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2013-04-15 01:50冯淑珍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2期
关键词:民主监督舆论引导

【摘 要】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以网络作为介质的互动过程,是公众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形式。网络问政在理论上主要借鉴了当代西方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经过我国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展现出活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认真研究网络问政发展问题将促进其进一步成熟,进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府治理、社会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问政;网络参与;民主监督;舆论引导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就成为人类的重要沟通工具之一,在这之后,互联网与政治的沟通也越来越紧密,这种沟通也慢慢成为广大网民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在公布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在2012年底已经达到5.64亿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42.1%。

一方面,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讲,网络与政治的融合是一种必然,互联网既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一种彻底改变民主进程的工具。这种媒体的互动性鼓励更多的公民参与公众舆论表达、 政府治理和决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不断发展,公民意识也在不断成长,由此而汇聚的网络民意也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执政者也开始对网络民意日益重视。网络问政这样一个新事物,慢慢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通过几年的成长,终于由隐性走向显性。目前网络问政的主要方式是论坛,留言板,短信互动平台,博客,微博等等。

二、目前我国的网络问政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网络问政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凸显了很多问题。比如网络问政为政府提供了了解民意的新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官民双方的意见交流,政府通过网络可以快速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又比如网络问政这一新生事物不断督促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这将会使得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增强了官民互信;还有网络作为舆论和多元思潮的集散地,政府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大有作为,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服务民生;最后,网络问政使得政府工作总在民众监督之下,这有助于官员的自查自省,有助于反腐工作的推进。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网络问政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领导不熟悉新的网络政治生态环境,不懂信息技术知识,他们不上网,不懂网,无法从网络上获取一些最草根的民意信息;还有一些政府和领导对于网上的舆论舆情不重视,要么是捂着盖着,要么阻塞群众反映问题的网络渠道。然而一旦群众向上的诉求通道被阻断,各种社会矛盾就会通过另外的渠道爆发出来,政府很可能失去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和主动性,从而引发成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突发事件;另外,基于网络的虚拟性,群众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不愿说的话与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反映在互联网上。这些信息大多数都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不足、改进工作,但也有一些不实言论和信息会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这时有些政府在应对媒体时显得手足无措,进退失当,失去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有些领导只会网络的纸上谈兵,不通过传统的调研来实际研究问题;还有一些政府的网站互动平台形同虚设,政府网站成立面子工程,没有和民众进行良好的互动,这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关于今后推进网络问政工作的五点对策

(一)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掌握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知识,适应新的政治生态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学习是一种勤政。一个领导干部学习的勤奋程度,决定着他的思想深度,决定着他的施政力度,决定着他的群众威信度。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今天还是报纸电视,明天已是电子新闻,今天是电子邮箱,明天又是微博问政,网络问政的方式以空前的速度翻新,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不断积极学习,不断进步,无论时代怎样在政治上都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

网络是反映社情民意、加强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当前,面对日益增多的网民参与,领导干部参与网络问政应该常态化,这是大势所趋。在网络问政中,领导是问的对象,如果他不经常上网,网络问政就失去了意义。一个不重视网络的领导干部,势必无法利用网络倾听民意,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有可能忽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民生的疾苦,最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只有这样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只有将网络问政常态化,才能很好的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才能真正有效的推进我市民主建设。

(二)敞开渠道,敢于听取民众的声音。领导干部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和海纳百川的气量,变堵为疏,敢于接受批评。

广大领导干部要以虚怀若谷的态度、海纳百川的气量,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和呼声,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现在,上网察民情、下网解民忧已蔚成风气,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要能正确通过网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扎扎实实推进民生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问候网友,倾听民意,他还说了如下一段话: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网络问政就该经得起批评,要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改之。要听的起负面的声音,还要真心回应,这样才会对工作有促进作用。群众有意见,说明政府工作做得不到位,政府就该反省,用心回应,认真办结,要通过办实事、好事来把批评声变为赞叹声。网络问政方兴未艾,各级政府网站都该用好网络这个平台,以虚怀若谷广纳民意和实在作为推动发展。

(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下的舆论研判能力,正确把握公共舆论导向。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由于网络信息源头越来越广泛,真假信息越来越难以甄别,给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理直气壮地解疑释惑,诚心诚意地回应群众关切,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为推动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

在这种新形势下,需要我们政府从理论、政策、法律和思想认识上对网络上出现的热点、焦点、疑惑点以及错误思潮作出及时回应,进行权威阐释,利用官方舆论的先天优势,及时杜绝一些谣言的传播,掌握舆论制高点,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以免对群众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对重大问题不回避、说明问题时不含糊、关键时刻不失语。直面热点话题和社会关切,紧密联系群众的思想实际,主动回应群众的意见和诉求。

(四)领导干部既要通过网络问政,更要通过实地调研等传统工作方式来体察民情,这有这样才能够相得益彰,把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了解国情的必由之路,是掌握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保证,是我们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则。当前,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实行科学的领导,建立健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各种具体问题,必须坚持调查研究。领导干部既要通过网络问政,更要通过实地调研等传统工作方式来体察民情,这有这样才能够相得益彰,把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五)网络问政要扎实推进,狠抓落实,真正改善改进我市的民生工作,推进我市民主建设。不能流于形式,通过网络去作秀,徒有其表无其质的网络亲民,都只会留下骂名。

最近的强国论坛上,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特意为平台上线题词“网上亲民,网下办事;民生在线,平等交流;发挥微博优势,服务甘肃人民。” 在中国,许多城市都在探索网络问政,许多城市也都各有收获。但将网络问政工作纳入“行风评议”和“万众评公务”考评范围,将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纳入政绩考核体系,有一个城市做得非常好,它就是惠州,我们有很多需要向人家学习的地方。

领导干部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善于“下网解民忧”。要采取措施把网络中发现的问题转入现实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决。作为市区主要领导,尤其要经常性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干部群众通过网络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证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建设是关键。对网民留言办理方面建立相关的机制和制度。不仅安排专人收集网民留言,还要从受理内容、回复程序、回复原则、跟踪回复等方面进行规范。落实责任,完善制度,使网络成为群众与党委政府互动的重要平台。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把当前的民主建设工作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王伟,曹丽,当前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问题初探[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2]袁峰,顾铮铮,孙珏,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8.

[3]孙随根,试论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

[4]蔡名照,公共事件中媒体运用和舆论应对[M] 人民出版社 2011.06.

作者简介:

冯淑珍(1979-),女,甘肃天水人,现就职于天水市委党校讲师,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民主监督舆论引导
发挥政协优势 提高民主监督实效
韩启德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建言
关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策略和方法研究
积极主动全力配合政协民主监督
把党员民主监督落实到“神经末梢”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