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鸽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荆州)
传统全面预算管理侧重于对财务目标的预算和控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预算管理方法暴露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战略导向和有效的协调等。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到预算管理中,对传统预算管理加以改进,发挥平衡计分卡的战略优势和预算管理的控制职能,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企业营运规划具有前瞻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的总体预算,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全部经营活动的一系列目标和规划。在全面预算中,预算管理体系包括了所有部门、所有人员、所有环节。如今全面预算已被很多企业认同并实施,但是传统的全面预算体系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不但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反而制约了企业的飞速发展。
1、不能体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其本质是对企业资源的整合与配置。企业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技术、企业文化及企业的组织结构等几大要素,既有财务指标也有非财务指标,然而现行的预算缺少非财务指标,没有真正地建立起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对接的预算体系。
2、缺乏预算与企业战略联接的纽带。有关调查表明,60%的企业组织没有把预算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预算与战略脱节已是常见的现象。如果预算与战略无关而战略执行又自有一套体系,预算实际上被废弃一边,流于形式。如果预算脱离战略,企业资源却按预算配置,战略无法实施,可能导致企业永远丧失生存发展的机会。
3、无法快速反映并适应环境要求。传统的全面预算主要通过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目标和规划,但忽略了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创新与学习等非财务指标对其具有很重要的潜在影响。无疑,仅仅片面的将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就很难将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经营行为结合起来,也就无法将资源分配与长期战略结合起来,导致的现象是战略有一套体系,而预算又被废弃一边。正因为如此,企业也就无法以最快的速度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从而及时调整预算,即缺乏预算的弹性。
1、平衡计分卡的内涵。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RoberKaplan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DavidNorton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的。它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企业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公司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企业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公司应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
平衡计分卡中每一项指标都是一系列因果关系中的一环,通过它们把相关部门的目标同组织的战略联系在一起;“驱动关系”一方面是指计分卡的各方面指标必须代表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涵义;另一方面计分卡本身必须是包含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指标的绩效考核系统。之所以称此方法为“平衡”计分卡,是因为这种方法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考核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平衡”,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之间、指标的前馈指导与后馈控制之间、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之间、组织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之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考核与战略实施过程。
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1)以战略为核心。平衡计分卡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组织的战略管理轨迹,从而实现预算计划、实施、控制、考核、改进以及企业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的。
(2)注重过程管理。平衡计分卡既注重对经营目标完成程度的管理,又注重对经营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从而能有效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和次优化行为,确保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3)关注非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及学习与成长等非财务指标作为补充指标完善企业的管理。可以通过非财务视角明确揭示企业如何实现其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且在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借此找出财务问题的根源。
具体而言,平衡计分卡对预算管理后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原有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原有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完善,并没有完全推翻原有的体系,而是继承了原有预算优点的同时降低了改造原有体系的成本,增强了实际可操作性。另外,由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原有体系上,使新的预算管理数据与原有的预算数据有一定的可比性,使企业对新的预算管理体系的优缺点能更好地掌握,并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加以完善。
2、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从战略管理的角度,企业预算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以战略导向指导设计高效、合理的战略性资源的配置计划,并以价值形式或其他数量形式综合反映企业未来计划和目标;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减少相互间的冲突与矛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将平衡计分卡与企业预算管理结合起来,改变了预算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的缺点,通过对企业的销售、生产、分配以及筹资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进而对预算执行和控制分析并调节差异,指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趋利避险,全面落实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与控制制度,全面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不但注重企业短期活动,而且重视企业的长远规划,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预算管理不但实现短期经营目标,而且长期目标也蕴含在短期目标中,使各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的推行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样的预算管理就取得了预期效果。
3、对各部门工作目标的明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集客户预算、资本预算、经营预算、研发预算、人力资源预算及财务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不再单单是财务预算,加入了许多非财务预算因素,也不仅仅由财务部门制定全面预算并进行管理,而是由各级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上下一起制定企业预算,同心协力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各部门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这样可避免忽视企业总体利益,片面追求部门利益的现象。而且明确目标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引导,即引导企业的各项活动按预定的轨道运行,防止出现偏差;二是激励,即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4、对企业及各部门业绩的协调和控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各责任单位都能充分了解本部门在全局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看到自己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由于责任不清造成相互推诿的事件发生,从而达到经济活动的协调一致。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作用贯穿在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预算的编制是管理者对企业资源如何利用进行的事前控制;预算的执行是管理者进行的事中控制,在预算的执行中随时发现差异,及时调整和纠正;预算的差异分析、考核、总结经验教训则是一种事后控制。预算一经确定,就必须付诸实施,各部门都对实际情况进行计量,并将计量结果与预算进行对比,及时揭示实际执行情况脱离预算的差异,分析其原因,以便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科学的预算目标值可以成为企业与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比较标杆。将各部门、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与预算标准相比较,可以对部门和员工进行考核。另外,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去修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综上所述,平衡计分卡有着结合战略、考虑指标全面、激励员工的作用等特点,利用平衡计分卡自身的优点将其与全面预算管理结合,可以完善传统全面预算由于其与战略脱节带来的诸多缺陷。然而,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全面预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还需要结合实践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1]宋迪路,李扬.试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商界,2010.1.
[2]沈海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J].消费导刊,2009.10.
[3]罗颖.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预算管理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9.
[4]周密,曾维林.基于平衡计分卡战略预算管理的思考 [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