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君
例谈我校八年级化学探究课教学课型
胡 君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江苏扬州225000)
八年级的化学探究课,是扬州梅苑双语学校校本课程中重要的一科,这门课程的设置既可以及早开启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基本形成了其特色,经过磨合调整,演示实验、家庭实验展示、分组实验等教学课型逐渐固定下来。
校本课程;教学课型;实验教学;教学实践
新版国家课程标准(九年级化学)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化学课程标准对九年级化学教育提出了要求,而在九年级这一年中,学生用来上化学新课的时间只有6个月不到,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完两册书本,并利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去复习知识,提高能力,达到一定的学业水平去参加毕业升学考试,这种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围着中考指挥棒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无暇顾及“启蒙性、基础性”,就更不要说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了,最终的结果是学生苦,教师也累,学习的知识还难以灵活应用,而导致前边学后边忘。
从三年前开始,我校开始尝试在八年级开设化学探究课(以下简称为“化探课”),目的是延长学生学习化学启蒙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缓解九年级化学学习的压力。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尝试,基本形成了我们学校化探课的教学模式。
我校通常是在八年级下学期开设化探课这一校本课程。课程安排大概15节左右(每周一节),教师开课课型基本为3节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课+7节家庭实验课+4节实验室分组实验课。学期最后一节为布置暑假学习内容而不做探究课要求。
下边从具体的案例来分别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以此与同行共同切磋。
刚开设化探课,教师演示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通常会安排三节演示实验课,第一周第一节“认识化学”,通过教师演示一些化学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因此,这节课我们放入了三个演示实验,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初步认识化学仪器,对化学学科形成初步的概念。在前面几周家庭实验展示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在第9周和第13周安排了“双氧水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两个演示实验,通过这两个实验让学生领略规范的实验操作和化学知识,为即将到来的九年级化学学习打下基础。八年级演示实验的教学和九年级化学课的演示实验会有本质不同。
《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双氧水及其制取氧气的原理。
2.初步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通过观察比较获得该实验的最佳催化剂。
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简单的分析、对比的化学学习能力。
5.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为在九年级系统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二)教师教学准备
视频“《中国新闻》——医用双氧水去鲨,业内多年通行”、10%H2O2溶液、30%H2O2溶液、各种催化剂(MnO2、土豆块、新鲜猪肝、红砖粉末、铜丝网、CuSO4溶液、FeCl3溶液等)、烧杯(500mL)1只、试管(18×180)10支等。
(三)教学过程
正式实验开始前,教师依次出示本节课所用的实验仪器,并简单介绍各自的用途用法。
1.认识双氧水
教师出示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以下简称双氧水),并简述双氧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同时提出问题:双氧水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吗?
2.引入催化剂
1.各取10%H2O2溶液2-4mL放入六支试管中,再分别逐次向试管中放入少量的MnO2、土豆块、新鲜猪肝、红砖粉末、铜丝网、CuSO4溶液、FeCl3溶液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各取30%H2O2溶液2-4mL放入六只试管中,再分别逐次向试管中放入少量的MnO2、土豆块、新鲜猪肝、红砖粉末、铜丝网、CuSO4溶液、FeCl3溶液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引导学生尝试比较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八年级化探课最主要的探究方式是家庭小实验。由于课程周期是一周,一般都是在上一节课布置家庭实验的内容,下一节课通过多种展示方式进行课堂交流。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我校安排以下几个家庭实验:①神奇的手帕,②自制碳酸饮料,③自制简易净水器,④水变“牛奶”,⑤曼妥思加可乐喷泉实验,⑥鉴别真假黄金,⑦制作“无壳”鸡蛋。
在布置家庭实验的时候通常要交代清楚以下几项内容:1.实验安全。所有的实验必须是在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进行(很多实验需要家长全程参与,比如帮助录像)。2.实验仪器及药品。实验所用的器材尽可能就地取材,尽量用家中现有的一些工具,药品要现用现买,不要浪费。3.实验步骤。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成功,应该先简单交代一下实验的基本过程,以及每一步骤所要注意事项。4.实验过程和成果的记录与展示。为了在课堂上交流方便,每位同学应学会对实验的记录,方式多种多样:实验录像、实验报告、实验小论文,以备下一节课的展示交流。
下面以《吃曼妥思喝可乐真会致命吗》家庭实验为例,来简述展示课的交流过程。
[课堂引入]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同学们都对“曼妥思加可乐会致命吗”有了真实的认识,有几个同学之前已经将实验录像发到了我的邮箱。下面我们统计一下,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什么样的实验成果。
(经过统计:录像的同学9人,实验报告37人,实验小论文1人。)
[课堂交流]下面先请写了“实验报告”的同学来给我们说一说他的实验。请同学们在陈述的时候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你用的药品有哪些?你的实验现象有哪些?你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好,开始。
尤同学:我用的药品有:可口可乐、非常可乐、雪碧、益达薄荷糖、绿箭口香糖、曼妥思口香糖。通过实验我发现各种口香糖放到可乐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从瓶中喷出,特别是曼妥思,喷出的速度更快。也就是说,口香糖加可乐并不会致人死亡,但在一起食用,会使人有不舒服的感觉。
袁同学:我用的药品有:可口可乐、雪碧、青岛啤酒、阿尔卑斯薄荷糖、冰糖、曼妥思、食盐,我发现向啤酒中放入这些薄荷糖也可以冒出泡沫,食盐也可以让可乐形成喷泉现象。我建议在喝可乐的时候不要吃口香糖。
......
教师:还有谁要补充?
方同学:我和他们用的药品差不多,但我也做了加巧克力的实验,发现放入一大块巧克力进去基本没有什么现象。
教师: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同学的实验录像看看他们的实验成果(播放剪辑过的视频)。
播放完毕,请大家讨论:哪位同学的实验做的最好(实验过程紧凑、现象明显、录像清晰)?为什么不同的物品放进可乐中出现的现象却基本相同?为什么巧克力加进去却没有明显的喷泉现象?
(同学回答略)
教师:最后请胡同学来交流他的实验小论文。
(该同学通过基本严谨的语言阐述了该实验内容并对不同的药品所产生的现象进行了对比,并尝试着进行了解释。)
[课堂小结]通过本次家庭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曼妥思一定不要和可乐一起食用,其他薄荷糖尽量不要和可乐一起吃。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食盐、白糖都可以让可乐形成喷泉现象,为什么牛奶巧克力却不行,为什么啤酒也可以等等,而且同学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冒出来的气泡里主要是什么气体,这些气体都有哪些性质?
在教师演示实验和家庭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着进行分组实验,化探课安排了四次分组实验:①走进实验室;②蜡烛的燃烧与熄灭;③粗盐提纯;④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性质与检验。通过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分组实验蜡烛的燃烧与熄灭(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3.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4.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引入: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1008-0546(2013)05-052-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0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