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军
(南京大学 哲学系, 江苏 南京 210046)
哲学使生活更美好
——第一届“哲学践行工作坊”综述
丁晓军
(南京大学 哲学系, 江苏 南京 210046)
为了促进逻辑与哲学走向生活实践,推动哲学践行在中国的发展,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于2012年11月24日举办了“第一届哲学践行工作坊”。本工作坊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省逻辑学会主办,逻辑研究所承办。本届工作坊由南京大学潘天群教授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名专家学者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逻辑研究所所长张建军教授首先致欢迎辞,讲述了“哲学践行”与“思想分析”学术理念的由来,并宣布“思想分析实验室”正式成立。他指出,在逻辑所设立思想分析实验室是一个新的起点,旨在探索与开拓逻辑与哲学应用研究及人文学科实验研究的新路径。
南京大学潘天群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翟玉章副教授及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博士生龚艳做了主题发言。主题发言由张建军教授主持。
潘天群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分析”论纲:思想分析以逻辑为工具来解决人的因思想或认知问题而造成的痛苦,其研究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个路径,可以用推理实验和模态逻辑进行思想分析的认知研究;思想分析有一系列理论预设,以“讨论式”对话为主要方法,其信条是“分析即是治疗”,逻辑治疗师以“决策中立”和“价值中立”为原则;思想分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口号是“哲学使生活更美好!”潘教授还介绍了哲学咨询在国外的研究动态,并提出他的思想分析与国外哲学咨询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潘教授带领下的思想分析小组已经进行了近10次的思想分析实验,这当中还包括由苏格拉底对话发展而来的群体讨论式对话。
翟玉章副教授首先以自己青年时期的一个无法用药物治疗的思想困惑来表明思想分析的意义与必要性,接着通过分析哲学家对“非存在之谜”的破解这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说明了现代逻辑对强化哲学的语言批判功能或思想治疗功能的作用和机制:现代逻辑可以用来消解哲学伪问题;比起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对各种认知话语的组织更加高效和更加系统;这一步骤对于哲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设计和运用某种组织技术的同时,我们的语言批判能力和哲学洞察力也将同时得到发展。
龚艳以“心理学的思考关怀与哲学的思考关怀之区别”为题发言,分析了“思考关怀”(caring thinking)这个已经在奥斯卡·布列尼菲尔(Oscar Brenifier)最近的论文中被讨论、并且在西方咨询业中十分流行的短语“思考关怀”有五种含义,它们都有“主体”、“客体”、“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共同基础;“思考关怀”可以分别指派主客体,也可以不明确提及具体的主客体。由于心理学的思考关怀与哲学的思考关怀的主客体、目标以及它们对顾客的预设都是不同的,因此,心理学的思考关怀与哲学的思考关怀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哲学的思考关怀是一种独立的方法,它既不是为了迎合哲学咨询中的一个新的行业而新造出来的短语,也不能被心理学的思考关怀所消弭。
专题讨论共分为两个部分:“实验研究”与“哲学践行”两个阶段。“实验研究”专题由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荣江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桂起权教授的发言题目为“科学实验之光”。桂起权教授以焦耳实验为案例论述了:自然界许多基本法则的发现与确立是与重大科学实验的支撑分不开的,同时又与自然哲学思想的启示以及精细严密的逻辑分析相关。这是自下而上(从实验事实上升到科学理论)与自上而下(从哲学与逻辑分析下行到实验事实)两套思路结合的结果。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张学义博士介绍了实验哲学这一哲学工具箱里的助探器。实验哲学是分析哲学传统内兴起的一场新的哲学运动,它运用社会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方法研究哲学理论或命题,试图对澄清哲学概念或理论起到“助探式”(heuristic)作用,并且探究认知主体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过程。他以“盖梯尔式反例”说明了直觉在知识论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实验哲学家的“盖梯尔案例直觉实验”以及心灵理论的实验证据。他认为,实验方法只是在哲学家进行哲学实践中起到助探性作用,其目的依然是为了更好地探讨、解决哲学问题,并不打算取代哲学思辨;作为一种方法论变革,实验哲学应保持开放的姿态,不断完善在手的方法、手段,并继续吸取其他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拓展哲学研究路径。
南京大学蔡仲教授以“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为例,指出科技知识无疑具有普遍性,但掌握知识却是一个“情境中默会磨合”的实践过程。蔡教授以我国高速列车研发为案例分析了默会知识在技术研发、技术引进中的作用。他认为,我国的高铁研发刚刚起步,与引进技术的国际公司相比,还存在差距。由于对知识的“默会维度”没有自觉的认识,我们高速铁路的建设与测试时间普遍缩短,对国外技术消化吸收不到位,在发达技术的背后就会隐藏着很大的风险。“7.23”甬温线动车事故的发生,反映了在引进和集成国外先进技术时,某些科技人员与领导干部暴露出方法论上“照方抓药”的机械式思维方式,再加上某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的政治压力,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博士生刘晓丽基于选数博弈和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博弈论中的理性困惑及出路。博弈理论预测的失败,使得其理性假定遭到质疑;博弈实验研究的角色也更多地转向了寻求偏离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上。对于博弈论中理性的困惑,目前也有几种解决途径,但是并不能消除这种困惑。她认为,也许应该换个角度来看待理性问题,用一种实用的“处理”手段来克服它,而不是彻底消除它,通过对理性涉及的关键因素施加限制,来改进博弈论;此外,也可以将博弈论本身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而不是仅仅看重其理论解,通过领悟其方法论的真谛,进而指导自己的决策。
“哲学践行”专题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向荣副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杨希老师提出,谈话疗法(talk therapy),或者说是“咨询”,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被仅仅理解为心理咨询,但仔细追究起来很是偏颇。在时间上,作为哲学实践的哲学咨询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时代甚至更早;在实践中,心理咨询中也充斥着哲学意味和哲学路径;在发展趋势上,哲学咨询会自然走向行为的矫治,实现哲学治疗。不过,目前哲学咨询的境遇处于边缘状态,学科边界也存在着争议,并且遭遇科学化、职业化、市场化的种种问题。她还探讨了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不同之处,并与大家分享了她的一个咨询案例。
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博士生罗龙祥在萨特本体论的基础上,以其自由观为主体,从绝对自由、绝对责任、积极行动等三个方面,并且结合一些具体的社会背景,有针对性地阐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在实践方面的价值。他讨论了萨特哲学针对战争给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所留下的心灵创伤或心灵困惑所带来的哲学抚慰效果,认为存在主义对心灵解惑具有以下启示:必须预设纯粹意识的存在,至少要承认在这个领域有其独特的运作规律;始终要以心灵的平等方式来对话、抚慰;必须系统地分析信念世界或认知世界中的规律。
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博士生丁晓军在对历次思想分析实验的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作为对其在实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回应,提出一个弱化版本的思想分析:思想分析不以“人天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为预设,而是强调人都应该遵守逻辑规范,并且通过逻辑训练来加强逻辑直觉;对思想分析师的信任必定不是无限度的,有必要引入一个评价体系对思想分析师的逻辑与道德资质进行考察;价值中立作为一项原则并不意味着思想分析与价值无涉、不能谈论价值问题,而只是说思想分析师不把某一种价值观强加给顾客,从而把行为的责任保留给顾客自身;分析与治疗之间不是自然过渡的关系,分析的结果有可能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行动”在其中有可能起桥梁作用。
潘天群教授主持了工作坊圆桌讨论。他首先宣布,根据思想分析小组的实践活动,龚艳、罗龙祥、丁晓军、王洪光、刘飞和刘华宇六位研究生获得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认证的思想分析师资格。
在圆桌讨论中,安徽大学哲学系陈红副教授认为哲学咨询既可以助人,也可以自助;哲学咨询的目标不是提供答案,而只是提供思路。哲学咨询可以重建世界观,改善人际关系。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十分鲜明的应对生活的实践特性,哲学咨询作为实际从事的对话治疗形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哲学咨询的发展,哲学咨询的方法也相继出现,主要有马瑞诺夫( Lou Marinoff ) 的宁静法(PEACE)、P.瑞比的四阶段法( FITT)、阿肯巴哈的超越方法的方法(Beyond-method method)、黎建球的西撒法(C.I.S.A),这几种方法都为哲学咨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哲学咨询中采用的“对话”涵盖以下三种形式:开放性对话、自己与自己对话、文本对话。
张建军教授接着提出两个需要进一步阐明的重要问题:思想分析与心理分析以及思想分析与国外的哲学咨询的差别在哪儿?潘天群教授一一作出回应:思想分析与心理分析虽然都解决人的痛苦,但是它们的方法、出发点和预设都有着本质的不同;思想分析与国外哲学咨询尽管有共同的地方,如都是利用对话疗法,都是哲学实践家,都师从苏格拉底,但是思想分析师只是分析,哲学咨询师则给予具体的信念选择,并且思想分析更加强调逻辑进路。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陈真教授假设性地提出一个伦理学悖论希望得到思想分析:到底是保护怀有身孕的母亲的权益允许她堕胎,还是保护胎儿的权益不让母亲堕胎。龚艳利用Oscar Brenifier的方法对这个案例作出分析,指出该矛盾信念背后所存在的完美主义取向是问题的关键。陈真教授认为,思想分析不是万能的,有些困惑与冲突它是不能解决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贾国恒副教授指出,在丁晓军的论文《一个弱化版本的思想分析》中提到思想分析师对顾客的引导作用,这是有悖于“价值中立”原则的。丁晓军回应称,思想分析师对顾客的引导并不必然意味着价值引导,而更多的是从逻辑推理上进行引导、挖掘,让顾客自己发现自身价值观中隐藏着的矛盾,并予以解决。
翟玉章副教授最后提出,从“防治结合,以防为主”这句老话来看,思想分析不仅具有解除已有的思想困惑的功效,还能帮助人们通过对潜在的困惑来源的清理,使得某些未来可能发生的困惑也被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所谓防患于未然;张建军教授则将之总结为“翟玉章命题”,提出不管是“防”还是“治”,都要学好逻辑这个工具,逻辑有着巨大的实用功能。
本届工作坊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另悉,第二届“哲学践行”工作坊拟定于2013年3月11—15日在南京大学举行,由潘天群教授与法国著名学者François Bierre(Oscar Brenifier)共同组织,法国哲学践行研究所的Isabelle Millon女士将参加该工作坊。
B819
A
1007-8444(2013)01-0052-03
2012-11-28
丁晓军(1987-),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逻辑学研究。
责任编辑:王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