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镔
(广东金融学院 ESP研究所,广州510521)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起步于最近二十年,并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专业。然而,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基本沿袭普通英语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这一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实际的商务工作需求。实践教学是衔接、融合有关知识、促进各类技能相互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高效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1.1.1 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ESP的一个分支,其中商务内容是其基础,商务语境是其特点。商务英语以满足职场的需求为目的,内容涵盖了商务活动的全过程,是以语言为载体,将核心商务内容放在其中,以即将迈入职场或职场人员为目标。商务英语具备ESP各领域的重要共性,使用的内容特定,目的明显。由此,商务英语课程应当围绕专业学科知识本身进行设计。应用ESP理论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指导时,必须根据院校特点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教学计划的编制。具体而言,应该解决好目标定位问题和实践问题。
1.1.2 实践教学
作为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于理论的认知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是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充分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平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充分地体现专业岗位的需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密切相关。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课堂实践与综合实训教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后者涵盖专业综合实训、见习实习、外贸业务的综合模拟操作、顶岗实习、工作项目实训。实践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内容依据真实的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教学模块化设计,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轨;课外实训有助于学生对商务英语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有初步的了解,并使得职业技能得到强化,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1]。
当前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进出口贸易频繁,社会对于熟练地掌握英语并懂得商务礼仪、国际贸易谈判、交易程序履行、商务办公等等商务知识的综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国内掀起学习商务英语的热潮,许多高校也都相继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然而,现行的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只注重英语专业知识、商务类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没有在真实的商务背景之下进行实践教学;教学上没有针对性,缺乏特色,以课程考试的合格率、英语等级考试的通过率等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缺乏学生实践能力的评定;教材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
1.2.1 课程设置和实际用途不相契合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是在国际商务活动当中进行沟通、交流的工作用语,是商务人士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使得商务英语在教学当中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运用能力,注重专业的实用性质,为专业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应聘与胜任所从事的职业而服务。当前各个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多以理论教学为主,高校多存在实践教学环境薄弱问题,对于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建立健全校内实训中心、良好地运行校外实训基地,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实施上不到位,配套条件较为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的资源匮乏,直接制约了高校展开商务英语实践教学[2]。
1.2.2 教学方式单一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具体商务工作环境当中,实际运用语言的,以英语作为手段解决各类商务问题,以及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许多高校仍旧采取传统的一言堂式或者“填鸭式”教学法,实践训练在教学计划当中所占的比重少,趋于形式化,学生的实际商务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1.2.3 双师型教师匮乏,师资力量有待强化
当前,各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多由语言教学教师转型而来,他们的教学方法娴熟且语言功底深厚,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然而,如果这类教师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商务知识培训,在缺乏行业知识背景和企业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往往将商务英语当成语言课进行教学,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解决商务活动当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当前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实际的需求,培养适应建设、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需要,具备有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商务英语应用的基本技能,熟知国际商务英语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程,符合商务第一线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基本目标。换言之,要将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英语应用能力、商务操作能力、事业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英语语言基础扎实,英语应用能力强,商务知识宽泛掌握,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能力、事业拓展能力、创业能力强的实用性复合型商务人才。
学生应当掌握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与基础商务理论知识,还应当掌握国际商务活动当中经常使用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进出口业务单证的制作与处理的能力,商务公关与谈判的能力,市场调研分析与产品推销的能力,商务文函的处理能力等等。学生应当具备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即为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学习、人际交往、解决问题、处理信息、团队协作等能力,确保学生在激烈的现实社会竞争当中生存与发展,促进职业能力的扩展和提升。
其一,根据国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结合商务英语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可采取工学结合的“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冠名培养定向人才,中外合作进行办学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冠名培养为例,冠名培养实际上是院校和企业合作开办企业冠名培训班,定向地培养企业急切需要的人才。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即成为企业后备的员工,学生的教学与管理由校企共同参与完成,招生和就业直接对接。其二,院校应当根据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优化设置。商务英语专业应当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将专业学习与工作过程紧密相连,以职业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工作岗位具体的要求,进行基于就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突出对于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第一,课程评估向多元化发展。教学评估是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客观、全面、准确、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根据企业对于商务人才职业的要求建立健全多元化评估体系,采取课堂观察、短剧表演、案例分析等评价方式,进行有效评估。第二,应当重视形成性的评估。包含学生间相互的评估、学生的自我评估、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于学生的评估等等,可采取课堂活动记录、课外活动记录、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观察、监督、评价,促进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第三,应当针对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增设校外的考评。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实习实训的重视程度,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商务英语的教学以培养建设、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等技能应用型实用人才为目标。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语言和商务、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相互结合,体现实践、实际、实用的特点。因此,应当培养“双师型”的教学人才,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并培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由此,高校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符合实践教学目标的教师队伍。具体说,可指定有着本专业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指导经验尚浅的教师进行日常教学;从企业单位引入专业人才,运用这类人才一专多能的特性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建立起社会兼职型的教师队伍,充分补充校内的师资队伍;组织校内教师进行培训进修,从而确保教师队伍的语言基础和商务知识扎实,商务实际的操作技能丰富,使得教学质量获得有效保障[3]。
其一,应当完善校内的实训条件,建设多媒体教室与语音教室,开设模拟实训教室、商务会议中心等的实训场所,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证。其二,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服务。从而使得学生的知识得到深化,获得工作体验,培养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践教学互补,实现技能型的专业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培养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为目标,是促进各项技能协调发展,相关的知识有效融合与衔接的必由之路。构建并有效地实施实践教学体系,依赖于准确地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准确地设置实践课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商务操作技能,各高校应予以重视。
[1]邓泽民,王宽.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严瑾.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课程模块化设置的调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宋毅.以市场为导向探讨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西部科技,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