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家庄 050024)
语域(register)这一概念是雷德(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最先提出来的。1964年韩礼德(Halliday)对语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把语域看作是通常与某种情景相关联的意义结构。指出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因此也必须在一定语境下对其加以阐释与理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语言的情况会产生多种情境类型,情景类型的改变会引起语言的变异,这就在语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受语境因素支配的语言变体,这些语言变体就是不同类别的语域。韩礼德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结为: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即语场 (field),语旨 (tenor)和语式(mode)[1]31。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项发生改变都会导致语言意义的变化,引起语言的变异,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语言变体即语域。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主要指交谈的话题。交谈的话题可以是技术性的或非技术性的,技术性话语包括科研报告、医疗指南等;非技术性话语包括日常会话等。语旨指话题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按照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又可以划分为个人语旨(personal tenor)和功能语旨(functional tenor)。前者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后者指语言活动的目的。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channel)或媒介(medium),可分为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等[1]32。语言使用总是发生在某个具体的情景语境中,以上这三个情景语境因素共同构成了语域,具有反映文化的功能和预测语篇意义和词语特征的功能。
语域的这些特殊功能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听力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如:抓不住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能从语篇上整体把握所听内容,只是获取只言片语,过耳就忘等等。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材料的语域特征缺乏充分的认知,导致听力过程仓促,焦虑与茫然占据学生心理。然而捕捉大意也只是听力课程最基础的要求,要达到更高的听力目标,如记录具体信息,听后复述大意,做即时口译等,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专业策略训练是很难达到的。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套系统的、专业的、科学的听力训练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是所有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教师们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
目前,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已经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教学改革局面。教师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先进的语言室设备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听力环境,除了课本,教师们会花上大量时间从网上搜索合适的听力材料,并设计适合的练习模式,丰富学生的视听视野,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知识含量较高,一改过去只听课本,对答案的枯燥模式。但这只是听力教学改革迈出的一小步而已。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不明确,只图热闹气氛。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过于重视教学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其科学性。比如,在一堂课上,教师选择了内容丰富的教学素材,有英文歌曲、英语小故事、电影片段、对话等等,但这些素材却彼此之间毫无关联,学生一节课下来并不知道本节课自己完成了什么目标。
2.缺乏系统的听力策略训练。听力是一门技能性训练课程,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有效训练策略,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具备的听力技能,如第一学期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熟练听写数字的技能及听完200字左右的小故事能用自己语言复述的技能等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够有的放矢,不断增强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要求。
3.教学环节不连贯。由于听力教学受材料的制约比较大,因此,许多教师不大重视授课环节的连贯性,处理完一段材料直接转入下一段材料,中间缺少自然的过渡,使学生的大脑在听力内容转换后产生突兀的感觉,学生感到措手不及,进入状态之前会有一段紧张迷惑的大脑空白阶段,极大地影响听力效果。
4.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随意性较强。这一点应该说是造成以上三点不足的根本原因。任何一门课程,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实现其系统性与科学性。听力课之所以容易缺乏理论指导,还是因为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它是一门技能型或训练型课程。因此,作为听力课程的教师应从这一误区走出来。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听力教学会有效解决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掌握科学的理论加上科学的训练方法与策略,教师就能够不断摸索并建立适合学生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有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教学模式。笔者运用该理论从事听力教学四年,从简单尝试到现在较为成熟运用,真正体会到了语域理论在听力这一实践性课程中所发挥的科学指导作用,欣喜地看到学生在这一全新模式下一天天取得的进步。
听力教学中的选材非常重要,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听力教学会对听力教材进行批判性使用,教师要努力创建一套自己的“活教材”。教师应从教材中选择适合的,体现不同语域的材料,比如《听力入门2000》第一册中总共十二个单元,但共有十个语域,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目标精选出有明显特点的几个语域:《听力入门2000》第一册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辨听数字。那么教师就要选出出现数字的那些语域作为教学材料,如unit4是关于大陆、岛屿等面积及河流长度的,Unit 5是关于人口数量的,Unit6则是飞机场广播航班信息的,这三个单元是数字出现在不同语域的很好体现,在不同的语境下数字的语式是不一样的,像河流长度、人口数量等的数字表达是标准的以三个字节为一数字组合的,如黄河的长度为5,464千米,它的读法就是 five thousand four hundred and sixty four.那么如果听更长一点的数字如345,567,347,234,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每当听到 trillion,billion,million,thousand这几个关键词时就要标记下每组数字的隔离符号——逗号,这样,学生在听数字的过程中就能够将数字在脑中自然地进行分组记录,将十几位的数字听力任务转化为只有三位的简单任务,不会被复杂的数位关系所迷惑。掌握这一技巧,学生会感到听记这一类数字非常容易。那么当辨听日期这类数字时,教师就要预先告知或让学生总结日期的表达形式及读法,如 April 3rd,1987就读为 April the third,nineteen eighty-seven,其中要着重指出英语中“年月日”通常的排列顺序是“月,日,年”并且“日”要用序数词来表达。因此,数字在不同的语域下呈现的方式及读法都不一样,教师根据需要可以打破课本的教学顺序做科学的材料调度,并可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广阔的资源场,为学生补充更多的使用数字的各种语境下的语料,这样学生接触到的语域就更加丰富,对各种数字在语境下的变体能够较快做出辨认,学生所掌握的不是数字个体而是一系列数的家族。
这种材料的组合或重编是以教学技能目标为依据,如果与教材的编排理念差距较大,教师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选择并较大变动地编排与组合系统的教学材料。除此以外,教师还可根据课本设定的语境下对该话题的语式进行拓展,比如,课本中某一单元讲的是体育这一话题,那么教师可从网络上选择关于这一话题的不同语式下的材料,如果课本上是介绍某种体育项目的说明性材料,它的语式就是比较正式的语言,会有结构比较复杂等语言特点,那么教师在选择相同语场材料时,就可以选择以口语对话形式出现的材料,如一场比赛解说的现场视频等等,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的语式。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共设四个学期,因此教师可以在课本的主体指引下对选材进行合理选择与分布,使材料具有渐进性、阶梯性,做到语域的合理分布,尽量加大学生的语域接触面。
预测功能是语域理论的重要功能之一,听力教学是最能直接从中受益的课程。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特别强调语境,即语言发生的环境。他们认为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并在一定的语境中被理解或得到解释。由于语境和语域之间具有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来预测所听到的语料,即预测什么样的意义有可能在这一语境中交换。因此,韩礼德说:“语域这个概念是预测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知道语境,知道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大部分所用的语言,而且这种预测很可能是正确的。”[1]62因此,听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域的预测功能,帮助学生通过提问相关问题,讨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信息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听内容的敏捷反应及快速捕捉的能力。比如,《Step by Step 2000》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关于“千禧年”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先展示各种人们庆祝千禧年的图片,学生可以依照图片展开讨论,如人们如何记录千禧年来临那一刻,人们的心情如何,等等,并让学生猜出有哪些词汇或句式会出现在这一语域中,教师也可以预先为学生准备更多关于庆祝活动的词汇或句式用以补充学生的预测信息,这样在学生脑中会有各种语言及信息上的预设,带着这样的信息期待学生会极快地投入听力活动中。
听力教材所提供的语域材料通常是具有强化作用的,也就是说,同一语域下会出现多个相似材料,这样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听完一两个后对所听语域的语言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语场、语旨及语式上分析特定语域下语言的特点。如,飞机场广播航班信息这个语域下的语场是飞机场内播报航班信息;语旨是广播员对旅客单方面传递信息,不是对话交流。其目的是让旅客准确了解航班号、起飞时间、登机口等信息,因此航班号会连续播放两遍,以确保旅客不会误听;其语式是有准备的语言,信息是经过多次核对的,而且它的语言模式固定,结构简单,便于旅客接收信息,比如:“Last call for British Airways flight BA912 for Tokyo.BA912 for Tokyo due to depart at 11:20boarding at Gate 17.”航班号的数字模式是字母加数字如BA912,该句中的关键词如for或to后面表示飞机的目的地,due to depart后面是起飞时间,gate后面是登机口。这些关键词是飞机场这一语境下固有的词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听第一个材料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这个语域的特点。一旦学生能抓住这些关键词,把握句式框架,他们就能对该语域下的其他材料进行预测,听中做到有的放矢,很容易抓住主要信息。
在了解了语料的语域特点后,学生就完成了信息能量的储备阶段,那么接下来就会完成一定的听力目标。听力目标的不同会要求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听力技能,有的听力材料要求听者只抓住主旨,有的则要求捕捉细节,有的要求逐字记录,有的要求达到口译水平,因此,针对不同的听力要求,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训练。如:如何捕捉关键词,如何通过关键词联想内容,如何通过词语的简化达到提示复杂内容,如何巧记笔记等等,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训练方式,做到循序渐进,系统升级。这就要求教师将四个学期进行合理规划,使学生的听力技能初步增强。以下是常用听力技能训练策略,教师应根据语料的语域特点及学生掌握情况有侧重地加以运用。
(1)Pause and Paraphrase(暂停与阐释)。当听到一句结构较复杂需要深入理解的句子时,教师应听停下来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来释析该句子,训练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词汇的“词汇互通”能力[2]。同时也训练学生的语言提炼与总结能力,在将复杂句子转换成较简单句式与词汇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的过程。这一策略比较适合大一学生,因为大一的学生刚从高中阶段转型,他们感到听说是他们刚入学遇到的最大障碍,因此,让他们逐句听,逐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既能够较准确模仿也能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通过笔者近五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策略的效果是很理想的,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2)Selective listening(选择性听力)。selective listening是Joan Morley首先提出的,她认为有两个渠道可以促进听力理解:一是集中精力,有约束性地听(concentrated,disciplined listening)二是通过速记强迫记忆(immediate writing to provide an urgency for remembering)。Joan Morley同时给出速记所要完成的15个可能任务,比如:数字及数字之间的关系;字母、声音、缩写、拼写及字母顺序;方向及空间关系;时间及时间顺序,等等[2]138。那么,教师应对材料做预先彻底的分析,了解在做此项任务时会涉及到哪些微观技能的训练,比如数字的记录等,提前介绍给学生,即将微观技能融入整体训练计划。这一策略适合应试训练,听力教材上的课后练习基本都是要求学生进行选择性听材料的,根据题干学生强迫自己去寻找所需信息,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从题干去捕捉所需信息的关键。比如:当题干出现why或purpose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捕捉像 to,for,that's why,reason这样的提示词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题点。
(3)Repetition or retell(重复或复述)。作为刚入学的学生,重复所听到的句子是一项较难的任务,一句话可能要反复重复几次,这就要求教师在方法上、心理上为学生减轻负担,如教给学生记词头,以语段而不是以单个词为记忆单位,想象联词法等方法,同时也要向学生灌输一个学习理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习是一项很艰苦的劳动。看似传统枯燥的训练方法实际上是很有它的实用价值与生命力的。学生经历了从听不懂到能逐字复述下来的学习过程,也会感到小小目标实现后的喜悦,同时肯定了自己的学习毅力与潜力。在精听的训练中,学生的获益不仅仅是扎实的语言基础,而且是获益终生的一种学习态度。逐句或逐词重复适用于大一学生,而对多句或短小段落的复述可以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逐步进行训练,比如下面这一段是美国第一夫人在一所大学面对毕业生的演讲:
We need your ideas,graduates.We need your resourcefulness.We need your inventiveness.Dream big,think broadly about your live,remember that you are blessed.Remember that in exchange for those blessings,you must give something back.Hold on to the hope that brought you here today,the hope of laborers and immigrants,settlers and slaves whose blood and sweat build this community and made it possible for you to sit in these seats.You are the hope of Merced and of this nation.And be the realization of our dreams,and the hop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We believe in you.Thank you so much,and good luck.God bless you all.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遍,这一遍要求学生只记下句子主干,并分析这一演讲词的语域特征。学生在听一遍之后记录到如下结构:
We need...;dream?...;remember...;you must...;hope...;you are the hope...;thank...;God...学生对语域的分析如下:语场是第一夫人在某大学为毕业大学生做演讲,语旨是第一夫人鼓励并祝贺毕业生,因此听演讲的内容应该是首先赞扬毕业生们的优点如富有创新、有理想等,然后对毕业生提出希望与要求,最后是鼓励性语言。语式是演讲式口语,该演讲词采用排比句式,多用短句,并使用祈使句。在经过这样的分析后,学生可以说已基本掌握了演讲的内容与结构,然后再听几遍,学生通过速记来补充细节,最后实现复述,水平高一点的学生还可以锻炼一下口译。教师可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经过训练的学生无论在听力还是在语言的理解与自如运用方面都会有很大进步。
(4)Dictogloss(语法听写法)。语法听写法首先是Merrill Swain在她的研究“综合性输出”(comprehensive output)时所用的训练方法,就是让受试者听一段语篇较长(2分钟)的材料,如相对复杂的说明文或故事,里面生词较多,听完后让受试者重新组织全篇,听间不作任何纪录,他们可以互动讨论所听到的内容,实现“综合性输出”[2]139,这就更需要语域理论做指导,了解所听材料的语域三要素,帮助学生进行材料内容上预测与语言形式的选择。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材料,选择这样的语段供学生训练,这样,学生不断训练记忆力与语言组织能力,这样的训练适合于第四学期使用,这一方法是在repetition(重复)的基础上达到的更高要求。
(5)Dictation(听写)。听写是精听活动最典型的方式,“听写通常被认为是非常好的综合测试。”[2]140因为它涉及听力、语法、词汇和理解能力等综合技能,因此,大纲对此项技能的要求是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由此可见听写的重要性。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听写是听力部分中的重点及难点,在经过了Pause and Paraphrase及Repetition这样长期训练的学生,由于熟练掌握了速记、抓主干等的训练方法,再进行逐字听写时会感到非常得心应手,有一种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让学生多做听写训练,同样在做此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预测并分析所听材料的语域特点,教师只需传授听写注意事项即可。可以说,在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听力教学在第三学期也就是学生到了大二阶段,就能够显现其理想的教学效果了,教师将学生引入了科学的听力训练轨道,学生已具备语域分析能力、听力策略选择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能够自主训练的水平。因此,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听力教学教给学生的是一种系统而科学的学习体系,真正实现建构学生自己的学习体系这一理想目标。
听力教学是一门训练型课程,教师应在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及训练体系。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场景下所产生的变体是语言学习者通常感到困惑而难以把握的,而且听是在读写之上,只要了解语言的这些变化,了解语言的意义,才能达到“听”的最高境界。语域理论正是对变化莫测的语言进行的系统化的、科学的总结。学习者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把握语言变异的规律,能够更好地解剖它、了解它、运用它。那么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能够在语域理论指导下实现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同时达到令学生满意的效果。
:
[1]Halliday M.A.K.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2]Michael Rost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