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呈芳(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血透室,福建 邵武 354000)
血液透析技术是用于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专业性强、工作风险大,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的损害。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风险,确保血液透析护理安全。
我院血液透析室共有血液透析机11台,连续性血液透析机1台,固定患者数80余例,每个月透析次数达600余人次,因此每周一到周五均为三班透析。在血透室进行透析的患者最大为81岁,最小为27岁,最长透析史为18年。有各种疾病并发尿毒症的:最多的数原发性肾脏疾病,其次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
2.1 出血:动静脉管路与透析器及穿刺针连接不紧密、管路分支与机器连接不紧密、穿刺针固定不妥引起针头滑脱、回血时错拔静脉针、穿刺部位渗血、穿刺失败引起巨大血肿、透析器漏血等,如果没有发现就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失血,致使患者在数分钟内休克,甚至死亡。
管理措施:①透析前做好管路的检查工作,包括检查泵管和动静脉壶是否完好、管道各分支夹子有无夹紧、管路与透析器的螺纹口是否连接紧密;②穿刺针及管道应妥善固定,神志不清或不合作者可用约束带固定双手腕,防止针头滑出。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血;③上机时,动静脉端管路与穿刺针切忌接错,如因流量需要将动脉管路接于静脉端穿刺针时,应做好交接班工作;④加强血液透析中的巡视工作,观察患者的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仔细聆听患者的主诉,不放过任何疑点。
2.2 空气栓塞:空气进入血液引起空气栓塞是严重的致命并发症。达5 ml空气进入体入可引起死亡[1]。常见原因:①静脉管路内空气未排尽;泵管方向装反,导致动脉管路内的空气进入体内;②血泵前动脉管路破损或动脉管路与穿刺针连接不紧密;③预冲管道后或进行输液后未及时关闭输液处夹子及输液器上的调节器,使空气进入血路管;④空气监护装置失灵或忘记打开;⑤回血时注意力不集中,当血液末端到达静脉滤网时未及时关泵,致使空气进入体内。
管理措施:①立即夹住回路血管,关泵,使患者取头低左侧卧位,并轻拍背部,鼓励患者咳嗽,给予大流量吸氧或激素治疗。严重者可以进行右心房穿刺或送高压氧舱治疗;②上机前应仔细检查管路是否完好,安装是否正确,连接是否紧密、各分支是否夹紧、机器报警系统是否完好;③回血时注意力要集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及时关泵。给予患者静脉补液时应密切注意,及时关闭输液夹。
2.3 发热:防止致热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致热原反应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呕吐、背痛等[2]。产生热原反应的原因有:①复用透析器被病原体污染、消毒剂冲洗不彻底 、水处理系统消毒不充分;②反复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置管时消毒不严、不彻底,并发医源性感染;③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要求。
管理措施:①血液透析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透析室,操作者进人透析室要更换拖鞋,衣帽整齐,戴口罩,血液透析室每天早晚用消毒液湿式擦拭,每天紫外线照射1 h,每周空气消毒1次;②每次透析完成后透析机应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也可进行热消毒处理,用于血液透析的消毒液以及与血液透析接触的容器、物品等器材均应定期更换、严格消毒;③复用透析器用0.35%的过氧乙酸灌注,消毒灭菌时间不少于11 h。过氧乙酸在常温下极不稳定,须冷藏,消毒有效期仅为3 d[3]。血液透析护理的操作中内瘘管的穿刺是一项损伤性操作,它将16号的穿刺针直接穿入血管,将血引出体外,但要求血流量充足,每分钟血流量起码达到200 ml以上[4]。尽可能要做到一针见血,方能保证内瘘管寿命的持久性,如果患者血管条件不好给穿刺带来困难,容易造成血肿,影响内瘘管寿命。对于临时性和长期性血管通路的护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否则极易造成败血症的发生。
通过以上的管理措施,全体工作人员提高对错误、事故的防范意识,使日常预防对策彻底地具体化。透析前做好透析器及管道的各项准备工作,透析中提高观察病情能力和急救处理能力,透析后对复用的透析器作好消毒工作,病室做好终末消毒处理,避免各种透析风险的发生,保证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根本利益,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保障。只有护理安全,才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1] 沈清瑞,叶任高,余学清.血液净化与肾移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5.
[2] 项呈喜,华 云,李爱梅,等.透析器与灌流器串联治疗老年尿毒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2(25):1559.
[3]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06.
[4] 吴谷奋.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探讨[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7,6(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