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
《看世界》:非洲是人均财富、教育、寿命等人类发展指数最低的大陆,经常要接受外部援助,今后非洲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庄礼伟:尽管非洲近几年有着非常高的总体发展速度,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10个国家大多数是在非洲,因此非洲被外界称为“未来的印度”或“未来的中国”。但非洲仍然是全球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目前非洲总体的快速发展是由外来投资拉动并主要依赖资源出口,非洲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改进发展模式。
在联合国开发规划署2012年的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榜上,人类发展指数属于“很高”的47个国家中,来自非洲的国家只有塞舌尔(排名第46),在人类发展指数“高”的国家中(第48-94位),来自非洲的国家也只有利比亚(排名第64)、毛里求斯(第80位)、阿尔及利亚(第93位)、突尼斯(第94位)。在人类发展指数为“中等”的国家(第95-141位)中,来自非洲的国家有加蓬(第106位)、埃及(第112位)、南非(第121位)、纳米比亚(第128位)、摩洛哥(第130位)、佛得角(第132位)、加纳(第135位)、赤道几内亚(第136位)、斯威士兰(第141位)。在人类发展指数为“低”的国家(第142-186位)中,大部分是非洲国家。当然,金砖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也都不高,最高的是俄罗斯(第55位),其次是巴西(第85位)、中国(第101位)、印度(第136位)。
非洲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有:
首先,基础设施缺乏、落后,特别是交通(中国的“铁公基”过剩产能可以在非洲找到很多机会);非洲各国之间贸易自由度差,互设贸易壁垒。以上两个因素导致非洲内部贸易不发达,非洲自己要成为一个有强大内部需求、强大内部市场的大陆,才会有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前景。
其次,非洲的公共服务水平也很低。多达两亿的青年人口(近6成非洲人口在24岁以下,由于婴儿死亡率的不断降低,未来非洲的年轻人口会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非洲的老年人口也在增多)中许多人失业或只能找到临时工作。腐败(特别是索贿)、营养不良、荒漠化、公共卫生、科技研发资金匮乏、族群矛盾、教派矛盾等老问题仍然很严峻。现在又多了一个物价飞涨问题,这可能会引起非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动荡。
还有,非洲人居住在两个不同的非洲,一个是资源丰富的非洲,一个是资源匮乏的非洲,许多国家还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坦桑尼亚就是其中一个),限制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非洲国家之间也有严重的贫富差距,但它们同处一个大陆,跨境族群很多,贫穷所导致的动乱很容易蔓延到邻国。
《看世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非洲,选择了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三个国家,这有何特别的意味?
庄礼伟:习近平此次访问非洲,主要是为了到南非出席金砖国家峰会,对坦桑尼亚、刚果共和国是顺道访问。
坦桑尼亚是中国对非援助的典范国家,援助从1964年就开始了,最著名的援建项目是坦赞铁路,总援助金额近10亿人民币,援建时期正好处于中国的“文革”时期,这是很大一笔钱。典范国家一定是要去的。
刚果共和国也称刚果(布),拥有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盐、磷酸盐、铁、木材等自然资源,石油产值占该国GDP近7成,森林覆盖率达60%,中国与该国的资源合作有广阔的前景。
另外这3个国家分别位于非洲的东部、西部、南部,看来习近平此次访非,有在非洲各个区域全面展示“中国好形象”之意。
习近平还宣布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这说明非洲在中国的世界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非洲离中国越来越近,越来越像中国的“周边地区”了。
《看世界》:先前中国的对非战略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现在中国和非洲国家合作的基础是什么?有什么需改进的地方?
庄礼伟:首先,目前中国积极发展与非洲国家的交往,经济利益是第一考量,这里面包括了中国对非洲各种资源类产品的需求,以及对非洲工业制成品市场、建筑业市场的需求。
其次,与非洲国家发展密切友好的交往,也符合中国的联合国战略,即在联合国拥有足够多的支持票、同情票,所以中国一直重视对非援助,以稳定住这些票源。
中国政府认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互惠双赢,这个说法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中国向非洲提供了价位适当的工业制成品,还有一些发展援助,特别是援建那些当地人们都看得见的政府大楼和公共设施,并且基本上不批评非洲国家的政府,所以在双边政府层次,交往是比较愉快的。
中国国企、私企广泛在非洲投资、控股、扩张股权,可能当地的民族主义者会有看法,这和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者是一样的。还有,中国企业、中国劳工进入非洲,对当地民族产业、就业市场会有冲击,这也是需要有所克制的。最后,还有一个生态环境因经济开发而受破坏的问题。
中国设定了做负责任大国的目标,那么就不能以市场制度下企业都是自由逐利的为由,把国家在境外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对中国企业大举走进非洲对当地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应当高度重视。
同样是对非援助,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做法也有一些差异。西方对非援助会有许多NGO参与,并且援助的内容有许多是“非物质”的,如帮助改进教育医疗体制(而不只是援建校舍和医院)、帮助完善当地的法治体系、生态环境保护、防治艾滋病、预防和制止冲突,并且不少援助或合作项目还附带人权、良治、反腐败、反恐、禁毒条款,对当地事务介入较深。而互不干涉内政,是中国与非洲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原则。
有一个小故事:2003年SARS期间,加蓬总统下令机场不需对入境的中国专家测体温。这位总统大概是太感念中国政府对他的好,才这么“豪爽”,但他若真的这么做了,就是对本国人民的不负责任,对这样的“非洲朋友”,中国方面要慎重交往。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模式不能是“富富合作”、“官官合作”,要让非洲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满意才行。
《看世界》:北非局势的动荡及其向邻近地区扩散,是否影响中国对非政策的走向?
庄礼伟:目前北非发生阿拉伯之春的几个国家虽然余波不断,但已经没有了成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利比亚南边的马里有成为“北非阿富汗”的可能,法国有点陷进去了,正在想办法脱身。这些事态对中国的对非政策没有太大影响。因为目前中国的对非政策是以经济交往为重点,中国和所有非洲国家都有经济利益交汇点,包括和已经“变天”的利比亚,这些经济利益上的互通有无是每个非洲国家都需要的。
《看世界》:经常有中国工人在非洲不同国家被扣押、冲击的事件发生,中国资本在非洲是怎样分布的?那里的政权状况对投资的影响如何?
庄礼伟:2012年1月中国商务部宣布中国进出口银行过去10年里累计向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地区提供了672亿美元贷款,超过世界银行成为非洲地区最大贷款提供方。
中国资本在非洲的分布与非洲本地能源、金属矿的分布有许多重叠的地方,譬如习近平此次访问的刚果(布),就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尼日利亚、南苏丹、利比亚的石油,几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刚果(金)的钽铌矿,对中国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随着中国在非投资项目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和工人在非出状况也越来越多,影响到中国的投资安全。这可能和中国某些企业、某些员工对当地法律、习俗、生态不够尊重有关,也可能与合作模式是一种“富富合作”而对当地贫穷状况改善有限有关,另外大量涌入的中国劳工、小商贩也有挤占当地就业机会之嫌,这些都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经验教训多了,今后会有所调整。
《看世界》:中非合作大多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是否会有在其他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
庄礼伟:中国在非投资虽然集中在资源产业,但在其他领域也是有投资的,譬如金融、商贸、制造业、农业、交通、通讯、建筑等领域。例如中国工商银行2007年用55亿美元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科技、教育、医疗、旅游等等这些领域,中国企业也都有涉足。应当说,中国在非洲的非资源型产业的投资,今后会有发展,因为这符合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利益,对中国与非洲在资源领域里的合作有促进、维护作用。
非洲还有一大资源就是土地,有一半以上肥沃的土地未被开发或利用效率极低,这也给中国农业向非洲拓展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