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朱利明
现阶段,评价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指标较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1]。本文以投资环境相关理论为基础,考虑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以及数据可获得性,本城市群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六个维度设置,指标体系指标如下:(1)基础条件,包括区位条件(交通通达性X1)、信息传播(人均邮电业务量X2、互联网普及率X3、电信通信普及率X4)、能源保障(用电量X5);(2)经济实力与活力,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生产总值X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X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8)、经济活力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X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X10);(3)产业竞争力,包括产业规模(第一产业生产总值X11、第二产业生产总值X12、第三产业生产总值X13)、产业发展(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X14、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X15、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X16)、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17、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1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19);(4)企业竞争力,包括企业创收能力(利润总额X20、利税总额X21)、工业化程度(轻重工业产值比X22、工业总产值X23);(5)市场环境,包括农村市场活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X25)、城镇市场潜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6)、市场综合活力(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27);六、社会环境,包括政府信用(地方财政收入总额X28、地方财政支出总额X29、人均财政收入X30、人均财政支出X31)、社会发展(就业率X32、城镇化水平X33)。
目前,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二级行政区域一共有49个受数据可得性的影响,本文统一将武汉市、黄石市的中心城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共有39个二级行政区域。本文以2011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包括2012湖北省统计年鉴以及2012各城市统计年鉴,应用已建立的指标体系,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39个样本区域的指标体系变量导入SPSS1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按照各项因子的综合得分排名。
2.2.1 总体评价结果
(1)投资环境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根据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武汉城市圈39个样本区域中,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最高得分为100,最低得分为20。投资环境竞争力得分达到80分以上的样本区域仅有4个,60分以上的样本区域仅有三分之一,说明除武汉市部分辖区外,武汉城市圈大部分区域的投资环境竞争力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2)投资环境竞争力区域差异明显。武汉城市圈39个样本区域中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最强的是武汉市的中心城区,区域投资环境质量竞争力最弱的是黄冈市的英山县,有三分之二的样本区域的得分不到60分。武汉市的投资环境竞争力明显高出其他地区,显现出武汉市独大的“极化”特点。
2.2.2 分指标评价结果
(1)基础条件。在武汉城市圈39个样本区域中,投资环境竞争力基础条件得分超过80分的区域有7个,超过60分的也只有12个,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投资环境竞争力基础条件得分标准差为19.35,说明各样本区域基础条件得分的离散程度较大,即绝对差异较大;离差系数为35.44,说明得分的相对差异很大,这说明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区域差异较为明显。
(2)经济实力与活力。在武汉城市圈39个样本区域中,投资环境竞争力经济实力与活力指标得分达到80分的有11个,达到60分的有22个;投资环境竞争力经济实力与活力指标得分的标准差为21.53,说明各样本区域经济实力与活力指标得分的离散程度也较大;离差系数为33.74,超过30,说明得分的相对差异很大。
(3)产业竞争力。武汉城市圈各样本区域的投资环境产业竞争力指标得分达到80分的只有5个,达到60分的有16个;标准差为17.95,说明各样本区域基础条件得分的离散程度较大,也就是绝对差异较大;离差系数为30.58,稍大于30,说明得分的相对差异并不是非常大,说明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经济实力与活力竞争力的区域差异虽然比较明显,但相对于其他大类指标而言是较好的。
(4)企业竞争力。武汉城市圈各样本区域的投资环境企业竞争力得分达到80分的只有3个,达到60分的只有7个,是所有子因素中水平最低的;标准差为20.44,说明各地企业竞争力得分的离散程度较大,也就是绝对差异较大;离差系数为48.9,远大于30,是众多大类指标中的最大值,说明得分的相对差异非常大,而且是所有大类指标中最大的。这说明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企业竞争力的水平较低,而且区域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非常明显,是6个子因素中最需要重视的。
(5)市场环境。武汉城市圈各样本区域的投资环境市场竞争力得分达到80分的有10个,达到60分的有23个,是6个子因素中情况最好的;标准差为16.77,说明各样本区域基础条件得分的离散程度较大,也就是绝对差异较大;离差系数为25.07,小于30,说明得分的相对差异并不是非常大。以上统计值均说明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竞争力市场环境的区域绝对差异比较明显,相对差异较小,相对于其他大类指标而言,各样本区域差异情况是最小的。
(6)社会环境。武汉城市圈各样本区域的投资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指标得分达到80分的只有4个,达到60分的有14个;标准差为19.77,离差系数为36.88,说明得分的相对差异较大,从表2也可以看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社会环境指标得分同样有以武汉市为中心向其他区域递减分布的趋势。
通过前文可以发现,现阶段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竞争力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应从产业、市场、人才、区域行政以及基础设施等五个层面入手,实现以上五个层面的整合联动,进而推动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协调发展。
武汉城市圈应以武汉为中心,以外围8个城市为配套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包括:(1)整合产业发展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2)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层次;(3)促进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分工与流动。
要达到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必须实现市场层面的整合联动,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建立完善的区域市场经济体系;(2)提高区域市场管理的效率,如明确相关责任人的法律权益、抓紧职能转变,提高接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建立起更加贴近市场的可操作性的绩效考核模式等;(3)提高区域间市场要素的流动效率。
具体来讲:第一,要抓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输出人才;第二,排除人才流动的障碍,要在武汉城市圈内实施统一的人才保障制度,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打破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等的制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第三,整合武汉城市圈的人才市场,一方面需要加强有形人才市场的建设,另一方面则需要实现区域间人才资源的共用共享,建立网络化的人才市场,以解决各地区之间人才的匮乏与剩余的矛盾。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法制的建设与完善,是指在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下,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功能,促使地方性法律、规章和政策相的互协调,为武汉城市圈的区域行政整合联动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2)强化政府的引导性功能和服务性功能,理顺各级政府关系,明确各级政府职能;(3)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扩展其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空间,在大力建设跨区域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推动武汉城市圈公共劳动服务平台、技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创业服务平台、海关服务平台等的建设[2]。
应遵循交通、通讯先行的原则,重点突破,增强交通大枢纽的作用,建成联接内地与沿海、面向全球的交通体系。具体来讲,第一,要把铁路、航空和航运的建设放在对外交通、通讯建设的首要地位;第二,加速港、站、机场、出口通道的建设,大力发展水陆联运、江海联运、集装箱转口等运输方式;第三,重视城市圈内连接各县(市、区)之间的小交通网的建设。
[1]聂强.中国四个直辖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研究[J].开发研究,2010(6).
[2]刘芬,邓宏兵,李俊杰,徐博.湖北省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