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以盐城平安文化建设为例

2013-04-18 11:15董昕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董昕

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以盐城平安文化建设为例

董昕

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在于起点不高,与平安江苏创建成果以及江苏文化影响力不相匹配;创新力不足,缺乏文化内涵支撑导致文化建设趋同性明显;传播力匮乏,平安文化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足。加强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从提高文化主体素质、打造“文化品牌”以及完善传播平台等方面入手,努力提升平安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 江苏公安 平安文化 发展现状 提升策略

近年来,虽然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空前繁荣,但其中涉及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成果却非常有限。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公安工作日益面对更多新的挑战的背景下,公安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精神力量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公安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一、公安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1990年,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首次将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认为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基础,也是硬实力的动力。之后,他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中的制胜之道》一书中对软实力给予更为简明的定义:“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这一概念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同。目前,国内学界普遍认为“文化软实力”的重点在“文化”和“力”上,“文化”是资源,“力”是资源能量由内而外的表现,“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因文化的巨大魅力而产生影响力、吸纳力的政策手段和工具,它以内藏的吸引力发挥作用,以足够的内在能量吸引他人的趋近。

如前所述,文化软实力概念是文化力和软实力概念的延伸。周浩然等学者指出,公安机关软实力就是指在特定的公安亚文化的背景下,以硬实力为基础,在公安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各种精神力量、文化力量和对外影响力。①周浩然、吴杰飞:《提升公安机关软实力问题初探》,《公安研究》2008年第5期。郭文丽也提出,公安文化软实力是指公安文化本身所张扬出来的感召力和影响力。②郭文丽、刘 琪:《公安机关文化软实力探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3期。王建舜则认为,我们所说的公安文化软实力,就是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在公安工作的实践中以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以自己的人生追求、工作态度和自己的警容、举止、风范、语言、礼仪等综合的警察文化素养所展现的一种为社会全体成员所认可、所赞扬、所学习的感人力量、威慑力量。③王建舜:《公安文化理论创新与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上述几种对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界定虽各有侧重,但都认识到,公安文化软实力是基于公安文化的魅力而产生的影响力、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而要正确理解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就必须先理解什么是实力。简单地讲,实力就是创造生存的力量,它既可以是刚性的,也可能是柔性的。软实力就是指柔性生存创造力,它借助意识形态、文化、思想、制度和政治价值等表达形态焕发出创造生存的力量。由此观之,公安文化软实力实际上是指公安文化本身所弘扬出来的那种创造生存的力量,它既包括公安文化对内所形成的凝聚力,也包括公安文化对外所形成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等,从内外两个方面构成了公安文化软实力。

在对公安文化软实力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探讨了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虽然在此问题上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学者们认为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呈多元性特征。如,周浩然等人将公安文化软实力概括为素质力、亲和力、文化力、凝聚力、科技力等五种。④周浩然、吴杰飞:《提升公安机关软实力问题初探》,《公安研究》2008年第5期。李申学则提出,公安文化作为公安软实力的价值要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凝聚力,二是价值引领力,三是精神驱动力,四是行为约束力,五是素质濡化力。⑤李申学:《谈公安文化建设与公安软实力提升》,《公安研究》2012年第7期。郭文丽等人也将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分解为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警察职业道德观的亲和力、警察良好社会形象的感召力。⑥郭文丽、刘琪:《公安机关文化软实力探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第3期。

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公安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的理解虽然是多元的,但其核心要素仍然是文化、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因素。我们认为,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一是处于公安文化软实力构成最表层的,是公安群体在警务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化成果所彰显出来的文明张力。具体而言,这又包含了两个方面,即公安物质产品的文化张力,如警察服饰、徽章、旗帜、公安办公场所、技术装备等警用设施、设备建设等等,和公安精神产品的文化张力,如优秀的公安文艺作品。前者是具有物质特征的符号系统,可以把公安组织和群体的外在形象传播给社会公众;后者则可以产生出强烈的感召力、吸引力和渗透力。二是公安文化软实力在制度层面的创新张力,主要表现为公安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具有浓郁人文关怀的公安文化氛围,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融合能力以及开放的公安文化人才引进策略等。三是处于公安文化软实力构成最核心的一种健康、多元、开放创新的精神文化内容。任何一种制度,都以一种具体的文化为土壤,并以一种文化精神为内在的支撑。从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来看,其必须拥有具备一定的价值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精神文化。由此,我们认为,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应由公安精神文化的价值凝聚力和吸引力、公安制度文化的引导力和推动力、公安文化物化成果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这三个方面组成。从根本上讲,在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中,其物化成果和制度运作所体现出来的创新张力,都取决于其精神文化和价值理念所呈现的创新力度。换言之,公安精神文化的价值吸引力是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二、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苏正逐渐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型,有关发展江苏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日益增多,这为进一步加强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2011年初,盐城市公安局(以下简称盐城市局)党委明确提出了平安文化建设课题,积极把文化治理的理念融入平安建设,用文化手段丰富平安建设,用文化的力量来影响全社会、提升群众安全感,用文化的特有功能助推平安建设,为优化公安队伍内部结构,促进民警全面发展,树立和展示公安民警良好形象作出了有益探索。

(一)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要成果

1.实施文化科学发展战略,初步形成“平安盐城”城市凝聚力

自平安文化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盐城市局确立了平安文化科学发展战略,就是要科学定位平安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把平安文化软实力建设放在与“平安盐城”硬实力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平安文化创建活动中,作为平安文化实验试点的大丰市公安局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努力形成整体合力,全面实施平安文化战略。市文化广电、司法、教育、住建、交通、经信委、总工会、文联等部门作为平安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主动参与,形成整体合力推进。同时,积极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组建了平安文化自行车义务宣传队、文化宣传队,深入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宣传,大造声势。自平安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以来,盐城社会治安状况平稳向好,大案要案恶性案件保持低发,涉众型犯罪、群体性事件发生率保持较低水平。广大市民对平安文化建设的认同度、参与度日益提高。这些可喜的转变彰显出平安文化建设所蕴含的文化创生力,公安文化由内而外所生发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与平安建设的“硬实力”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着盐城公安的平安创建活动。

2.构建多元化文化创建主体,增强平安文化渗透力

马克思曾说过:“安全是市民社会的最高社会概念,是警察的概念。整个社会存在之目的就是保证其每个成员的人身、权利以及其财产的安全。”①[英]弗兰克·利什曼、巴里·洛夫迪:《警务工作之核心问题》,吴开清等译,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页。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提高公众的社会安全感,仅靠政府单一体制的警务力量是不可能满足公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安全需求的。我们不应当排除警察之外的市场机制与其他的社会组织,包括各种自治组织和力量成为警务的主体。只要其活动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应当成为合法的警务或维护公共安全与秩序的主体。②郭太生、戚丹:《警务理念创新与社会管理的完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3期。只有实现各种警务资源和要素的有机合成,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警务力量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才是有效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的出路。同样,“平安盐城”的创建也需要加强警务资源开发,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促使平安创建工作由孤军奋战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转变。盐城市局通过组织警民联勤、义务巡防、邻里互助、楼长制等形式把居民群众组织起来共同建设平安家园。同时,组织开展“盐城平安好人”、“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卫士”评选活动,从个体、家庭、单位等社会“细胞”抓起,推动平安文化深入人心、践之于行,形成了平安文化的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对全市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明显的正面效应。以平安文化创建为平台,实现良性的警民互动与对话,在吸纳群众智慧和激发群众参与意识的过程中展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形成平安文化创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

3.丰富文化宣传方式,提升平安文化吸引力

“文化只有被大众认同并成为全社会行动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才能成为整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③丁言:《主流文化的“守土”责任》,http://www.culstudies.com/2005-2-26.如今,贴近群众生活,创新宣传手法,已成为盐城平安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在大丰市,市政府规划建设起交通消防主题公园、平安法制主题公园;市文化馆设立平安文化长廊;游人众多的施耐庵公园,则建成了平安文化主题广场。此外,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平安文化建设也是盐城公安近两年所采用的文化传播方式。盐城公安将平安文化所蕴含的平安理念、法治文化等贯穿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栏、板报、报纸、电视、手机短信等文化载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平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弘扬社会正气,逐步实现“让平安真正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村庄、走进校园和各类公共场所,切实保一方平安”的价值诉求。

(二)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1.起点不高,与平安江苏创建成果以及江苏文化影响力不相匹配

十多年来,江苏的平安建设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打击犯罪工作绩效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现行命案破案率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公众安全感连续多年全国领先,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与平安江苏建设所取得的突出业绩相比,江苏的平安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平安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平安江苏硬实力建设还不相匹配。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这样一番话,中国为何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同样,平安江苏的发展若要保持全国的领先位置,也不能单纯依靠人财物的投入。在改善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还需对内强化以提升公安干警素质能力为核心的平安文化“软件”建设,对外积极扩展平安江苏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公安文化的生产力、传播力不仅已经成为公安机关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也是衡量公安机关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从江苏的文化影响力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江苏的文化发展成效显著:文化竞争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在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历年排名中,江苏文化竞争力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与江苏文化所呈现出的较强的竞争力、影响力、传播力和创新力相比,江苏公安文化显然与江苏文化蓬勃发展的态势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扩大平安江苏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需要我们提炼平安江苏的精神内涵,借助平安文化建设的平台进一步扩展平安江苏的认同度和知名度,推进平安江苏的纵深发展。这其中江苏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成功经验值得平安文化建设大力借鉴,深刻思考。

2.创新力不足,缺乏文化内涵支撑导致文化建设趋同性明显

在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建设中,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只有价值观念的创新才是文化创新力的真正来源。平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治理理念,一种新型城市精神,其文化内涵应当具有区别于其他行业、其他地区公安文化的特点。但是,目前平安文化建设还未能完全体现出自身的文化特点,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平安文化的精神内核构建,缺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应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要做到“文化自觉”。对于平安文化建设而言,其精神内核和文化底蕴的构建必须从知晓自身的文化来历、特点做起。毋庸置疑,平安江苏的创建是平安文化发展的平台,在创建平安江苏活动中所提炼出的江苏公安精神,即“忠诚、奉献、务实、创新”,理应成为平安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此外,盐城的城市文化也是平安文化内涵建设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只有在吸收和借鉴平安江苏、“平安盐城”创建活动实践成果和城市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平安文化的内涵建设,打造出富有平安盐城特色的原创性文化成果,才能不断增强平安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增强平安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平安文化软实力。

3.传播力匮乏,平安文化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足

文化的力量来自扩散性,在全球信息时代“分享信息并使人相信的能力成为吸引力和力量的重要资源”①[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所谓文化传播力,就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媒介将文化作用于受众以实现自己利益(以产生有效影响)的能力,它体现在文化传播者的意义体系通过一定媒介对受众产生有效影响的过程中。②魏明:《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以文化传播力的软实力标准来衡量,江苏省公安文化、平安文化的传播力和对外影响力还是比较有限的,平安文化的传播范围仅局限于一定区域中,没有在全国公安系统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无疑成为平安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块短板。目前,平安文化建设还没有采取有效的对外宣传策略,在传播平安文化价值观念、文化建设成果等方面,我们尚缺乏必要的规划,缺乏适应性的策略与方法,这直接影响着平安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仅仅依靠文化传播手段的更新、媒体规模的扩大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形成有助于平安文化影响力提升的传播制度。

三、江苏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选择

(一)以提高文化主体素质为根本,提升平安文化凝聚力

文化是社会化的产物,是人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核心应当是人。因此,提升平安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点就是平安文化主体素质的普遍提升。这里的“文化主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都是平安文化建设的主体,都具有主体性,正是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在共同参与平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彼此的对话与交往推动着平安盐城、平安创建工作的发展。

就提升平安文化软实力而言,提高公安民警的整体素质,重点在于培育基于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基础之上的平安文化意识。我们要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结合江苏公安精神和平安文化精神来教育熏陶民警,把“平安文化精神”全面融入警营文化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公安文化“育警、聚警、塑警、强警”的重要作用,贴近民警、贴近实际、贴近需求,积极开展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民警精神文化需求。

而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则要从激发其参与平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着手,将他们的内在需求与平安文化建设活动相结合才是提升平安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然选择。在平安文化建设活动中,文化建设活动要在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的前提下,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要能够激发平安文化参与主体的兴趣,使他们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此外,调动平安文化参与者的积极性,还需要从满足人们的利益需求出发,以便民、惠民的实际行动推进平安文化建设。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3页。。提升平安文化的凝聚力实际上就是提升平安文化吸引和说服群众的能力,平安文化能否被群众接受,关键在于平安文化创建活动本身能否满足群众的利益需求。

(二)以打造“文化品牌”为重任,增强平安文化创新力

所谓文化品牌,是指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参与度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活动),它应有特定的文化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是文化的有效载体。区域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文化内涵和形象的综合体,集中体现着这个地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是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区域文化品牌的树立,关键在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活动),差异化的文化产品赋予地方文化以独特的灵性。而这种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活动)离不开文化生产的创新,因此,打造富于地方特色的平安文化品牌需要具备文化创新力,即要具备创新的人才、创新的内容和创新的环境。

提升平安文化软实力,打造平安文化品牌,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公安文化人才。要从制度和政策上完善公安文化人才的培养、选拨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公安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引导公安文化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吸纳各方优秀人才为平安文化建设服务。

打造平安文化品牌,除了需要创新的公安文化人才,还需要进行平安文化的内容创新,而建设平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平安文化内容创新的重要内容。围绕平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平安文化品牌建设,须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江苏公安精神为核心、以当地公安工作实践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为核心,形成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安文化精神。

平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离不开创新的文化环境,创新的文化环境包括激发平安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内在活力,通过制度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创造力,为提高平安文化软实力提供制度保障。此外,营造创新的文化环境还需要加大平安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组成的多元文化投资体系。

(三)以完善传播平台为基础,扩大平安文化影响力

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独特魅力的文化内容,也取决于先进文化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文化的传播力开始成为决定文化软实力的相对独立因素。如何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切实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平安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方面,我们要丰富平安文化的展示平台和载体,除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栏、板报、报纸、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方式展示平安文化活动和文艺作品之外,平安文化建设必须时刻关注传媒科技的发展,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提升传播技术的装备水平,全面提高文化传播的精度与速度。在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的基础上,平安文化建设要尽可能在地方重要新闻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开设公安文化频道、建立专门网页,要善于利用博客、微博、播客和 QQ群等网络数字媒体,将平安文化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念用更为“柔性”、“私人化”的面目呈现,取得网络受众的信任与理解,提升平安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平安文化“走出去”,扩大平安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开放性,封闭只能窒息文化的生机。提升平安文化的对外影响力,需要经常组织公安机关文化艺术团体与社会文艺职能部门和专业文艺人士的交流,邀请专业创作力量深入警营体验生活、指导创作。要经常开展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工作经验。要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访问交流、参加学术论坛和警察文化艺术活动等机会,把平安文化活动和建设成果的交流和传播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拓展平安文化的形象展示空间。

[责任编辑:王 焱]

D631.19

:B

:1672-1020(2013)05-0082-06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隐性教育: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现路径选择”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12SJD71001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APD。

2013-09-10

董昕(1978-),女,南京人,汉族,江苏警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讲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