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90后”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2013-04-13 03:41
关键词:入学新生辅导员

刘 岩 冬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新生入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新生能否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作为入学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辅导员,我们应当找准“90后”大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心态,掌握他们不适应大学生活的根源,制订出使他们接受且适合他们成长与发展的入学教育方案,改变大学新生盲目的态度,纠正他们错误的思想,指导他们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从而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转换,找准方向,发展自我。

1 “90后”大学新生的状态

1.1 “不适应”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比例的不断增加,新生入学后的不适应性问题逐渐凸显,其中“90后”新生群体表现出来的心理上、学习上及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尤为明显。

“90后”大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庭和父母,到陌生的环境学习和生活,就像经历一次断乳期,种种不适应症状开始显露[1]。在抗压能力方面显得尤为脆弱,加之很多学生处理问题能力欠缺、生活自理能力差、情感脆弱、依赖性大等特点,导致了新生在心理上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有些学生由于地域的不适应,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一些新生在完成了高中到大学的重要过渡期后,错误地认为“大学可以为所欲为,不被拘束”;进入大学课堂后,很多学生发现自己不会自主学习,不适应这种自己独立学习的环境,学习态度不积极,忘记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从而跟不上课程,很多科目出现挂科的现象。

1.2 “困惑”心态普遍存在

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憧憬,但实际境况可能不尽如人意,这种强烈反差造成很多新生或多或少的恐惧感和胆怯心理。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过去信息的相对闭塞加上与人沟通能力的欠缺,很容易使他们在面对新知识、新环境、新同学时出现交流上的“短路”;对一些新生来说,入学后发现身边的同学大多都是成绩优异的佼佼者,在这种高手如云的环境中,昔日的优越感逐渐消失,从而产生出一种无形的失落心态。另一方面许多学生都曾经是学生干部,如此多的“人才”在同一个环境下相互竞争也会导致很多新生有失落的心态。

进入大学,很多学生面临着第一次远离父母、第一次要自己料理饮食起居、第一次管理自己的生活费、第一次与陌生的同学居住……这一切对于从小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的“90后”新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挑战。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求更换宿舍、要求调换班级,这些现实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将会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产生人际交往问题。

2 多角度、个性化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90后”新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灌输教育起不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作为辅导员,应该弄清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应该立足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教育与反馈相结合,能力锻炼与素质培养相结合,切实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改变学生们不适应的现状,调整他们的心态,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之路。

2.1 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相结合

大学新生刚摆脱高中的严格管理模式,很多学生误以为可以开始轻松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渡过大学生活,针对此种心态,硬性的管理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作为辅导员,首先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准确掌握学生们的动态,以班会、成人礼等活动为载体让新生感受到大学的温暖和辅导员的关心;通过“谈话”的方式让新生了解应该遵守哪些校风校纪和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布置班级、布置寝室等活动使学生们找到归属感,从而消除新生的不适应与困惑;通过“寝室谈心”“和新生一起在食堂用餐”等“感性”的沟通手段使学生理性地掌握入学之初所需要掌握的基本信息与要求,达到预想的效果。

2.2 集中教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军训是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集体性的活动,理论课、军事训练、内务评比、板报比赛、军训大合唱比赛构成了新生第一阶段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与集中教育相结合,通过连队集体将纪律要求贯穿其中,使大学新生充分感受到集体荣誉感的强大力量,在掌握基本国防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国防意识,从而提高新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这期间,作为辅导员要密切加强与教官之间的沟通,力争通过军训生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2.3 能力拓展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90后”新生综合能力欠缺这一现状,辅导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拓展与训练新生综合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来锻炼自身的能力;同时在入学教育中加重能力拓展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此基础上,以开展“学习活动月”、班会、团会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加强自身能力的拓展。

2.4 专业解读与职业规划相结合

大学课程相对于高中课程来说专业化比较明显,通过解读专业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对于大学四年所学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的座谈,以及专业教师的讲解和高年级同学的介绍,让大一新生能够顺利地做出自己的学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课指导、组织学生参加讲座,使学生了解就业方向和动态,消除学生对专业的误解,结合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与定位。

2.5 素质教育与团队意识相结合

文明礼貌的养成、道德行为规范的培养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的“性格养成”,大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2]。大学生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思想意识的提高,通过多角度、立体化的素质教育拓展,使大学新生夯筑养成,提升素质,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是入学教育的一个重点。所以作为辅导员来说,应该通过实践锻炼来推进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不再需要那种“独行侠”式的员工,而是更偏向于那种在团队中能够很好地与人沟通,并且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把事情办好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素质教育与团队意识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通过班委会的组建,通过团体活动的锻炼,让新生懂得团队合作的力量,懂得沟通,学会合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多角度、立体化的素质教育拓展活动,使大学新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强化素质;通过心理团队的辅导可以让同学们之间拉近彼此的距离,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通过班级、寝室的组建,使学生们自己做主,成为自己“家”的建设者,切实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3 通过班级建设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班级是学生集体生活的载体,是大学校园诸多构成元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班风的形成有利于校风、学风的形成,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一员,通过班级建设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适合大学新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生干部是班级建设的主线,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关系着班级的发展。班委会的建设可以充分地调动班级的同学,“90后”新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和表现力可以促使他们加入到班集体建设中来,参与设计班徽、提炼班训、编唱班歌,组织班级设计大赛、寝室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全班同学都投入到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相互了解、在活动中相互发现、在活动中相互提高,从而感染班级所有的同学,使同学们在一个快乐向上的集体中更顺利地度过大学时光。

班级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班级成员的努力,通过入学后组成的班级、班委会,以班小组等形式,自发地学习理论知识、校规校纪、党团知识等相关内容,避免了灌输式教育,不仅能够达到理论学习的效果,也能使班级的凝聚力得到提升。通过班级建设来加强新生管理是有效的途径。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新生来讲,有效的入学教育是他们顺利地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作为辅导员来说,应该找到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及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切实做好入学教育工作。通过切实有效的新生教育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大学环境中,从而为他们开始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丹.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马龙海.大学学习生涯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辅导员
重获新生 庇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