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爱 叶会 狄钢琴
持续质量改进在ICU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应用
林美爱 叶会 狄钢琴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住院识别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识别带,患者入院时,用特殊设计的卡扣系或粘合在其手腕处,能够有效保证医院工作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2]。为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准确执行是非常重要的[3]。但在临床实践中,腕带的使用仍存在较多问题。为消除隐患,本院ICU应用CQI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科室成立质量改进小组,护士长为组长,科室总带教老师为秘书,选择1名护理骨干为协调员,全科护士参与,明确小组职责,制定项目进程计划表,制定改进目标及整改措施,实施CQI。
1.2 查找问题 2011-12-20—2012-01-20每周2次检查腕带使用情况,结果共查了126例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腕带未佩戴者33例(26.2%)。(2)执行诊疗护理过程中未使用腕带进行患者身份核对者35例(27.8%)。(3)腕带信息不完整者28例(22.2%)。(4)腕带佩戴不规范者30例(23.8%),其中腕带佩戴在约束带内19例(15.1%)、佩戴太紧7例(5.6%)、佩戴倒置4例(3.2%)。
1.3 原因分析 针对腕带未佩戴、腕带信息不完整、腕带佩戴在约束带内、佩戴太紧、佩戴倒置等问题,质量改进小组进行讨论,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未常规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手段,使患者认为佩戴腕带无所谓,可以不戴。(2)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不到位,使其对腕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戴或随便取下。(3)腕带上手写的字迹不清楚或涂改。(4)腕带使用规范培训欠到位,每位护士腕带佩戴方法及部位不规范。(5)腕带的材质有问题,长时间使用后塑料腕带变硬,书写字迹变模糊,个别患者对腕带过敏。(6)身份识别的流程不健全。(7)腕带丢失后未及时补做。
1.4 制定预期目标 质量改进小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预期目标,第一阶段(实施后第3个月)患者腕带佩戴率≥90%,执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使用腕带进行患者身份核对率≥90%,腕带信息书写完整率≥90%,腕带佩戴规范率≥90%。第二阶段(实施6个月后)患者腕带佩戴率≥98%,执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使用腕带进行患者身份核对率≥95%,腕带信息书写完整率≥95%,腕带佩戴规范率≥95%。
1.5 实施质量改进方案
1.5.1 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 对护士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腕带使用规范培训,组织护士学习、领会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原则及双重身份识别的意义,树立“以患者安全为优先考虑”的理念[4],使护士从思想上接受这种识别方法,改变传统的核对习惯。建立ICU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双重身份识别方法进行核对。
1.5.2 加强对患者及陪护者的宣教 对患者或陪护者进行腕带作用和重要性的宣传,护士坚持床边交接班时查看患者腕带佩戴情况;在执行操作和治疗时,随时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通过这些操作向患者传递一个信息:腕带对保证医疗安全十分重要,从而使患者及陪护者认识到腕带的作用及意义,提高腕带佩戴的依从性。
1.5.3 规范腕带使用
1.5.3.1 腕带材质及规格 与采购部门联系,改进腕带材质,使用无毒防过敏的医疗专用软塑料,表面光滑,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方便书写,字迹清晰又防水、防乙醇擦拭褪色;腕带两端有防止脱落的一次性钮扣。
1.5.3.2 腕带信息要求 做到腕带信息准确无误,凡新入院或转入患者,护士根据电脑信息用圆珠笔在腕带上注明患者病案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1.5.3.3 腕带佩戴要求 由两位护士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避开伤口、皮疹等部位将腕带佩戴在其右手腕上,如患者手腕有约束或病情禁忌,则佩戴在约束带外或脚踝上,松紧适宜,可容纳一个小指为宜。护士要定期评估腕带佩戴部位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患者出院或转院、死亡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1.5.3.4 核对要求 转变护士传统的核对模式,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将腕带查对纳入患者身份确认的常规工作,制定护理核对流程,核对患者身份时必须做到:一以“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的方式询问患者,以得到患者的回答;二核对腕带上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性别。
1.6 效果评价 针对质量改进小组制定的目标,项目负责人、秘书、协调员等每周2次不同时段随机检查识别腕带佩戴情况,如执行诊疗护理过程中患者身份的确认、腕带有无佩戴、腕带信息的书写是否完整、腕带佩戴部位及松紧度、患者出院、转院时腕带有未拆除、护士职责落实情况等;与患者或家属交流,及时了解本科护理人员在腕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小组会议,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然后转入新的循环,在不断循环往复中进行修正,完善管理措施[5]。
2.1 CQI前后患者识别腕带佩戴率比较 2011-12-20—2012-01-20间检查的126例患者腕带佩戴率为73.8%(93/126),实施CQI后于2012-07对154例患者进行检查,腕带佩戴率为98.1%(151/154)。
2.2 CQI前后患者识别腕带使用情况 见表1。
表1 CQI前后患者识别腕带使用情况比较〔例(%)〕
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等方法,不断评价改进措施的效果并及时提出新的方法,可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6]。临床护理人员受传统方法影响做任何操作时习惯叫患者床号和姓名来识别患者身份,这样很容易出错,因为常常存在同姓名或同发音的患者,而且床号也常常因患者病情需要而发生变化,尤其在ICU每天发生转床的情况,加之大部分ICU患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意识存在障碍或使用镇静剂等导致无法交流沟通,这易对身份确认造成差错而引发安全隐患。我科此次为期6个月的护理工作CQI活动是成功的,通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腕带使用规范培训,对患者或陪护者进行腕带作用和重要性的宣教,规范腕带使用,加强身份核对,改进腕带的材质及规格等措施,使ICU患者识别腕带的佩戴率明显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增强了身份识别的安全意识,完善了患者的安全保障系统,在传统核对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患者腕带的核对,提高了查对患者信息的准确性[7],有效减少了因识别患者错误而产生的护理差错事故。使用标识腕带后,也避免了以往因患者离开病房,不知如何确认患者身份的现象。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论是在病房接受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还是到其他科室进行辅助检查都更加放心,增加了安全感。但是本次活动检查结果显示,腕带佩戴率仍不能达到100%,执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使用腕带进行患者身份核对仍未达到目标,原因在于护士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未能迅速纠正、医院信息系统没有实现智能化和掌上电脑尚未普及、个别护士腕带上手写资料太潦草难以辨认等。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用条形码扫描器等先进设备可有效克服标识腕带的不足之处,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这也是医院现代化、正规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1] 林美红.持续质量改进在大便标本采集送检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 17(10B):31-32.
[2]章启秀,潘卫英,黄芸芳.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住院患者识别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2):40.
[3] 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8,43(11):1053-1055.
[4]王晖,黄行芝,刘庆.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与成效[J].护理学杂志,2009,24 (19):66-67.
[5]鲍文卿,孙晓军,等.应用PDCA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A):10.
[6]陆骏,李益民,陈美红.持续质量改进在危重病人肛周湿疹预防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7,15(2):100.
[7]程月娥,戴腊梅.自制一次性粘贴式身份腕带在全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2):61.
2013-05-22)
(本文编辑:沈叔洪)
317600 玉环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林美爱,E-mail:zhb729763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