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下一届政府大战略的可能性选择

2013-04-12 00:00:00朱恒远
军事文摘 2013年1期

历年来,美国任何一届政府,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战略环境做出相应的解读与判断。2012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已见分晓。在奥巴马新一届任期里,美国当前所面临的国际战略环境是什么,美国应该注重哪些核心利益,都决定着美国新一届政府可能的战略选择,并会对美国未来的战略地位和全球战略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冷战时期,美国面临的是来自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强大且单一的威胁。可现如今,美国所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中东此起彼伏的动乱给该地区带来不稳定因素;中国力量的不断上升使美国不能再在亚太地区为所欲为;基地组织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其残余力量依然对美国存在潜在威胁;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得到持续增长,而巴西、土耳其、印度等国家也逐渐拥有全球性的影响力;欧洲也因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发展受限和政治混乱而更加注重处理其内部事务。由此可见,美国如果想要更加繁荣稳定,并按自己的意愿重塑国际秩序,就必须妥善解决上述历史性难题。这便是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政府大战略的主要内容。

美国未来战略环境分析

从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到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国单级时代宣告结束。在这过去的十七年当中,美国在军事上没有竞争者。它虽不拥有能够完全控制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绝对霸权,但作为一个超级力量,美国能够同时向世界几个不同地区投送其军事力量,并在这些地区保持最强大的军事存在。就政治经济情况而言,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模式,即民主资本主义制度,被许多国家视作社会运行的最好模式。

当时,虽然美国的军事和政治经济力量并未强大到决定一切事务发展,但不可否认,美国是全球的主导者。可以预见,在未来至少十到二十年时间内,美国所拥有的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决定了其依旧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力量。然而正如本文开始所言,美国现今和未来可能面临的威胁已与单级时代的威胁大相径庭,这些都会给美国的战略环境带来诸多挑战,使美国的全球影响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其中,尤以三个威胁与局限对美国最为紧迫。

一、金融危机的持续将限制美国的政治和军事作为

美国自2002年出现金融危机,就限制其所能投入到对外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资源量。就美国研究机构针对金融危机所进行的研究指出,按照历史规律,至少在2014年甚至2015年以前,美国都不能从这场危机中完全恢复。并且,如果没有重大的预算削减,美国税收和支出上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也不会得到解决。而饱受国内民众诟病的美国国防开支,也由于其占据了非日常性开支的50%以上,联邦预算的19%和国内生产总值的4.7%,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持续性预算压力。因此,如果美国国防开支不能够大量削减,这一趋势将势在必行。

二、全球力量分布加剧了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的恶化

当今世界在经济上是两极的,美国和欧盟名义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是相等的。但在未来的十几或二十年,世界经济至少将会进入所谓的“美欧中”三角时代,即欧盟的经济实力将继续发展;中国的力量将会持续上升,并成为继欧盟之后美国又一强大的竞争对手;同时,非洲、南亚以及拉美国家经济力量的崛起,也对美国的全球经济利益造成一定威胁。因此,未来二十年,全球经济力量的整体性提升,将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美国在经济上需应对的挑战将更多、更大。这使得其国内严峻的经济问题雪上加霜,对其国内和对外政策的制定以及军事行动的开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军事多极化趋势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在军事上的控制权较之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有可能保持得更为长久。虽然迄今为止,任何人都无法准确预测世界上能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多级军事力量何时出现,但这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始终将中国视为全球军事多极化趋势的主要推动力量,是阻碍其确立全球霸权的重要因素,将中国在东亚地区维护合法权益的行为视为一项严峻的挑战而枕戈待旦,美国认为如果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中国会将这些新增的资源投入其军事现代化进程中,那么必将会更多地限制美国在东亚的作为,使得美国不得不在东亚地区投入比现行计划更多的资源,影响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军事存在。

尽管面临以上诸多挑战,美国仍然认为,未来十年,其前景也并不是完全黯淡的。就自身状况而言,美国具备其他大国所不具备的一系列优势,如美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要远低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所有大国;在社会革新、经济竞争力以及适龄军事人员储备等各方面也处于优势地位。同时,美国还以其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努力奋斗的人民以及在未来都将长期领先的科学技术为傲。除此之外,从他国状况而言,美国观察家认为,中国能否平稳脱离可能会大大降低经济增长速率的“中产困境”,并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内能否保持经济以两位数增长还不太明朗。

由此可见,至少在未来十年,美国将极有可能继续保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超级地位,但由于全球力量多极化趋势和更加均衡的分布状态,美国的全球地位会有所下降,不能再像单级世界那样在世界上为所欲为。美国未来的战略环境,较之单级时代更为复杂,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挑战更为严峻,这必然会促使奥巴马政府在制定新的国家战略时,要更加清晰地界定哪些才是对于美国而言最为紧迫和重要的核心利益,并采取有效措施,使用有限资源达到战略目的。

美国最重要的核心利益

任何大战略的合理性都是政治目标、战略选择、可能的行动代价、针对突发情况做出的选择以及决策者愿意承担的风险等内容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有野心勃勃的目标会增加犯错和失败的风险,而小心谨慎的战略虽然可以通过限制目标而将风险降到最低,但最后的收获也必然是有限的。同时,战略目标和战略本身也存在区别,它们一个是预期的效果,另一个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一个目标也许是合理的,但一项战略是否能够以一个可能接受的代价实现则是另一个问题。因此,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即确定最为重要的核心利益,是将战略资源最优化配置和使用的重要途径。

综合美国政府官方文件的描述,美国核心的国家利益主要有以下几项:保护美国本土免受袭击,保护美国、美国公民以及美国的盟友和伙伴的安全;维护欧亚大陆大国力量之间的和平,预防大国之间爆发战争,要求美国在欧亚大陆两端保留两个重要的同盟,即北约和美日同盟;维持开放的世界经济秩序,使其能够为全球各国提供发展的机会,促进世界繁荣,同时要求美国履行其维持世界经济开放性的义务,并利用其军事力量维护全球稳定;保护稳定的石油供应渠道,要求美国阻止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任何国家取得对海湾地区石油供应的控制权,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尊重普世价值观,传播民主和法律,保护人权,要求美国在其他国家内帮助实现政治自由,完善法律制度,促进其经济发展,形成稳定民主制度赖以生存的中产阶级,而且美国还应与其他国家一起努力制止或预防在民族和内部战争中已经或极有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屠杀事件;避免严重的气候变化,要求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先减少后稳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使之符合大气处理水平。

由此可知,以上六个核心利益,对于美国和世界而言都极为重要。从普遍意义上来看,它们能够有效促进世界和平,确保世界各国都能拥有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更重要的是,美国能够利用其在各方面占据的优势,通过维护这些核心利益继续巩固和加强其在全球范围的领导地位,使他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活动中更加依赖美国,使美国能够按照其意愿重塑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控制和遏制对其有威胁的国家和力量,发展符合美国全球战略政治和经济进程,逐渐获得对世界各国绝对的支配权,并从中攫取更多的利益。

奥巴马第二任期可能选择的国家大战略

一个成功大战略的最佳之处,在于为决策者制定决策提供一个连贯和整体的视角。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将如何应对接踵而来的各项严峻挑战,将如何根据最新的形势统筹规划有限的力量,将如何改进新的大战略,都将决定美国能否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其强劲势头和在世界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同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奥巴马政府可能选择以下两种战略:

一、“选择性介入”战略

“选择性介入”战略是美国在面临财政紧缩和全球力量分布更加均衡的现实情况下,在推广民主和建设全球秩序的进程中,尽量规避强制性举动。选择性介入那些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地区的事务,为全球共同利益提供保护,从而在资源紧缩时期,得到更多政治和经济支持,维护美国核心国家利益的战略。为此,奥巴马政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制止或减缓核武器的扩散。美国认为,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数量越多,狂热的恐怖主义分子就越可能获得核武器或制造这些核武器的裂变材料。核武器的广泛传播提高了那些美国所谓的“不受欢迎国家”通过盗窃、购买或无偿转让等方式获得核弹头或裂变材料的可能性。很明显,拥有核的国家越少,世界越安全。因此,“选择性介入”战略的首要目标便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尤其是核武器对美国及其盟友国家的袭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一切手段和方法,减少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数量,并阻止任何想要制造并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和恐怖主义组织获得核裂变材料和弹头。

其次,在欧洲、东亚和海湾地区继续保持驻军。美国在以上三个地区和平时期驻军,有助于防止对美国盟友的袭击,消除盟友的恐惧心理,减缓这些地区的军事竞赛。并且在军事行动无法避免时,美国在这三个地区的驻军能够快速参战,使得作战更加便捷。虽然美国驻军的效果还很难预见,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和平时期在以上地区所驻扎的军队,都深深影响着该地区政治生态的发展。

再次,为确保航海自由权和石油运输通道安全而积极发展海上力量。开放和繁荣的国际经济秩序对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具有强大经济力量和巨大海外利益的美国而言极为重要。确保这样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两个必备条件,就是航海自由权和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具体来说,世界商业贸易的90%以上和2/3的石油运输都是通过海运来实现。仅就美国,通过海洋运输的进出口贸易已经占据美国经济的19%。而在其他国家,该项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比美国更高。除此之外,在未来几十年内,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都会继续依赖石油等化石燃料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而海湾地区又蕴含了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2/3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1/3,确保海湾地区能源运输安全因此而显得至关重要。而无论是出于确保航海自由权的需要,还是确保海湾地区石油运输渠道稳定的需要,美国都试图保持和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对美国核心的国家利益提供保护。

最后,抑制和彻底摧毁基地组织。基地组织的中心目标是重建8~9世纪的伊斯兰王权,它选择美国为攻击目标的重要原因,是因为美国一直在为反对建立极端穆斯林社会的政权提供帮助和支持。为此,美国应毫不犹豫地继续对“友好国家”政府提供支援,向海外派驻军事力量,应对基地组织的威胁。不过,军事手段并不是击败基地组织的“万能方法”。美国需要积极与地区本土力量开展合作,由当地政府提供主要作战力量,而美国仅由特种部队和中情局实施隐蔽行动并提供相关情报进行支援。这样,美国既避免了再次陷入类似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又能对恐怖主义进行有效的削弱。

二、“网络中心”大战略

奥巴马第二任期内对国家大战略的另一种可能选择,则是“网络中心”大战略。美国战略家认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由各种大大小小网络相互重叠和交叉所组成的复杂社会,美国需要将其放在首要地位来分析战略决策,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单级、两级或多级体系中。美国只有将其置于关键网络的中心,成为超级节点,才能最广泛地与各级网络连接,并追求美国国家利益。具体而言,“网络中心”大战略包括以下内容:

一方面,以网络中心视角看待国家安全问题。美国已经在军事领域接受网络中心概念,将击溃敌人网络的中心节点与杀伤敌人前线军队摆在同等位置。它不仅适用于反暴乱行动,在反恐、信息战和特种作战中也同样适用。同时,对网络中心的完整认识,有助于美国在国防建设中更加明确冲突的含义,这在美国处理与朝鲜和伊朗的冲突中尤为明显。采取”网络中心“战略,通过创建各类非正式组织,与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一起对正在崛起的大国力量施加影响,从根本上防止它们与美国“分道扬镳”,建立它们自己的制度。

另一方面,以网络中心视角看待经济问题。网络中心大战略将焦点集中在美国要利用国内公司在全球经济网络的中心地位,来促进美国的繁荣。为此,美国必须更多关注其公司和公民在全球贸易和网络服务中的地位,并帮助不具备某些实力的美国公司尽快实现全球化。同时美国社会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抛弃过去狭隘的思想,以全球化的思路来编织包括经济、金融、政治和社会关系在内的各种网络,欢迎外国学生赴美留学,并鼓励他们在毕业回国创业时带上其美国朋友与合约,使美国切实融入全球的资本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采取这两种战略,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必须成为所有网络、所有利益的中心角色。美国需要做的,仅仅是通过某些方法在全世界各方面都占据主要地位,继而向全球辐射其影响力,以期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