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廉洁教育

2013-04-12 18:36张想明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腐败法律

张想明

(湖北工程学院 政法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物欲膨胀、贪污腐败频发的严峻形势,使得身处高等学府的大学生耳濡目染,不仅价值观出现某些偏移,而且行为上也呈现出一些前腐败的征兆,高校应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设置合理的教育内容,借助可行的实施途径,促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展开。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具有诱发腐败的基因以及衍生腐败的特殊境遇。我国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遵循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一些属性,如趋利性、等价交换性、竞争性、风险性、法治性等,在社会中对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和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同时也是诱发腐败的潜在基因。比如,趋利性、等价交换性和竞争性都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粗浅或先天不足,这些原则很容易超越其适用的经济领域,而进入政治领域和生活领域。进入政治领域的市场经济原则促使政治权力转而介入经济领域,并主导市场竞争,在“等价交换”的幌子下,经营者与权力者,也即行贿者与受贿者双方不断“博弈”,权钱交易疯狂肆掠,使得市场经济趋利性、等价交换性与竞争性原则严重异化,并因此而形成默认“潜规则”的消极社会心理,社会道德、法律和制度等社会“正规则”却被淡漠、轻视或践踏。市场经济原则延伸到社会生活领域,则出现社会物欲膨胀、人际关系“交换化”、见利忘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日益严峻冲击社会生活秩序的现象。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变革时期,遭遇着新旧体制破与立的冲突与较量、政策法规和社会管理滞后或漏洞频现、某些改革环节脱节和失控、改革难以完全同步或同时到位、改革措施存在缺陷和不足、宏观调控无法一步到位等特殊境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混乱或无序,由于存在着这些空隙、漏洞、脱节或混乱,权力关系不能很好地理顺,要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仍需假以时日,而在权力得不到很好规约的特殊境遇下,腐败现象就可能乘虚而入,并大量衍生。

2.大学生中出现腐败的不良倾向或苗头。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思想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有推动大学生精神进步的积极效应,比如强化了大学生对自身利益关注的合理性,增强了大学生公平公正意识、风险意识以及独立进取精神和法治精神。但是,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过程中主动性、参与性和模仿性较强的时期,往往比较容易受到市场经济消极腐败风气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媒体曝光的高级别化、高频率化,造成了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沉默、认可甚至是支持“腐败”,否定和背离廉洁操守,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比如有的大学生“关系”至上,甚至信奉庸俗人际关系学,对加入学生社团或竞选学生干部已经开始奉行请客送礼、拉拢关系、拉帮结派之道,人际交往功利化,交往中不看重情感因素,只在乎交往的利己性;有的学生见利忘义,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只讲索取,崇尚“拜金主义”;有的学生学着投机取巧,钻学校规章制度上的漏洞或逃避责任;有的学生主张及时行乐,规避人生风险等等。这些都助长了高校大学生唯利是图、贪图享乐、目无法纪的腐败心理,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廉洁状况不容乐观。如果大学生这些腐败倾向与苗头被放任自流或不断强化,那么当他们步入社会接触到实实在在的公权力和利益时,就很可能蔓延成更为严重的腐败行为。

3.大学生的廉洁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大学生是推动我国未来发展的高层次储备人才,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新生力量。大学生青春年少,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批判精神强,社会交往交流频繁,在一般民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各行各业,成为社会各方面事业建设的主力军,不管是否掌握国家公权力,今日大学生的廉洁状况,将直接影响其将来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手中的金钱和权力,能否在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中辨别是非曲直、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廉洁风气。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大学生廉洁状况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塑造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社会开放时代的到来,高校再不是封闭圣洁的象牙塔,而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性强,摄取信息的能力突出,但同时又涉世未深,心理不成熟,是非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校内校外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很容易侵蚀大学生纯洁的心灵。社会发展的内核在于进步的、先进的力量破除落后的、陈旧的风气。大学生本应代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但当前大学生呈现出的对腐败的沉默、观望,甚至被同化趋势却令人忧虑。费希特曾在《论学者的使命》中说:“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分子;如果最优秀的分子丧失了自己的力量,那又用什么去感召呢?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善良呢?”[1]作为社会优秀分子的大学生腐化堕落败坏的将是民族的道德操守和整个社会的精神气质,流弊深远。因此,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高校应站在对国家、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积极主动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本质上是要在大学校园弘扬正气,预防腐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生廉洁品性,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具体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素质教育。有序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对法律的尊重、敬畏和信仰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也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内容。一个社会法律制度再健全,如果得不到民众的普遍尊重和敬畏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人治色彩浓厚,法治传统缺乏,权力意志主导一切,法律是权力的奴仆,积淀了厚重的崇尚权力的民族心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迅速推进与完善,但我国国民普遍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和崇尚法律的素养以及权力要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作并接受法律监督的意识与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差距还很大,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尤其要重视法律素质的培育。

法律素养的教育侧重让大学生领悟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敬畏法律。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总体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各部门法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则,促使大学生形成“有法必依”“无法也不钻漏洞”“慎独”等健康的法律心理以及法律的“不可违抗性”的权威意识,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法治规范精神;同时有选择地突出介绍刑法、公务员法等涉及到贪污腐败和公权力规范要求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规范,以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显示党中央在打击治理腐败方面的决心和举措,增强法律制度的威慑力。

2.民主精神教育。民主是遏制腐败的重要工具。民主制度要靠有民主精神的人去实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要重视塑造大学生的民主精神,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捍卫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首先培养大学生独立的公民人格,使其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成长为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臣民”,明确法治的主体是公民的权利,法治的对象是官员的权力,法律至上而非权力至上。其次,培养大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大学生认识到廉洁不仅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权利——为维护自己的权利有权要求他人力行廉洁。位居上时,不求特权,不视自己为特殊公民,办事自觉遵循民主法治程序;位居下时,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权和政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监督规约公共权力。再次,培养大学生权力监督和制衡意识。陈毅同志写过“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的诗句,很好地诠释了监督对于遏制腐败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学会参与和监督、敢于参与和监督、积极参与和监督,带动社会形成公共权力的公共监督与公共塑造,实现权力运行的公开和透明。

3.人生价值观教育。“无论执法如何严厉,制度如何完善,抗拒贪污诱惑的最后防线,始终系于个人能否把持道德操守和正确的价值取向。”[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准普遍提高,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物欲的诱惑与冲动滋生出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侵蚀着人们的灵魂,有必要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导引。

财富观教育。有学者在首次提出腐败群体年轻化倾向的“26岁现象”时,谈到年轻群体腐败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错误的金钱观的影响。[3]因此,要加强大学生金钱价值及财富观的教育,使其认识到金钱或财富的实质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它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必须尊重它、珍惜它;既不鄙视,也不贪恋。让大学生明白,在市场经济社会,没有钱不行,但有了钱并不是什么都行,要确立正确的财富价值观。一方面,拥有必要的财富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追求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石,应合理合法地获取与创造财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通过诚实劳动和自身才智获取财富,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尊重和赞赏。另一方面,应理智地支配财富,崇尚节俭、合理消费、乐于助人,用盈余的财富做有益于社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成功观教育。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成功的价值观很单一,只看钱多权重,完全用物化的指标来衡量,迎合现实的物欲需求。其实,人生成功与否并不仅仅以权势、金钱来衡量,健康生活、积极追求、脚踏实地、奋力拼搏、自食其力、爱岗敬业、乐善好施等,对他人、社会和自己产生积极意义和价值,都是成功的人生。

人格教育。人格是指个人稳定的心性品质。大学生廉洁品格的塑造在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加强道德修养,在权力、金钱以及其他各种利益诱惑面前追求清白正直的人格气节:做人清白,做官清廉,做事光明磊落,挣钱干净,不贪名利,不受贿赂,遵纪守法,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律,远离污浊卑俗。

三、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

要真正落实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诸多内容,还必须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途径。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要把廉洁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其他人文社科课程为辅,渗透于各科教学环节,形成层次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特色,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专门教授,到其他人文社科课程先进人文精神的渗透,再到各专业课程对职业人职业道德与操守的规划,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和职业规范意识,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各科教学应针对社会现实、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廉洁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艺术,增强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2.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寓廉洁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能够达到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是开展廉洁文化环境氛围建设。在高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道路等场所设置廉洁警语、格言,让大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二是加强廉洁宣传力度。举办廉洁宣传画报展览、廉洁专题讲座、读书思廉、廉洁征文、观看反腐倡廉影视片纪录片等活动,使大学生加深对廉洁的认识与了解,树立“崇尚廉洁”的思想观念。三是以班级、学生社团等为平台,组织开展弘扬社会主义廉洁精神的主题活动,增强文化活动的群体感染力。四是弘扬廉洁精神的文化借鉴。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资源和世界上以清廉著称的国家在反腐倡廉方面积累的文化成果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素材,通过优秀文化精神的学习与弘扬,促使大学生养成正气坦然、光明磊落、清廉无私的品质。

3.网络载体。网络开辟了廉洁教育的新阵地。网络信息传播超越时空界限、快捷及时方便、信息海量、互动功能强大等特点,使其成为思想信息的集散地和校园舆论的放大器,也不容置疑地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最流行媒体。高校应积极主动借助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特性,创新廉洁教育的形式。比如可以建立廉洁教育主题网站、社区论坛、BBS、理论在线服务等联系反腐倡廉现实帮助人们理论上释疑解惑;借助FLASH、动漫、影视作品、新闻图片、热点事件报道等直观性、形象性、娱乐性形式,宣传廉洁精神,增强廉洁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从而形成现实和网络教育的合力。

4.实践锻炼与体验。廉洁品质的形成,如其他道德品质一样,有一个思想内化、行为外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是大学生深刻理解廉洁、践行廉洁道德的必要环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需要重视大学生廉洁实践的锻炼与体验。一是鼓励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廉洁自律,争做廉洁的行动者。坚持勤俭生活,不铺张浪费,不炫耀性消费;坚持诚实守信地学习,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剽窃;坚持合理地获取利益,不贪便宜,不偷盗公私财物;坚持公平公正地工作,不以公谋私,不阿谀奉承等等。二是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反腐倡廉相关课题的调研、社会调查实践深刻体验腐败之社会毒瘤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三是建设警示教育基地和实习教育基地,组织大学生到法院和监狱了解各类贪污受贿分子的审判及惩处,增强法律制度的威慑力。与相关单位和企业合作建立大学生见习和实习基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廉洁操守教育,使廉洁要求在实践中活化。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它需要全社会持续地共同关注、共同探索,寻求更多切实可行的教育途径。

[1]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1.

[2]肖玮.廉洁精神何以深入人心——探访香港廉政公署推行的廉洁文化[N].检察日报:2005-04-15(8).

[3]李继华.“26岁现象”暴露年轻人的腐败[N].中国信息报:2000-11-02(6).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腐败法律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让人死亡的法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