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人们总喜欢盘点过去,展望未来。对于军事而言,可能会让人思绪万千——过去的,令人难以忘怀;未来的,可能扣人心弦。
从全球军事角度来看,2012年总体是稳定的,因为没有大的战争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地都很平静。其中,亚太地区是全球最为动荡之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一地区的军事形势总体上表现出以下特点:一个“焦点”、两条“压力圈”和三种“状态”。一个“焦点”,即美国仍然是挑动该地区军事动荡的始作俑者,其全球称霸战略军事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加速“东移”;两条“压力圈”,即美国针对伊朗和中国分别构建军事压力圈;三种“状态”,即以中东为中心包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的“打”、以南海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的“闹”和东北亚的“斗”。其中,东北亚的“斗”最值得关注。此外,军火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各国军事发展出现的新动向等,也是让人难以忘记的。
争“斗”充满离奇变数
随着美国全球称霸战略军事重心的“东移”,东北亚军事安全格局面临着重构的大势,该地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想在新格局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该地区的各国大力发展军事实力的同时,也在寻找未来其在新军事格局中的最佳位置,在新的军事动态平衡架构中尽可能扩大本国的国家利益。此外,由于该地区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各国不得不将军事安全列为目前的首要安全,利用军事手段捍卫国家利益。东北亚军事互“斗”逐渐白热化。如朝鲜与韩国、韩国与日本、日本与俄罗斯、日本与中国、美国与俄罗斯以及美国与朝鲜等彼此之间在军事上都有博弈。东北亚的态势相互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其实,这种“斗”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全球称霸军事战略重心“东移”,极力推行亚太地区“再平衡”战略,构建亚太军事新格局。东北亚的各军事大国和军事强国在奥巴马再次成为美国总统之前,都想各显神通,以争取推动未来东北亚军事新格局向着对本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首先,朝鲜通过“斗”来巩固国内的政治稳定。朝鲜推行“先军”政策,军事是政治生活的生命线。对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为了维护执政地位,一方面大力调整军队高层人员布局,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通过与其他有关国家的军事博弈来巩固执政地位。据有关报道,金正恩指导了两年前朝鲜军队对韩国延坪岛的炮击,并认为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延坪岛炮击”事件两周年之际,面对韩国通过各种手法极力“歪曲”朝鲜军队在这一事件中的作为,朝鲜不能不在军事上做出强烈回应了。
其次,韩国在军事上的“斗”,归根结底是力图从美国那里得到更多的利益。韩国既与朝鲜“斗”,也与日本“斗”。面对“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屈辱以及国内民众和舆论指责政府的无能,韩国总统李明博在争取连任时不得不以军事为突破口,扭转自己软弱无为的形象。同时,面对日本在岛屿争端问题上做出的咄咄逼人的军事架势,韩国只能在军事上不甘示弱,直面日本。另外,作为美国在东北亚的两个盟国之一,韩国也知道日本与美国的关系要强于其与美国的关系。为了在美国构建的未来东北亚军事安全格局中争取到有利地位,韩国在军事上必须要为美国推行的亚太新战略做出更多的担当。这也是韩国频频展示“军事肌肉”的重要原因。
再次,日本不断制造事由奋力冲破“紧箍咒”。随着日本国内政治气氛急速转向保守,各派政治势力纷纷转向打军事牌。日本各派政治势力提出了各种突破军事发展限制的主张,执政当局为了争得人气,不断推出“新政”,还半推半就地准备强力对外用兵,导致日本军力出现无约束的提升。东北亚诸多被日本侵略的国家担心日本军国主义陈渣泛起,这将是影响东北亚动荡最为严重的因素。
最后,俄罗斯在军事上的“斗”是要扩大其在东北亚的影响力。俄罗斯在军事改革计划完成后,成立了新的战区。面对其欧洲部分被北约遏制而无法作为,俄罗斯便将其亚洲部分作为军事发挥作用的重点地区。对此,俄罗斯加强了其东部战区兵力,尤其加大了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兵力部署。同时,俄罗斯在其东西伯利亚地区加大了军事存在,军事演习的次数日渐增多,演习的强度也随之提高,以图在东北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在这里,不得不说的还有美国。进入新世纪后,美国推出了“再平衡”战略。原因在于,冷战时期,美国认为亚太地区在军事力量格局上维持着一种战略平衡,有利于其与苏联的博弈。而现如今,美国认为,它在亚太地区的“力量逐渐失衡”,这对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是不利的。美国必须使其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回到有利的平衡状态,“再平衡”战略由此衍生。因此,美国让盟国打头阵,与其他国家博弈,美国在后给予指导;推动盟国发展军力,美国在核心军事技术上控制,使盟国不致脱离其战略轨道;力度适可而止,但使该地区处于经常动荡之中,削弱潜在对手的实力,以构建对美国及其盟国有利的战略格局。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军事重心的“东移”,东北亚形势优劣,都直接影响美国的全球战略。可以预计,随着朝鲜金正恩执政地位的稳固,日本和韩国国内政治较量的尘埃落定,美俄两国军事新战略的出台,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博弈将会进入新阶段。
军火市场竞争新座次
军事舞台之所以充满魅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是因为它有让人着迷的各等角色的表演,又有人们无法看见的军火市场的暗战。这种暗战是军事技术、外交等软实力的博弈,也是各国硬实力的真正较量。其结果是,2012年世界军火市场座次出现了新的变化。
冷战时期,美苏将欧洲作为争霸的重心。欧洲各国竞相提升军力,大量进口武器装备,因此欧洲一直是全球军火市场的大户。冷战后,这种形势逐渐发生改变,全球军火市场重心逐渐从欧洲向亚洲方向转移。随着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中东成为全球进口军火的主要地区。随着奥巴马加速向亚太地区调整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重心,亚太地区兴起强化军力之风。2012年亚太地区军费超过了欧洲,成为全球军费第一的地区;该地区购买军火的费用也超过欧洲,成为全球购买军火最多的地区。
其中,岛屿或半岛国家成为进口军火大户。从目前达成的军火交易额看,位于亚太陆海相邻地带的印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家都位居进口军火排行榜的前列。亚太地区半岛或岛屿国家进口军火总额与日俱增,这种趋势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将保持不变。
就军火进口国而言,某些国家在军火进口国排行榜上出现了重排名次的现象。随着美国不断提高其军火销售力度,全球许多国家在进口武器排行榜上出现了调整,美国出口武器的地位不断上升。印度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印度军火市场的头把交椅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多年来,印度军火进口交易的80%来自俄罗斯。近年来,虽然俄罗斯向印度销售军火的总规模在上升,但由于印度进口军火总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国在印度军火份额中的比例逐渐扩大。从2012年美国与印度签订和履行的军火合同看,美国从去年起取代俄罗斯,成为印度军火的最大进口国。
就军火出口国而言,销售军火的对象国排行名次也在重新排列。俄罗斯是世界军火出口的大户,随着俄罗斯军事外交战略的调整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俄罗斯军火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这就导致从俄罗斯进口军火的国家购买其军火的规模正悄然发生变化。如据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报告,越南去年提升了自己在俄罗斯销售军火排行榜上的地位,成为继印度、委内瑞拉之后进口俄罗斯军火的第三大国。这种现象在许多军火出口大国的排行榜上也已出现。
外向型军事发展渐成时尚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深化,各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向全球延伸。面对这种形势,军事外向型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军事新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首先,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海外军事行动。随着各国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问题”牵涉到的国家越来越多。同时,扩大国家的国际影响、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等因素也驱使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海外军事行动。最近,土耳其要求北约在其境内部署“爱国者”防空导弹。除美国外,德国和荷兰两个国家也积极参与向土耳其部署“爱国者”导弹的行动。像这种美国牵头,其他国家参与的军事行动不断增多。一旦某地发生“问题”,许多国家都给予极大的关心,甚至派出兵力参与解决“问题”。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其次,越来越多的国家大力发展远程海空力量。近年来,诸多国家投入大量财力从世界军火市场上购入先进的武器装备。其中,海空军武器装备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份额。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发展海空力量,尤其是发展远程海空力量。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用海空力量来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印度在这方面表现极为突出,在“优势与扩展”战略指导下,印度在压缩陆军规模的同时,提高海空军在军队整体中的比例,投入大量财力购入海空军需要的武器装备。如印度2012年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主要有护卫舰、直升机、战斗机和舰载战斗机以及租借核潜艇等。无疑,这些武器将为印度向海外扩展军事影响提供服务。
再次,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联合军事演习。多国联合军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突出现象,这种演习不仅规模不断加大,而且参加的国家也不断增多。演习的频度不断加快,强度不断上升,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如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2012”联合军演,参加的国家达22个,其中有8个国家是首次参加。在东北亚,美国与韩国在韩国国土上举行的联合军演次数是最多的,美国与韩国参加的联合军演次数也是最多的。
最后,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加大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的力度。联合研发先进武器装备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形势,俄罗斯与印度共同研制的“布拉莫斯”导弹就是这种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为了提高武器的技术水平和扩大军事影响,许多国家都大力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如韩国与美国除了加强在反导研发方面的合作外,还加强了与拉美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
走钢丝般的未来军事发展
步入新的一年,全球军事又将出现许多新的变数。有的可能会引起新的动荡,有的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地区军备竞赛,有的可能会演变为地区性冲突。人们期盼的和平将大打折扣,新的一年里,地球将不会平静。
美俄军事博弈将重新成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亮点。由于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重心要“东移”,俄罗斯要重塑军事大国地位,美俄两家在以叙利亚为中心的中东地区的较量可能会成为新一年的焦点。这主要是因为:其一,美俄两国都非常重视叙利亚,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控这个地区。就美国而言,控制了叙利亚,伊朗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战略伙伴,为其未来解决伊朗问题打下基础;就俄罗斯而言,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惟一的朋友。如果失去了叙利亚,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就很难找到立足之地。这对俄罗斯对外扩展军事影响,展示其“军事肌肉”十分不利。其二,美俄两国暗地进行着导弹进攻与防御的较量。在北约宣布向土耳其部署“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几个小时后,俄罗斯就宣布向叙利亚提供导弹,这一事实说明了美俄之间的较量已经悄然开始。美国的“爱国者”是一种防御型导弹,是用于反导的最先进导弹;俄罗斯给叙利亚的“伊期坎德尔”导弹是一种进攻型导弹,也是俄罗斯最先进的地对地导弹。两种导弹对峙,其实是军事技术的较量。在未来可能的实战中,哪一方取胜,哪一方就能够打开世界军火市场。美俄在叙利亚地区的导弹大博弈,将为新一轮军事较量拉开序幕。
南海地区将可能成为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地区。年终岁尾之际,美国向菲律宾大量增加驻扎该地的军舰、飞机和士兵。这表明新的一年里,美国将在南海地区施加更大的影响,牵引南海地区军事形势的发展走向。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以军事手段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调整和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特别是遏制中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让美国很开心。但是,阿基诺三世在其国内却受到很大压力,政权危机四伏。对此,美国通过在菲律宾增加兵力部署,支持阿基诺三世的政治地位,美国这一行动大有对阿基诺三世的行动以投挑报李之嫌。同时,美国在全球海外部署的兵力大力收缩、减少在东北亚驻军的情况下,却向菲律宾增兵,这表明菲律宾在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中,尤其是在亚太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美国增兵菲律宾,表明美国对南海地区,将施加更大的影响。如此一来,南海地区的形势将变得更加复杂。
日本军事发展走向最值得关注。其很可能冲破“紧箍咒”,在军事上大展拳脚。1993年以来,日本政坛全盘向保守化方向发展,而且日益严重。随着日本军国主义不断泛滥,日本政客们在博弈时都不约而同地向军国主义借力,以实现各自的政治野心。特别是近年来,在石原慎太郎的鼓噪之下,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政客之间的关系大有一种火借风势、风借火威的意味,两者形成了互为利用、互为借势的关系。随着日本政治舞台日益复杂化,日本政客加大了对军国主义的借力。现任首相安倍晋三自2011年9月再次成为自民党总裁后表现得更加“右倾”。为了争取再次成为首相,安倍晋三竟然于2011年10月17日拜访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向军国主义表明其立场,赢得军国主义势力的支持。安倍晋三在大选期间又向《和平宪法》发起多年来最狠的冲击,这对《和平宪法》来说可谓是致命的。如此这般,都为安倍晋三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做了铺垫。安倍晋三成为日本新首相后,日本自卫队的发展将出现更多新突破,这将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在未来一个时期里,日本自卫队能否发展成为“国防军”将是日本政治博弈的焦点。东北亚国家能否容忍日本自卫队向“国防军”发展也将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