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秋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
曾有一位著名的省重点中学的校长问及西方某大学校长:中国的学生与贵国的学生有什么不同?这位大学校长很谦逊地说:贵国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如果参加考试,成绩一定很优异。只是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有什么疑问时,贵国的学生提不出问题,而我国的学生能提出一大堆问题。我也曾经问过小学生一些问题,她的回答令我很惊讶:“我不知道,老师没讲过。”是啊,老师没有讲过,多么合理的解释!以上两段对话,看似平常、普通的语言,却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我国培养的人才普遍存在着消极等待的思维定势,不愿意去思考,不习惯去思考,也不会思考;对教师传授的内容和既成的事实,被动地接受和记忆,不能积极地展开思维,多角度地质疑,结果学生只是记忆的“容器”,而不能打破“容器”去创建一个新的“容器”;教育没有使学生养成敢想、敢做、敢说的精神,没有掌握探索世界的方法,而是束缚了儿童的手脚,抑制了儿童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靠什么?依靠创新,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可靠保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小抓起。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大量实际观察表明,儿童拥有无限的创新潜能,儿童的创新几乎表现在他的所有活动之中。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有人说:年龄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而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层层封锁之帕斯卡尔(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1]幼儿的创造是为成年后的创造做准备的。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可以采取提供宽松的利于创新的环境、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等支持策略,提高创新能力,为造就我国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创新能力,不等同于“创造”,不是指科学家的发明。幼儿创新能力是指幼儿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思维,发现别的小朋友没有发现的新事物,提出不同于其他小朋友的新问题,做出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新作品。它的本质是一个“新”字,也就是“第一”。它可以相对于幼儿个体是新的,是他以前没有做过或者不了解的,也可以相对于一个群体(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幼儿园)来说是无人发现的,当然更可以是前人没有发现的,独创性的。这种创新不是别人告诉的,而是幼儿自己探索的结果。
幼儿天生拥有无限的创新欲望,从一出生开始就对人世间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是什么”、“为什么”总是挂在幼儿的嘴边;幼儿还好动,总是这摸摸,那看看,有时将家电、玩具等拆卸甚至破坏……幼儿的以上行为和表现可能在有些成年人眼里是话多、讨厌、幼稚可笑、淘气等等不良行为,但是这正是幼儿天生的创新的心理基础,是幼儿主动学习、善于探究的表现。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充满了激情,如果成功了,他们会欢呼雀跃,会增加自信,会继续探寻……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会推动着他们发现他们所不知道的“新”的事物,鼓励他们动手做、动脑想、动嘴问。如果成年人这时候因为孩子的提问不着边际而加以蔑视,因为孩子的提问你回答不上令你难堪而恼羞成怒,因为孩子的回答出现错误而出言讥讽,因为孩子的“破坏”而呵斥、指责,比如用“问什么问”、“不许问”、“就你事多”、“你真笨、什么都不会”等等类似的伤害孩子心灵的语言,甚至打骂幼儿……长此以往,生活在这种压抑、压制氛围中的天真活泼、好奇好问的孩子,会变成有问题不敢问、有想法不敢说、想做不敢做的唯唯诺诺、小心胆怯的“木偶”,变成只能接受、不会积极动手动脑的“储存器”,变成没有探索欲望和自己思想的“传声筒”。这样不仅会泯灭幼儿的创新欲望,而且伤害幼儿天真活泼的心灵。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和家长要做到:
(一)保护、激发幼儿创新欲望,提供安全的宽松的心理环境。多说你行、你能行、你真聪明、试一试、查一查、问一问等鼓励的、肯定的、引导的语言,少说你不能、你不行、这么笨、讨厌、还不会等鄙夷的、打击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话语,保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为幼儿提供问问题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收集、处理信息,和幼儿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为幼儿提供动手探究的材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教师和家长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探究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标新立异,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2]。创新需要奇思妙想,即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想象过程中,人脑所反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并不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现,而是新事物形象的形成。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一个圆圈可以想象成球、钟表、树木、饼干、荷叶等等各种物体。
1.图片联想游戏
出示图片,调动幼儿的联想能力,在短时间里引发幼儿联想到大量相关的物体,提高思维的流畅性。例如:教师准备“面粉、糖、鸡蛋、水果、奶油”等图片,逐一出示图片,引发幼儿联想猜测。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个礼物里面有面粉,看看什么东西里面有面粉?”
2.一物多用、一物多玩游戏
请幼儿短时间内说出同一种物品的多种用法或者多种玩法。例如:小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布毛巾、瓶子、报纸、水、伞等物品的多种用途;尝试绳子、垫子、球、软棍等体育器械的多种玩法;说出手、脚、眼等人体器官的多种用途。
3.“奇妙的眼睛”游戏
教师出示一幅场景图片,引导幼儿变大、变小走进去,进行想象。例如:出示一幅“公园”的图片,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无限变小,走进公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或把自己想象得无限大,自己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
4.“它像什么东西”游戏
出示幼儿常见的东西,启发幼儿联想它像什么东西;把它和一个非常小的东西比,它像什么;看一看,它像一个非常大的东西,像什么;它像什么东西的一部分……
例如:拿一个塑料瓶子,问幼儿瓶子像什么。幼儿会说瓶子像火箭、像花瓶、像雨伞……把它和一个非常小的东西比,它像什么?有的幼儿答像一滴水。看一看,他像一个大的东西,像什么?有的幼儿答像塔楼……
5.“如果……那么……”游戏
假设可能发生的情境,启发幼儿想象,如果发生了某种情况,那么会怎么样。例如:设计“如果地球上没有水,那么会怎么样;如果马路上没有红绿灯,会怎么样?”等假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且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为幼儿准备几种常见的物品,和幼儿一起观察物品主要由哪些零件(部分)组成;然后将物品进行零件分解,尽可能想象这些零件还可以有哪些样式,一一列出来;根据你列出的零件样式进行自由组合,设计出不同的、独特的物品。此方法的基本程序:将物品分解为零件——尽可能设计出多种零件样式——将零件自由组合成物品。在活动中可以将幼儿的愿望与创新的产品结合起来,激发幼儿创新欲望,渗透科学应该为人类带来方便和益处的理念。
例如:“小小设计师”活动,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挂画分成外框、内框和图像三部分,幼儿分组设计各种外框、内框和图像的样式,然后幼儿在每组里分别自由选择一种样式并将三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挂画。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创造出新的、没有见过的、不同于其他人的外框、内框和图像样式,样式越多越好。幼儿按照零件组合方法设计出的挂画多姿多彩,各不相同,令人赞叹。
对于某种物品,思考它的优缺点,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愿望:你还想让它具有哪种功能或者你想让它减掉哪种功能,从而设计出一种新产品;也可以将两种物品的功能叠加,从而设计出一种新的产品。
例如:对于幼儿常见的彩笔,启发幼儿思考你觉得彩笔哪些地方你不满意,你想让彩笔添加哪些东西或者减去哪些功能,设计出新型的彩笔;也可以将彩笔和香水叠加在一起,根据两种物品的特征设计出带香味的新彩笔。
设计美术和音乐创想游戏,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萌发幼儿艺术创造的灵感。
1.音乐冥想游戏
请幼儿听音乐,闭上眼睛冥想,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或者用绘画的方式、舞蹈的动作表现出你听到了什么。
2.添画“变变变”
看看在一个圆形或者几个圆形(或者椭圆形、心形、三角形等图形)基础上添上几笔会变成什么?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在幼儿需要时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但是不能干涉幼儿画什么。要改掉以往的“象形”评价方式,鼓励幼儿与众不同。
3.毛线印画游戏
幼儿先将一张纸对边折,然后将醮满水彩的毛线平放在纸的任意一边,再将纸对边折,用力压,一幅毛线印画就这样完成了;之后请幼儿根据毛线印出的画大胆想象,进行添画;添画结束后幼儿之间互相讲述,不仅发挥了幼儿想象力,而且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创设语言环境,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想象和再创造。例如: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物品或者小动物进行“我是谁”的编谜、猜谜游戏;按照顶针方式进行词语接龙游戏、讲述“我的梦”游戏、续编故事等。
活动中教师要启迪幼儿的思维,开阔幼儿的思路,同时对幼儿的“胡说八道”进行积极引导,多加赞扬和鼓励。
设计一些有多种解法的生活趣题,启发幼儿思考。例如:请幼儿在两分钟内说出10种以上让自己凉快的方法;为幼儿准备4根小棍,请幼儿想一想再添上两根会变成什么?
利用废旧用品动手操作,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体验制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高幼儿手指灵活性,增强环保意识。在提供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例如:用冰激凌杆、纽扣、细铜线制作玩具“旋转小飞蝶”、“飞舞的雪花”;用废旧的包装盒制作小飞机、机器人、笔筒等等。
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例如:讲述小老鼠西瓜皮船破了一个洞的小故事,请幼儿帮助小老鼠想办法将船修补好,使小老鼠安全渡过河;挖掘历史题材中的问题,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鼓励幼儿想出其他的办法救出小朋友;科学领域中的“怎样让沉到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等探究性问题,鼓励幼儿动手动脑,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不能偏重于难度大的创造发明,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相应难度的活动,结合幼儿生活设计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创造潜能,使幼儿体会到成功感,增强幼儿自信心。
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不仅要关注创造材料的提供和创造技巧的熏陶,同时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如愉快的情绪,敢说、敢做、敢想和交往能力等,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郎加明.创新的奥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3]王振宇.创造发明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