕诗三百,胜日同沽酒十千。

客里情怀王粲赋,杖头借给阮修钱。萍踪相聚缘非浅,曾泛蓬瀛万里船。

此诗多处揄扬王治本。王治本(1835—1908),号桼(漆)园,浙江慈溪人,1876 年岁暮赴日,历经日清社、同人社汉语教师、中国驻日使馆学习翻译生、大河内辉声家庭教师,此时正赋闲在家[1]。叶氏第三首诗云:

万里兹游颇自豪,扁舟航海历风涛。狂名异地呼新叶,善啖同人笑老饕。

微疾待医防软脚,清谈夜客仗挥毫。斯文从古敦交谊,心醉长怀公瑾醪。

诗中叶氏颇为自己“扁舟航海历风涛”为豪。对于颔联的“新叶”,叶氏解释道:“西京因有两人姓叶,以叶松石为老叶,仆为新叶,老叶稍瘦,新叶肥。”⑩审其诗意,叶氏被人戏称老饕,时患有脚病。

翌日,叶氏继续在桂林庄笔谈,席间吟诗《采莲曲》《溪山读书图》,其中《溪山读书图》描写了主人家藏书楼的情致:

一帘岚翠半溪云,正值风和日又曛。压架琳琅储万卷,咿唔声自隔花闻。

叶氏日后在其专著《策鳌杂摭》中还专辟词条,作了进一步的描写:

天然图画楼 楼为袭侯源桂阁别墅中之庋藏图书玩好处也。凡五楹,在墨沱江西滨之今户町,颇占江山风月之胜。按,桂阁,名声辉,源氏为东国世勋食邑。大河内自纳土归藩,侨居京邸,结构亭榭,以吟咏翰墨自娱。尤酷爱华人书画,故楼中所藏,于我国初以来诸大家法绘名书,莫不罗而致之。( 卷七“天然图书楼”条,第10 页)

叶氏专辟词条予以记载,这固然是文人相互借重的表现,但抑或更出自对大河内投桃报李之情。

明治15 年(1882)元旦,叶氏在东京喜迎日本新年。客居他乡,感从中来,吟诗四首[11]。“经年异域寄萍踪”“柳望雪来成久客”,冬去春来,转眼寄寓东瀛一年,已成久客。虽然乡愁难于释怀,但“游骋登临兴亦浓”“浮名谬被鸡林赏,国王倾诚列绛纱”[12],抱负不减,此时此地的叶氏似乎兴趣盎然。

是年正月,汉学家关义臣为驻日副使张斯桂和叶庆颐设家宴饯别[13]。叶氏归期当距此不远。此前他曾坦陈,此行“行踪未定,若能有事,或有馆地,便可久留,倘无事可就,拟即返也”[14]。或许未觅到谋生之道,未及一年即返棹回国。

5 年后,叶氏萌发念旧之情,吟诗回忆在东瀛时的日本友人。计有江南哲夫、冈千仞、宫原龙、菊池纯、藤井诸照、关根痴堂、关义臣、石津发、永阪周二等9 人[2],据此可见其交谊活动。其中,与宫原和石津在关西相识,已见前述,其余各诗,限于篇幅从略。

二、与日本文人交游

叶氏于1882 年上半年回国后,开始出现在《申报》。管见所及,除1884 年、1885 年和1891 年三年信息阙如外,他每年程度不等地出现在《申报》中。1882 年11 月是他首次现身《申报》。11 月20 日,《申报》刊登叶炜一诗:

去年同作东瀛客,不道今朝此地逢。残月晓风将远别,喜重重又恨重重。[3]

光绪八年(1882),叶炜自东瀛回沪,这是重逢郭少泉和叶庆颐时的诗作。叶炜,字松石,浙江嘉兴人,文人,曾两度赴日[4]。郭少泉,名宗仪,浙江嘉善人,亦二度客游东瀛,行书似米、赵,笔意圆熟,兼善兰、竹、松鹤及博古。对此,郭少泉和叶庆颐均有奉和,叶氏云:

忆识荆州自海东,归来沪上又欣逢。明朝君忽之官去,从此云山隔几重。

叶庆颐此时依然工作无着,生活飘忽不定,而叶炜行将赴外地任职[15],因此引发诗友“明朝君忽之官去,从此云山隔几重”的艳羡怅离之喟。

除嘉兴叶炜、嘉善郭少泉外,叶氏与侨居上海的苏州秦云(肤雨)、苏州王韬(天南遯叟)、绍兴何镛(桂笙)、杭州袁祖志(仓山旧主)等友善。此外,他还与来沪日本文人北条鸥所、岸田吟香、秋山纯等多有交往。

北条鸥所(1866—1905),名直方,字方大,东京人,善汉诗,精绘画,长篆刻[5]。1886 年20 岁时,受日本驻华公使盐田三郎赏识来华,与京沪文人多有交往,回国后诗名大振。客居沪上时,与叶庆颐多有交流。1886 年9 月7 日,《申报》刊登北条诗《申浦客次邂逅新侬先生,喜赋即请大雅粲政》,诗云:

当日闻名曾舛差,而今识面却天涯。深情只道种红粉,妙句多应笼碧纱。

澹宕似君知寡偶,飘零如我已无家。何当重作尊前集,旧事细谈东海花。

据首联,北条在日时虽对叶氏有所耳闻,但这次在沪才是首次相见。诗中的“澹宕”(恬静舒畅)一语或是北条对叶氏的第一印象。一个月后,叶氏与北条同访小说家瘦鹤词人——邹弢,邹氏有《喜北条鸥所、叶新侬过访,调寄相见欢》[6]见赠;同年十二月,绿萼馆主金杏生作《呈海上浮槎客鸥所生,即乞赐和,并请桂梦畹、新侬三君报正》[7],可见叶氏与北条关系密切。

此外,叶氏还与岸田吟香过从甚密。岸田吟香(1833—1905),东京人,明治前期著名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在上海经营乐善堂分店,售书贩药,达十数年之久[16]。1888 年春,岸田将赴汉口,吟诗留别,叶氏欣然奉和云[8]:

杨花三月不禁愁,潮涨春江送客舟。君到鄂州应访古,诗题鹦鹉吊芳洲。

药栏雨歇晚晴新,婪尾囗盤囗饯春。囗国衣冠群彦集,滥竽我也作陪宾。

岸田在上海还组织玉兰吟社,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叶氏先后参加第二至第四次集会。1888 年10月22 日,玉兰吟社第四次集会,“是日也,篱菊初舒,砌蛩乍歇,客来三两,酒贯十千,醉月坐花,其乐何极”。叶氏也应邀与会,并对时寓沪日本画家盐川一堂出示的山水屏幅做了评点[9]。

翌年仲春,岸田一时回国,海上文人冒雨为之饯行。出席者有王韬、何桂笙等一时之选。叶氏吟诗二首[10]:

冒雨饯归人,江城二月春。扶桑邻国近,杨柳客怀新。

宾主东南萃,杯盤水陆陈。何当重聚首,啸咏趁芳辰。

风流踵韵事,□北结吟壇。绮席胪珍馔,名花对玉兰。

推君执牛耳,为我累猪肝。傥遇飞鸿便,休迟海上翰。

前一首描写了送别会的时间和氛围:冒雨,二月,杨柳,水陆陈;后一首赞颂岸田结社玉兰吟社,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叶氏还与秋山纯有交流。秋山纯(1864—1954),号俭为等,东京人,书法家,诗人。1886 年留学上海,师从著名书法家徐三庚、海上画派代表画家蒲作英。其带回日本的三庚作品,对西川春洞[17](1847—1915)等书法家影响非浅。秋山在沪期间,与上海文人多有交流,叶庆颐即为其中之一。1887年10 月,秋山临时回国,叶氏赠诗送行[11]:

四海来同日,临岐饯故人。朝廷柔远服,尊俎辑强邻。

我道可为费,君书妙入神。长风酬壮志,万里笑逡巡。

回首鸿泥□,年时偏两京。随轺游海国,橐笔庽山城。

晓翠楼头月,墨沱江上樱。何当重蜡屐,私愿慰三生。

诗后半部的山城、晓翠楼和墨沱江(墨田川),分别位于京都、大阪和东京。叶氏在此追忆自己的访日体验,并在“年时偏两京”诗后加注:余有海外鸿泥拙稿。即指《策鳌杂摭》。是日《申报》上还刊登叶氏两首七绝《柬日本诸旧友》。诗云:

名竞闻殊域,斯文道不贫。风尘怜故我,努力惜余春。

海外存知己,生平尚古人。会心何处是,鱼鸟渐相亲。

落拓老将至,狂迂况不才。生涯荒苜蓿,翰墨播蓬莱。

白鸟随波去,青山排闼来。良辰共欣赏,怀抱为谁开。

此时距叶氏1882 年回国已阅5 年,显然,“落拓老将至,狂迂况不才”“生涯荒苜蓿”的境遇使叶氏更加怀念“海外存知己”的日本。在那里,他可以“翰墨播蓬莱”,获得“名竞闻殊域,斯文道不贫”的快慰。

1889 年岁末,秋山留学五载期满回国,沪上友人在海天春为之饯行。秋山席间率成一律。对此,沪上文人纷纷唱酬,叶氏诗云[12]:

岁序□□腊,朋簪集沪滨。张筳江阁夕,饯客海天春。

砚席五年友,桑弧万里人。□行期努力,看试□□新。

翌年1 月,《申报》再次刊登叶氏依韵奉和诗[13]:

江城腊鼓正催年,歌放离筳杂赵燕。文酒一时争祖道,星辰五夜应群贤。

我尝浮海希徐福,君久临池契米颠。屈指蓬瀛春水碧,六鳌破浪访壶天。

首联和颔联描写了宴会的时间和氛围,颈联强调两人的共同点:叶氏浮海访徐福,秋山来华习米(芾)(张)颠。

三、撰写日本报道

除在报上发表诗作外,叶氏还为《申报》撰写有关日本的报道,详见下表1。据表1 可知,1890 年、1892 年、1893 年和1894 年,叶氏分别以《策鰲小志》《策鰲新志》《策鰲杂摭》和《策鰲录》为题,每年撰写了一篇报道。1890 年撰写第一篇报道时,距其访日归来已然8 年整。据1890 年文首称:“本馆派驻长崎访事人来札云”,而1894 年的报道开篇亦作:“本馆派赴日本访事人来书云”,可知叶氏是作为《申报》的访事人——记者或通讯员赴日。《申报》自发刊起就注重招延访事人,并在京沪等重要省会和城市聘请特约记者,专事报道当地的有关消息。同时,每当有重要事情发生时,派出记者现场采访。访事人条件为“学识兼长,通达世务,并植品端方,实事求是者”[14]。据文意,1892 年和1894 年的报道,主要为采访日本海军军演和北海道地震。叶氏撰写的4 篇报道,每篇提供一条乃至数条信息,它们分别是:1890 年1 条、1892 年5 条、1893 年7 条、1894 年6 条,按类则为政治5 条、外交4 条、社会7 条、军事1 条和文化2 条,凡19 条。

表1 《申报》载叶庆颐撰写的日本报道

这些信息,在内容上不偏不倚,在文风上较为平允。同时,又不失有赴日体验的文人的特色。如,关注与中国友好的日本朋友的信息:

策鰲新志

苍海伯再在议院聚议时,高踞说坛,面目端严,风姿飒爽,诸人□坛演讲,必洋洋数千言,伯爵仅阅时一二分已毕,听者无不赞言简意赅。

苍海,即副岛种臣(1828—1905),号苍海,明治时期著名政治家、外交官,与中国友善,报道描写他“面目端严,风姿飒爽”,讲话“言简意赅”,充满好感。又如:

策鳌录

浅田宗伯,号栗园,自幼习汉书,长复潜心医术,共仰为汉医中之山斗。著有医书多种,引经据典,以辟西医之悞。曾充宫内侍医,嗣以年老多病,不克应病者之求,乃命其子,设期横滨。有家规揭于大门外:一新华族请诊谢绝;一问药价者拒绝;一读洋书,穿洋服者放逐。于此可想其品行之端矣。近忽奄然物化,举丧之日,由诸侯以迄士大夫、门生、故旧执绋以送者多至三千余人,日皇恤银一百圆,太子亦赐以奠金。按浅田君,予昔年曾于红叶馆席上见之,虽年已杖朝,而望之如四五十岁人,所著《澡泉余韵》,以诗学喻医法,精微深造,颇得味外之味。是非学养素优,焉能若此? 一旦红尘撒手,能无与山阳闻笛之悲乎!

文中介绍明治前期汉方名医浅田宗伯(1815—1894)的消息。他晚年立下家规:新华族请诊谢绝;问药价者拒绝;读洋书、穿洋服者放逐。“于此可想其品行之端矣。”近日遽归道山,送者如云,深受人们的尊敬。浅田宗伯与何如璋、黄遵宪、黎庶昌等外交官过从甚密,私交敦厚。此报道可补国内有关浅田宗伯晚年信息阙如之不足。

叶氏的报道还提供了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时发生的逸事:

策鰲小志

本馆派驻长崎访事人来札云:上月晦日,长崎三江帮各商因公赴理事署,俱穿短衣,杨里垣都转见之,殊深骇异;谈次各商复假作通文,满口之乎者也,鄙俗之状,令人难耐。都转以其因公会议,悉以大度置之。后有人言及是日缘由:操易牙业者,独无长衣,自言生平从未受衣冠拘束,有人欲解衣衣之,其人不愿,且嬲众人共弛长衣,然后至署。若以一厨子,而竟欲衣冠逐队,谬附于绅士之俦。虽曰海外仪文,原归简略,然亵越若此,独不显贻笑于他邦乎?我知都转必稍为整顿也。

长崎华侨赴中国驻长崎领事署时,不谙礼仪,未习正装,“俱穿短衣”,让人“骇异”,却是因有一厨子不愿穿正装,还逼着同伴共脱正装而着短衣出席。文中的“杨里垣都转”指领事官杨枢。

四、翻译日本信息

上文介绍叶氏于1890 年至1894 年作为特派记者为《申报》撰写日本报道。此后,他还为《集成报》翻译了日本信息。《集成报》,旬刊,陈念护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初五日(1897 年5 月6 日)创刊于上海,是19 世纪末叶维新运动时期“以采辑中外各报为主”[15]的我国最早文摘性报纸。创刊号上除刊登报馆章程、叙言和上谕、奏折以外,都是报摘。第2 号起增添了论著,第3 号起报摘内容分为政事、军事、矿事、农事、商事、工事、杂事和各国各类电讯。第7 号起又增译论节要,即在摘录各报消息的同时,也摘录各报所译载的外文报刊的言论,栏目也改为军政、学校、商务、农桑、创造、交涉、杂事等。第13 号起又增添日文和法文报摘,“东文报”栏目由“上海叶庆颐新侬甫译”。1897 年刊登四期(第13、14、15、16册)后又中辍。叶氏共为《集成报》提供了31 则译文,第13 至第16 册分别为12、6、6、9 则,详见表2。

表2 《集成报》载叶庆颐译文

* 表2 中1—12 则为《集成报》第13 册内容,13—18 则为第14 册内容,19—24 则为第15 册内容,25—33 则为第16 册内容。

以上33 篇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社会、教育、文化等内容,分别译自《经济新报》《镇西日报》(以上各10 则)、《朝日新闻》(4 则)、《东京日日新闻》《时事新报》《日本内阁官报》(以上各2则)、《东京朝野新闻》《日本告白报》《大日本报》(以上各1 则)等9 种刊物。其中位于东京和长崎的《经济新报》《镇西日报》为最,成为叶氏《集成报》所译日本信息的主要来源。

叶氏1882 年访日回国后,开始在《申报》崭露头角。自该年起,几乎每年(除1884 年、1885 年和1891 年)现身《申报》,其中1886 年至1890 年出现次数最频,1890 年至1894 年为《申报》提供日本信息,1894 年4 月以降逐渐从《申报》淡出。三年后(1897 年),他开始为《集成报》提供译稿,但仅持续数月即告中辍。此后,仅见他1898 年为日人绘画。日本金泽市常福寺庋藏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冬叶氏与著名画家蒲华、顾翔生联袂在南京创作的扇面《山水图赞》。该画描述了金陵城北一枝园的幽胜。时金陵东文学堂设在位于一枝园的日本净土真宗本愿寺内,日本僧人北方心泉为学堂负责人[16],该画当应北方心泉之邀而作。叶氏的画居中,体现了其赞语所描绘的意境:“右挹清凉左蒋山,中横略约架潺湲。上人日课临池暇,策杖行吟看白鹇。”[17]他曾自称:“略知山水及梅松竹石,而翎毛不能擅长”[18],并在《申报》(1883 年8 月23 日)为山东赈捐的广告中称:“写山水纨摺扇一百件,每件取润百念文”。从他现存的作品来看,此话不诬。

民国时期《海藻》[19],收载叶氏《自题〈策鳌杂摭〉》4 首,并在作者小传中记载:“字新侬,别署策鳌游客,耽于诗。光绪初游日本,综彼邦见闻,辑为《策鳌杂摭》八卷。后客金陵。”结尾的“后客金陵”一语,或可为本文锁定叶氏的最后行踪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自题〈策鳌杂摭〉》落款为“策鳌游客稿于金陵旅次”,结合上述《山水图赞》描绘的金陵幽胜,金陵,或是叶氏的终老之地。

以上由点到线对叶庆颐的事迹作了梳理。据此,叶庆颐往日模糊的轮廓逐渐明晰:擅长诗歌,兼通绘事,报道日本,担任笔译,致力于中日交流。

值得指出的是,访日回国后,叶氏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4 年担任《申报》访事人赴日采访,为国内读者撰写丰富的日本信息;为我国最早文摘性报纸《集成报》翻译大量的日本信息;与岸田吟香等来沪日本文人热心交往。虽然他未必受到过良好的专业训练,这些只不过是他的副业而已,但历史将他推上了对日工作的岗位。亦即,在专业日语人才大量诞生之前,这些游历过日本、具有良好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士,往往作为“专家”分担了一些份外工作。日本关西大学沈国威教授认为:“应该指出的是,在1899 年前后中国还不具有直接利用日本书籍的能力时,有过一个日本汉学家‘越俎代庖’的短暂时期。《时务报》的古城贞吉、《农学报》的藤田丰八、《译书公会报》的安藤虎雄等都是在中国的日语翻译人才出现之前救燃眉之急的人物。”[18]通过叶庆颐的个案,本文认为,“越俎代庖”者,除日本汉学家外,像叶氏那样的人士亦功不可没。如今,那段历史已远离我们而去,但透过泛黄的文献,我们依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过渡时期时代跳动的脉搏。

注释:

①赴日时间据叶炜以下文义推测。“余於庚辰(1880)夏重至日本,辛巳(1881)春再游西京,寓柊屋宗仲,新侬继至,主晓翠楼逆旅相望,晨夕过从,相得甚欢”。叶炜《策鳌杂摭》序。又,“柊屋”位于京都市中京区麩屋町姉小路上ル中白山町,为江户时代末期创办的旅馆,现仍在营业。

②据叶庆颐明治14 年(1881)6 月25 日笔谈:“仆在西京侨居麹屋町御池下俵屋”。《大河内文书》61《桼园笔话》拾肆。文中的“俵屋”,现在位于京都市中京区麹屋町御池下ル。

③据叶庆颐明治14 年(1881)6 月23 日与大河内辉声的笔话。《大河内文书》61《桼园笔话》拾肆。

④叶庆颐:《海外怀人诗·宫原龙》,《申报》1887 年3 月17 日。又,在“贻谋乔梓继经师”“英才荣育桃千树”和“妙笔生香玉一枝”后,叶庆颐分别注有:“令郎宕阳,克承家学”“门下士千余人”“令媛湘兰女史,善写生,逼真瓯香馆”。

⑤叶庆颐:《海外怀人诗·石津发》,《申报》1887 年3 月17 日。又,叶氏在“笔花怒放浴沂候”和“赢得头衔今未除”后分别注曰:“君辑席间笔谈,题曰:浴沂余谈”“因余与松石同姓,故君以新叶、老叶别之”。

⑥《留別山城诸友》,《申报》1883 年1 月9 日。又,此时叶庆颐已回国,该诗当在回国后发表。另,引文中□字为模糊不清存疑之字,全文同,下不再赘述。

⑦岚峡:京都岚山之山峡名,以水美、赏樱著称。

⑧大刀头:古时,大刀的头上有环,“环”谐音“还”,即回来之意。高适有诗曰:“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⑨“筑地有一敝国友,姓叶(号新侬),亦商人,云能诗画者。画未见,诗则尚称新□(原文小字注:与郭少泉同乡)。君有暇可招见之。”明治14 年(1881)6 月22 日大河内辉声与王治本笔话。《大河内文书》61《桼园笔话》拾肆。

⑩明治14 年(1881)6 月22 日叶庆颐与大河内辉声笔话。《大河内文书》61《桼园笔话》拾肆。又,据叶庆颐《海外怀人诗·石津发》(《申报》1887 年3 月17 日)一诗尾联“当时记否称新叶,赢得头衔今未除”注:“因余与松石同姓,故君以新叶、老叶别之”。可见新叶、老叶之称呼,始于石津。

[11]《东京使馆元旦偶成》(1)覊旅蓬山感物华,乡关怅隔海天赊。高车囗马争驰逐,大道歌囗纵狎邪。月琯乍更新岁律,星轺远枞故人槎。浮名谬被鸡林赏,国王倾诚列绛纱。(2)经年异域寄萍踪,游骋登临兴亦浓。碧浪千层翻翡翠,青山四面叠芙蓉。官民生女都教曲,城郭围垣但种松。昔日英豪三百辈,尽还茅土袭侯封。(3)万里駫征蹴软尘,此身自是囗劳薪。画中楼阁博桑国,海外山川析木津。柳望雪来成久客,莺啼花发又新春。朋簪不乏投胶契,争奈倚闾白发亲。(4)两京形势控全倭,浩渺沧溟拥翠螺。聊籍江山资眼界,曾凭忠信靖风波。千秋古迹磨崖纪,百折危坡叱驭过。小住固宜归最乐,刀环有梦易蹉跎。新侬叶庆颐未定稿。《申报》1883 年1 月9 日。

[12]鸡林:指新罗附近的国家和地区。五代齐己《送僧归日本》诗:“卻忆鸡林本师寺,欲归还待海风吹”。绛纱:犹绛帐。对师门、讲席之敬称。此处疑指叶庆颐被日本聘为教师一事。待考。

[13]叶庆颐:《海外怀人诗·关义臣》。诗中对“回忆征轺遄返日,泓厨饱饫德难名”有注:“壬午正月,余将归国,君设宴于家,为张公使与余祖别”。《申报》1887 年3 月17 日。又,壬午,即光绪八年(1882)。

[14]明治14 年(1881)6 月22 日叶庆颐与大河内辉声笔话。《大河内文书》61《桼园笔话》拾肆。

[15]叶炜至少等候至翌年11 月后才赴外地任职。见叶炜:《王冶梅待诏归自东瀛,余将之官白下,沪上相逢,赋此志喜,录就曼寿、新侬、少泉吟定》,《申报》1883 年11 月3 日。

[16]关于岸田吟香的研究,参见以下2 篇拙文:《一百多年前一个日本人的上海手记——岸田吟香的<呉淞日记>》,王勇主编:《中国江南:寻绎日本文化的源流》,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年;《岸田吟香出版物考》,复旦大学历史系、出版博物馆编:《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年。

[17]西川春洞(1847—1915),名元让,字子谦,号春洞,江户(现东京)人,明治时期书法家,与日下部鸣鹤齐名,著名书法家西川宁为其第三子。

[18]明治14 年(1881)6 月23 日大河内辉声与叶庆颐笔话。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大河内文书》61《桼园笔话》拾肆。

[19]严昌堉.海藻[M].二十八卷补遗一卷,1943。牌记未署刊年,作“海上严氏渊雷室校印”。刊年据卷首郑永詒、严昌堉两序落款。全书上起唐代陆贽,下迄近代叶庆颐、叶景沄,卷尾(卷二十七、卷二十八)收方外和闺秀之诗,凡收一千余名历代上海文人之诗。又,严昌堉生卒年及事迹待考,有《渊雷室诗存》。

[1]吴伟明.在日本寻找中国——现代性及身份认同的中日互动[C].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23.

[2]叶庆颐.海外怀人诗[N].申报,1887-03-17.

[3]叶炜.壬午孟冬,还自东瀛,邂逅少泉、新侬二君于沪囗之登祥楼茶话,各占二十八字[N].申报.1882-11-20.

[4]王宝平.清代中日学術交流の研究[M].东京:汲古书院,2005:36.

[5]神田喜一郎.明治漢詩文集[M]//明治文学全集62.东京:筑摩书房,1983:426.

[6]邹弢.喜北条鸥所、叶新侬过访,调寄相见欢[N].申报,1886-10-11.

[7]金杏生.呈海上浮槎客鸥所生,即乞赐和,并请桂梦畹、新侬三君报正[N].申报,1886-12-12.

[8]叶庆颐.莫春既囗,海上买药翁有夏口之行,制诗留別。因涉原韵,录请玉兰吟社诸同人指庛[N].申报,1888-04-02.

[9]佚名.玉兰吟社纪事[N].申报,1888-10-22.

[10]叶庆颐.仲春上澣公饯海上卖药翁暂归日本,即呈天南遁叟、仓山旧主、鹤磵亭民、雾里看花客、高昌寒食生、梦畹生同政[N].申报,1889-04-20.

[11]叶庆颐.送日本秋山俭为归国,录呈桂笙、梦畹两吟丈斵政[N].申报,1887-10-18.

[12]叶庆颐.俭为贤棣袭尉游学期满将归国就职,同人假座海天春酒楼祖饯,□比以赆□请胎泉观察、耘劬大令、铁梅上舍、作英明经、暨天南遯叟、仓山旧主、高昌寒食生、梦畹生鹤磵亭民再再生同政[N].申报,1889-12-25.

[13]叶庆颐.俭为袭尉贤弟荣旋乡国,余已制诗赆别。兹复以留别诗见示,因依韵奉和,录请诸吟坛斧正[N]. 申报,1890-01-05.

[14]本馆告白.延友访事告白[N].申报,1875-07-06.

[15]集成报.新出集成报[N].申报,1897-05-01.

[16]高西贤正.東本願寺上海開教六十年史[M].上海:东本願寺上海别院,1937:86.

[17]金泽市教育委员会文化财课. 金沢常福寺歴史資料図録[M]. 金泽:金泽市教育委员会文化财课编辑出版,2001:164.

[18]沈国威.近代转型期的中国与日语[C]//复旦大学历史系,出版博物馆. 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 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90.

猜你喜欢
叶氏申报日本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黄金时代》日本版
鸣鹤叶氏诗人与白湖诗社
坐拥金山却穷死的袁世凯六姨太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做人要逗,才华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