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文,尹修芳(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 内江 641100)
多发性创伤是指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其中至少一处损伤威胁生命或导致休克[1]。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多发性创伤的发生率有增无减;其病情严重、复杂,发展变化较多、较快,常出现多种脏器并发症,病死率极高。笔者回顾性分析急诊外科2009年~2011年间收治的7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多发性创伤患者70例,男59例,女11例,年龄7~64岁,平均(27±3.3)岁。多发性创伤分类:多处肋骨骨折并气血胸10例;骨盆骨折并腹膜后血肿14例;腹腔多脏器损伤27例;颌面部合并颅脑损伤12例;双下肢挤压伤并股骨粉碎性骨折7例。
1.2 伤情评级:患者伤情均按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评分(ISS)[1]:70例患者评分小于10分者15例;10~16分者35例;17分以上者20例。
1.3 救治措施
1.3.1 急救处理:多发性创伤病情复杂,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症状,使患者伤情稳定后再行后续处理,急救处理包括:心肺脑复苏、通畅呼吸道、止血等。
1.3.2 进一步救治:多发性创伤患者经急救处理后需要针对病情进一步对症救治:①呼吸、循环支持:多发性创伤患者多出现ARDS、休克,需一直给予患者呼吸、循环监测;②镇静止痛:剧烈疼痛会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可诱发或加重休克。恐惧、焦虑等情绪会加重病情的恶化,影响患者预后,因此要注意安抚患者心理;③支持治疗:多发性创伤多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治疗时需注意纠正,同时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给予营养支持;④防治感染:救治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使用抗生素,开放性损伤者需加用破伤风抗毒素,同时根据损伤部位与患者情况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疗程;⑤对症处理:肋骨骨折患者应固定胸廓以预防及治疗血气胸;骨盆骨折并腹膜后血肿需要鉴别腹腔内出血与腹膜后血肿的区别,同时腹膜后出血一般较大,须大量补液、输血,腹腔手术时避免打开;颅骨骨折患者要注意减缓颅内高压症状,同时治疗与预防硬膜下血肿的发生。
治愈55例,治愈率为78.5%;死亡15例,死亡率为21.5%。患者具体死亡原因:创伤失血性休克6例(40%),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26%),脑干损伤3例(20%),呼吸衰竭2例(14%)。
多发性创伤是指机械损伤因素导致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组织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其中至少一处危及生命。多发性创伤的发生率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增无减,本病病情严重、复杂,发展变化较多、较快,常出现多种脏器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治疗复杂、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对70例多发性创伤病例回顾性分析得出,急诊外科救治多发性创伤时,医务工作者须以整体观念对待病情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及时作出准确的伤情评估并对患者病情形成一个整体的了解,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如:心跳、呼吸骤停、呼吸道堵塞、休克等,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后续治疗,多发性创伤病情变化较快,在未脱离危险前,都需要监测呼吸、循环。后续治疗中注意及时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多发性创伤患者心肾功能大多会受到损伤使患者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应予以纠正。另外本研究通过对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发现: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导致创伤死亡的最常见原因[2]。多发性创伤损伤部位较多,多合并脏器大血管破裂,出血量较大,难于控制。休克发生后,病情的复杂性导致纠正休克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本病应及时探测出血部位,特别注意不易观察到的内出血,治疗时可以预防性的扩容[3]。MODS是多发性创伤的常见并发症,致死率极高,早期纠正首发的器官衰竭和预防感染是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键措施。患者脑组织缺氧后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类创伤常为致命性打击[4]。早期兼顾脑复苏,处理颅内出血及颅高压能有效降低脑损伤提高患者生存率。ARDS多发生在创伤12~72 h后,积极治疗原发性创伤同时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治疗的关键。
综上所述,多发性创伤的救治要求医生对病情变化有充分准备,从而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重症,若在救治原发性损伤的同时兼顾保护重要脏器,则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救治率。
[1] 刘中民.改善急救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2):79.
[2] 邓文彬,郑义亮.223例多发伤院内死亡患者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7):541.
[3] 胡松林.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救治探析[J].当代医学,2011,12(17):78.
[4] 屈纪富,文 亮,刘明华,等.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诊治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