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英
(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150027)
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我校从自身建设和长远发展角度,依据当前自身条件、客观环境、社会需求等多方面提出了“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三大教育理念,并形成了在“三大”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一高一强”人才培养特色。所谓“大德育”教育理念,简单地说,对教育主体学生而言,就是使其成人的教育;对办学主体而言,就是“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黑龙江科技学院,“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育理念)。结合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与调查研究,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现在存在的一个普遍误区就是只要谈及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学生本人、教师还是家长都是自然、习惯性地将目标锁定在大学里,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单只是大学老师的教育职责,甚至认为就是辅导员工作的全部。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狭隘、不客观的错误认知。经过多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笔者发现,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从小受到家庭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的影响、熏陶及儿时的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甚至是决定其思想品质塑造的首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根深蒂固,甚至能够贯穿其人发展的一生,如大学期间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恋爱观、价值观、就业观等等,都与其所处的家庭教育背景是密切相关的,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1]。如:我院系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多家用人单位甚至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单位前来招聘时,该生均参加应聘,但当用人单位表明愿意与其签约时,该生却决然拒绝,经过与该生深入谈话了解,该生一心只想考取公务员,对待任何企事业单位不感兴趣,参加应聘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练兵”,究其原因竟是父母工作性质均是公务员,使其从念大学之日起就已经下定决心非公务员不去。而且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及团体辅导中进行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提到的第一个要感恩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可见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环境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我院系为例,由于中外合作院校联合办学的特殊性,我们的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多样性,导致大学生思维敏捷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张扬个性化、价值取向多样化、行为极端化等特点相对明显,这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成人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迷茫、诚信意识低、责任感差、自我中心意识强等等问题。与此同时在经济迅速发展、时代变革急剧转变的当今社会,大学生通过杂志、网络、电视等宣传途径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频繁,导致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交互融合,如果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而忽略社会环境教育的构建就意味着失去了宣传阵地和战斗堡垒。
只有努力构建家庭、社会全方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才能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如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定期建立家长信访、联系制度、成绩单邮寄反馈制度,学习上实行“3+1”捆绑制度(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班主任)、“3+1”校企合作共建模式制度,创建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多角度、多渠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志愿者及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等,通过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达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结合不同时期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大学生成长阶段性的不同、学习内容的递进性、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开展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全过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作为学生的成长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及感恩教育,引导他们从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角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强化自身的日常行为规范,提高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打牢基础,并制定、规划好自己的学业、职业生涯;大学二年级作为大学生的成人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基础教育,引导其政治方向上有所追求,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调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增强心理抗压素质,促进个性化发展;大学三年级作为大学生的成熟阶段,要重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其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引下完善自我人格,践行学习诺言,增强自律意识,锻炼创新精神,提倡一专多能;大学四年级作为大学生的成才阶段,应重点进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他们以诚实守信的精神风貌迈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学会自主创业,转变择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只有通过大学四年阶段性、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师队伍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但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和专业课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着片面的思想认识。
部分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错误地认为既然自己所担任的岗位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自己理所当然地就应当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部任务。但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是也不可能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唯一。以我学校专职学生工作干部为例,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我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干部或者是其他院校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作为受教对象的同龄人,他们有着与在校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的人生经历与教育背景。当学生在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学业、生活甚至情感问题与困惑时,或许也是他们当年学生时期所面临过的问题,但在新形势下,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面对深度影响其个人思想观念的问题上,即使已经踏上了工作岗位,有过一些工作经验,也同样需要进一步的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才能妥善解决[3]。与此同时,专职学生工作干部还承担着大量具体的学生日常管理事务性工作,这些工作虽然为学生妥善处理生活与学习的关系、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从本质上,这些具体事务只是基础性工作,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观念的健康发展并非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单依靠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显然是失之偏颇、不够明智的。
部分专业课教师认同了大多数人的认知模式,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专职学生工作干部的工作职责,与自身的专业课教学毫不相干。但就高等学校功能而言,“教书育人”是其最主要的目标指向。通过与学生座谈、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到,大学生对专业课教师对其大学四年思想转变的影响权重比例很大,有时甚至超过了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这就说明在高校最能够发挥“教书育人”作用的当首属专业课教师。如在我校筹建大路的两旁玻璃橱窗内、学生公寓各个楼层的走廊内都粘贴着我校的省、校级优秀名师的先进事迹及简介,让每一名大学生深受鼓舞与感染。其中校级名师陶老师,因其自身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蔼可亲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很多学生慕名去听他的课,我院就有一名学生,为了能够多与陶老师接触,接受其教育,反反复复听了陶老师三学期的课。可见,让专业课教师参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8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曾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4]。
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校教职员工共同的使命,只有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更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段庆祥.注重教育引导和思想疏导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0 -61.
[2]田晓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成因与对策[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13-117.
[3]戴小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合力机制的构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62 -65.
[4]中国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