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双语教学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以安徽国际商务学院思修课双语教学试点为例

2013-04-12 11:00张丹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外语系专业课双语

张丹香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思政部,合肥 230001)

一、思修课双语教学的内涵

1.内涵

目前,我国开展的非外语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课堂层面的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双语教学活动,而不是像双语教育那样涵盖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层面。《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学是这样定义的: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培养学生能够同时理解并学会接受两种语言的教学。也就是说,在非英语专业课堂上,利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不仅强调以英语口语为课堂文化知识传递的媒介,而且强调以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共同提高为最终目的。双语教学通常以非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主,并辅以英语口语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更多接触英语语言环境的同时,获取相关的学科知识,达到共赢的效果。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授课教师要用英语口语进行授课,更强调的是在双语教师营造的愉快氛围中,能激发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主动用英语口语进行流畅的课堂学习交流和互动的积极性[1]。双语教学与传统的英语课、专业课及专业英语课有本质的区别。传统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是直接指向英语语言习得本身。传统英语课教学的目的是,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并多维度训练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口语技能,帮助学生提升灵活运用英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的能力。专业课则是用汉语作为授课语言的一种授课形式。专业英语课则要求英语专业教师运用英语口语讲授英语专业知识中的专业英语词汇、英语概念以及英语专业文献翻译技巧等。双语教学的目标具有双重性,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2.遵循原则

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教师、学生以及所采取的模式[2]。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的外语基础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双语教学模式。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决定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要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和转换能力,双语教师英语水平的高低对双语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越高,双语教学氛围就越浓,学生被激发起来的学习欲望就越强,反之,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越低,双语教学氛围就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能被激发出来。另一方面,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的外语水平高低也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越高,其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就越高,双语教学效果也越好。当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双语教学时,就不能勉强推行。

一般来说,思修课双语教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的原则。所谓“分阶段”是指思修课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在课堂上各自应该占多少比例的问题,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课程的实际情况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具体而言可分成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其中,初级阶段:属于汉语多于英语的教学阶段;中级阶段:属于英语多于汉语的教学阶段;高级阶段:属于全英语教学阶段。这三个阶段应该是螺旋式上升、逐级递进式进行的。其中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转换,或者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换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来界定。循序渐进原则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第三阶段(高级阶段),同时也是“全英语教学”阶段。思修课双语教师应该根据教师自身的条件、学生的英语基础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原则。

3.创新点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思修课双语教学从教学方法上,解决了思修课教学中,思修课教学内容和英语专业知识二者之间始终处于“两张皮”的难题。该院思修课双语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在外语系思修课教学中,紧密联系外语专业知识和专业需求翻译教学案例来组织教学。充分发挥思修课作为基础课在专业课教学上的辅助作用。“思修课双语教学”克服了传统的“双语教学”中基础课和英语专业知识之间毫无关系的缺陷。其利用“移情转移”法,即通过思修课双语教学法改变外语系学生对思修课传统教学方法的抵触情绪,以学生乐于接受且贴近学生兴趣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思修课的听课兴趣,转变了学生对传统思修课的枯燥说教、言而无用的偏见。成功实现了思修课作为基础课和外语专业课之间的交替渗透。达到了成功灌输思修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二、思修课双语教学的特点

1.旗帜鲜明性

从教学目标和内容上来看,思修课双语教学始终坚守思修课的主阵地。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思修课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地。思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学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阵地和主渠道之一,是国家教育部针对大学生进行的一门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养成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是高等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思修课的这一具有全国战略高度的德育性质决定了教学内容和目的的严肃性。因此,思修课担负着极其艰巨的教学任务。思修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思修课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即思修课教学内容绝不能偏离这个轨道。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内容。思修课双语教学只是从教学方法上做了改革,目的在于让思修课的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广大的外语系学生所接受。它要求思修课教学必须始终坚守思修课的主阵地,丝毫不能偏离国家教育部所要求的思修课的教育教学内容。

2.文化传播性

安徽国际商务学院针对外语系学生所开设的思政课双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渗透式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语言文化传播手段,它要求思修课双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所依托的英语口语和思政专业英语术语,为外语系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思政专业英语时事资讯的机会,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当前我国各专业所实施的双语教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在于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从我国国情来看,开展各专业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强化外语系专业学生的弱势语言环境,拓宽学生英语的习得环境,扩大他们对弱势语言族群的接触面,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满足社会和未来就业岗位对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的思修课双语教学在成功灌输思修课教学内容之外,优化了外语系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的接触机会,也在无形中加强了英语语言文化的传播。

3.兴趣“移情”性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思修课双语教学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转移到了思政课的兴趣上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的思修课双语教学以外语系为突破口,思修课双语教师以学生的英语习得兴趣为核心,以兴趣教学为手段活跃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修课知识的动力。学习兴趣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思修课双语教学教师充分发挥其在语言指引上的优势作用,用生动活泼、迎合学生兴趣口味的英语口语授课方式,根据外语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外语系专业学生的思政课堂上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此举充分尊重外语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思修课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思修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外语系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了对思修课学习的兴趣上来,转变了其对传统思修课的枯燥无味的偏见和错误认识,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课堂上的思修课理论灌输,把兴趣化作行动的动力,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行为,积极专注于思修课听课行为,从而提高了思修课的教学效果。

4.“课业融通”性

“课业融通”中的“课”代表思修课,“业”代表外语专业课程。按照协同发展理论的观点,思修课和专业课之间就如同两个不同的个体,二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孵化工作。外语系在紧跟形势修订人才培养模式以求得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并不影响到思修课作为辅助课程的共存共荣性。“课业融通”可以促使思修课和外语专业课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协同发挥优势,实现合作共赢。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之一。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思修课双语教学的“课业融通”最主要的特色在于,思修课双语教学紧密围绕外语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积极纠正自身与专业课之间“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主动向外语专业教学目标靠拢,打破并超越原有的狭隘的单纯空洞说教式的教学格局,增加了让学生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努力使自身适应外语专业课的需要,以实现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交替渗透。使思修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充分发挥思修课的基础性辅助作用。

:

[1]杨丽娟,吴绍强.关于高职院校实行双语教学的原则探讨[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2]宁天舒.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原则和条件[J].高教论坛,2003,(3).

猜你喜欢
外语系专业课双语
Research on Real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Research on Uranium Mining
长治学院外语系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