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兴存
涉外警务实践性教学初探
廖兴存
涉外警务实践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公安工作的实情实境,使其能够在训练中感受和体悟涉外法律知识与涉外警务活动的关系,从而对未来的职业环境、内容、要求与规范形成初步了解,易于毕业后更快地融入公安工作。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基地实习是涉外警务实践性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种教学方式。
涉外警务 实践性教学 公安教育
实践性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一方面要求在教学中努力将学科理论知识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另一方面积极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亲自动手操作,全面参与到问题的思辨与解决过程中。涉外警务是公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技术性。开展涉外警务的实践性教学就是要通过强调教学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学场所和授课情景根据实际需要的变化性,努力将相关的涉外法律知识、公安业务技能以及法学原理寓于各种具体案例中,从而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活跃的课堂主体,达到既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又不断提高实战处置能力的目的。
涉外警务实践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公安工作的实情实境,使其能够在训练中感受和体悟涉外法律知识与涉外警务活动的关系,从而对未来的职业环境、内容、要求与规范形成初步了解,易于毕业后更快地融入公安工作。同时在训练中,学生可以把知识和工作情景有机结合,把法律知识、公安业务与技能学透学活,从而自觉地培养法律素养和业务技能。
(一)涉外实践性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教学,融合了多门学科知识
目前,我国公安教育制度实行的是严格的分课程教学方式,就涉外警务专业而言,大多包括了涉外警务法律基础、涉外警务概论、国籍与出入境管理、涉外案件办理、国际警务合作、跨国犯罪对策、中外移民理论与实践、外国警察制度等内容。过细的课程划分使得知识体系呈现割裂状态,与现实的公安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学生毕业后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工作要求,将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工作联系起来,或者有些知识根本无法解决公安实际问题。因此,虽然理论教学训练了分析的技巧和能力,但是如果不能从事物的完整联系中分析其特征和实质,将会导致分析本身的意义被打了折扣。而且,在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时,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才能从复杂的表象中抓住问题的关键与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综合性教学可以充分弥补细分课程教学的不足,使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使受教育者得到综合利用知识的训练。比如,利用一个处置外国人酒吧斗殴的案例就可以将治安学、国籍与出入境管理、涉外案件办理等课程知识融汇起来。由此,实践性教学能够在设定的情景中,通过各学科相关知识的融合来为分析案件和解决问题提供方法和途径。
(二)涉外实践性教学使学生主体化,课堂教学从单向交流变为双向互动
实践性教学在教学内容尽量选取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素材,一些典型的涉外刑事、行政案件,能够使实训课题生动逼真,富于真实性,同时比较适应学生心理特征,易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在方法上,涉外实践性教学需要动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探究式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法学概念、原则原理、公安业务之后,推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就选定的涉外警务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探究主题展开教学。由于内容是多个学科的交叉,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或是一个学科内若干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此时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文献调研,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同时,实践性教学主动创设问题、不固化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能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教学培养了学生法律素养和执法的理性化、规范化、人性化,学会在涉外案件处置过程中,既维护了国家主权与利益,又保护了外国人的合法权益。
(三)涉外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组织结构上,实践性教学体现出显著的分工协作的特点:首先,指导教师将全班进行若干分组,每个小组根据具体案情分配角色,每位同学重点训练所分配角色的语言能力、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其次,在实训中,指导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如面对一般涉外案件或涉外突发事件,如何才能做到不慌张、不恐惧、不气馁,教会学生平静自己的情绪,冷静思考,客观分析,找到特定情景中较为适宜的处理手段。再次,在整个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实训学员要根据自己特定的角色相互沟通与合作,共同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从中培养团队意志和协作能力。以一起某外国人在华非法居留案为例,一般应包括盘问、证件检查与识别、立案、调查、处罚、救济与执行等环节。这些环节既相互独立,又前后承接。如作出行政处罚前,就必须发现非法行为的存在,盘问与证件检查、识别就不可或缺,立案后经过询问违法嫌疑人、询问证人、核对相关证件资料等形式来查明事实基础上,才能认定违法嫌疑人非法居留事实成立,正确适用法律规定,作出处罚措施。“无救济,就无权利”,处罚作出后,应给予当事人法律救济的途径,从而维护其合法权益。实训学员通过本科目的训练,既能练习相关专业知识,又在解决问题中加强了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基地实习是涉外警务实践性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种教学方式。笔者以下结合《涉外案件办理》课程实践性教学实际,对这三种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路径。
(一)案例教学
1.内涵。涉外警务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典型的涉外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总结规律,并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其内容与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方面:(1)撰写/编制教学案例;(2)学生分析、讨论案情;(3)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并表达出来;(4)其他学生和教师评析,总结知识和规律;(5)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利用该知识和规律,探索更多的案例或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中,学生学习将经历冲突、建构和应用三个阶段。在冲突阶段,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则积极地搜索旧有的认知结构,为认知结构的转换奠定基础;在建构阶段,学生对冲突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对比、推理,借助有效的学习和思维策略解决冲突,实现冲突过程的同化和顺应;在应用阶段里,学生通过变式的练习,巩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顺利实现迁移。①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综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3期。
2.实践与启示。其一,案例教学法对教学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学生涉外法律知识、执法理念、公安业务和警务技能的同步建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体悟执法者独特思维方式和增强文明、规范、人性化执法的具体情境。其二,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选好案例。教学案例应具有“三性”,即真实性、价值性、典型性。首先,选取的案例应该真实的,不是虚拟或编制的。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不同,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而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是实践的结果。笔者不赞成教师使用根据理论知识编制虚拟的案例,虽然这些案例也能说明或强化某方面的知识点或能力,但这不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涉外警务案例均应来自与涉外警务执法过程中真实的案例。其次,案例应该有价值,即选取的案件对教学活动是有用的。一般而言,那些内容贴近教学内容、处理过程详细、说理清晰的案例具有更高的教学价值。案例虽然来源于涉外警务实践,但用于教学的案例会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同作出相应的改编,以服务于不同的训练目标。因此,有较高价值的案件应该经过精心设计的。再次,案件应具备典型性,典型的案件能够对同质或类似的案件处置能起到启示作用。
3.合理化建议。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案例编写与训练的侧重点两个方面。就案例的编写而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公安院校与实战部门之间以及公安院校相互之间的紧密合作来提高编写质量。具体而言,公安机关的涉外警务部门与法制部门可以对已经发生的涉外案件进行梳理,与公安院校专业教师合作汇编成教学资料,供公安机关与公安院校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中共同使用,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各公安院校也应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这种良性互动必定能够促进涉外警务实践性教学的深化。另外,案例教学中是偏重事实部分的训练还是偏重法律适用部分的训练也值得深度关注,事实分析、判断训练需要业务教师自身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历练。
(二)情景模拟教学
涉外警务情景模拟教学是指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录像、多媒体、场所、设备等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特定的情景,采用学生角色扮演的模拟方法,给学生提供自我决策和亲身体验的机会,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其核心目标是旨在通过营造仿真情景,再现真实案例,让学员通过角色扮演,掌握警务活动的各项基本技能。在教学内容方面,其既包括警务基本理论,也涵盖大量的警务技能科目。一般而言,涉外警务情景模拟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情景模拟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情景模拟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1.情景模拟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与智力支持。首先,情景模拟教学需要一个教学团队,具体包括主讲教师、辅助教师、现场安全与救助指挥人员与工作人员、摄录技术人员等。主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涉外警务实战技能与经验。辅助教师应具备所分配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分担、辅助、贯彻主讲教师的训练任务。现场安全与救助指挥人员与工作人员、摄录技术人员由学院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其次,为保证模拟真实性,情景模拟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这主要包括训练场地、训练设备和器材。训练场地主要是建设仿真街区(模拟街区),训练设备和器材方面可以根据训练的项目来配备。
2.情景模拟案例的选择与实施方案设计。情景模拟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涉外案件处置的基本程序及技能以及涉外案件中的突出问题,外国人在华财物与证件丢失、在华死亡、涉外突发性事件等也可以作为选择的案件。模拟案件的实施方案设计,应该具体、合理、细致,具有可操作性。一套情景模拟方案,通常应包括实训对象与指导团队、实训目的与要求、实训的时间、地点、实训器材及准备、实训内容(案件及脚本、角色分工、实训流程、现场组织与实施)、点评等几个部分。其中,案件的脚本在实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实训环节的“纲”。因此,每次实训前,实训学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脚本。编写脚本,也是学员之间思想碰撞、交流、沟通的环节。精心设计实施方案,既有利于实训的顺利进行,其本身也在培养学员思考、交流、合作能力。
3.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在实施环节,应关注以下关键点:第一,实训目标与指令力求简明扼要、清楚明晰。在训练某一具体技能之前,指导教师应再次对训练技能的要求进行明确,使参训学员明确情景模拟的基本要领。第二,及时指导、示范或建议,反馈和强化模拟角色。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要注意观察,留意学员的动作、语言、情绪、态度,判断其参与度与效果;二要及时反馈,对实训的出色环节与薄弱环节分别指出,并就此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三要正确示范,向学员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尤其是学员在实训中遇到较大困难时,学员通过观察教官的演练,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效能。第三,同步录音录像。全程录音和录像无疑对实训起到重要作用,实训学员通过回放录音和录像,对自己的角色模拟及团队的合作情况可以作出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事后研究提高实训的方法和途径。
4.情景模拟教学的评估与反馈。在涉外警务情景模拟教学结束时,指导教师与学员都有必要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教师的评析主要包括情景模拟的总体情况、模拟的警务技能及要求、对案件的分析、判断、处置程序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参训学员间分工与配合情况等,对学员的语言表达、姿态、沟通技巧、反应与应对、分析及解决问题等表现进行整体评价。学员应重点对情景模拟过程中各环节进行反思与总结,包括情景案例的方案设计、角色表现与体会、组织分工与团队合作、案件分析与法律适用、提高效果的方法以及指导教师的反馈与评估等,并完成书面报告。
(三)基地实习
从涉外警务专业学生在校外基地实习的实践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校外实训内容与校内理论教学脱节。笔者曾对江苏警官学院的涉外警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与实习内容做过调查,90%以上的学生没有在公安机关的外事部门实习,在非外事部门的实习基地很少遇到涉外案件。学生实训的内容多是非涉外警务活动,无助于涉外警务专业知识迁移与技能训练。第二,非外事部门的校外实训基地普遍缺乏兼具涉外警务专业知识与丰富涉外警务实战经验的实战教官,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跟踪指导力度不够。第三,学生对涉外警务工作情况调查、警情分析、技能训练与强化等不够。从学生的实习日志、见习日志、实习论文与见习报告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补充警力的同时按照计划开展实训的完成度不够。
基于校外涉外警务实习基地实训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需要通过强化警学双方共同育人机制,切实抓好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深化对涉外警务校外基地实习工作的认识,加强思想建设。搞好涉外警务专业实习,培养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技能过硬的后备人才,实际上就是为公安机关培养了一只优秀的警察队伍。因此,公安机关涉外部门应主动接纳公安院校的涉外警务专业学生前来实习锻炼。其次,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指导教师队伍。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司法学院的很多教师都是实战单位兼职教官或退休警察,一般都有较长的从警经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他们有共同的感受:实习的指导教官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和技能影响重大。基于此,评聘一批爱岗敬业、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民警作为指导教师,对基地实训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基层锻炼、调研、培训等方式,培养在职专业教师,也是重要的举措。再次,实行“对口实习”与“全面实习”相结合,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涉外警务实习时间较长,可以先让学生在某一时期全警种实习,然后再重点进行专业对口实习,强化专业技能,学以致用,训有所获。最后,建立健全实习规章制度,使实习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实习基地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公安院校实习计划,另一方面要结合涉外警务特点制定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实习管理制度,严格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实习质量监控,不断提高实习教学与训练水平。
[责任编辑:王 焱]
D631.15
B
:1672-1020(2013)05-0125-04
江苏警官学院院级教研课题“情景式教学法在《涉外案件办理》中的运用”研究成果。
2013-08-22
廖兴存(1977-),男,江苏赣榆人,汉族,江苏警官学院公安管理系讲师,南京,210031。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