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梦”的几点哲学思考

2013-04-12 16:33杜明娥李佳芹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人类

杜明娥,李佳芹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用富有民族特色、民族形式、民族风格的语言,概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理想,概述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社会的愿景,这是对“中国梦”时代命题的深刻解读。

一 普遍原理与民族特点:中国梦的理论先导

人类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矛盾,决定了人类在认识问题上得出的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而存在,同样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从人类发展史的高度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这就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在实践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和结果。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中,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斗争之所以最终都失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性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谱写了“中国梦”的第一篇章。可以说毛泽东思想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了实现“中国梦”的第二篇章——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其实也就回答了“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一时代命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产生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方面的人类史上罕见的变化。

“中国梦”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的民族使命。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时代任务。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92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下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使命、民族使命。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历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 历史自觉与现实观照:中国梦的内生逻辑

“中国梦”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尤其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客观必然。

古代的辉煌是中国梦的历史根基。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制度方面,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并行郡县制,在交通和通讯均不便利的情况下,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证了中国的统一。在经济上,古代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中心。最新的研究表明,直到1800年,中国依然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在科技文化方面,四大发明对西方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深远。中国的儒、道、墨、法等思想影响范围广阔,形成了世界上闻名的“儒家文化圈”。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形成了“中国梦”中的强国梦的历史根基。

近代的沉沦掀开了“中国梦”的历史篇章。在整个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程中,中国仍然处于“天朝”梦想中没有醒来,在闭关锁国中走向没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和争夺的“弱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定的历史任务总会由一定的群体来完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的社会各阶级纷纷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帝制,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辛的革命斗争,完成了“中国梦”——民族独立的第一篇章,这是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再次说明了“中国梦”,首先是每个人的梦;再次验证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

中国的崛起是“中国梦”的现实基础。在完成民族独立这一历史任务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探索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反复探索,我们找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从“三步走”战略到了“新三步”战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两个百年”到“两个一定能”,从“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无不彰显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当下,可以说“中国梦”是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运而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历史照进现实,梦想引领未来。“中国梦”不仅联结了过去和现在,贯穿于历史和未来,更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和运用。

三 世界图景与客观存在: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我们知道,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论》一书中最早使用了“世界图景”这一术语。他指出“如果世界没有实体的话,则命题之是否有意思,视另一个命题之是否为真而定……那就会不可能描绘出世界的图景(真的或是假的)……真实思想的总和就是世界的图景。”因此我们可以把世界图景直观地理解为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总和。人类通过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图景,正如伟大作家莎士比亚所说“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英国著名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说过:“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意识是巨大的幸福,也是人活着的伟大证明。”作为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的反映,又超越了客观存在。这就造成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对矛盾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和人自身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4]实践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观念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的手段,又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作为世界图景、观念存在的“中国梦”,要想变成客观现实,必须植根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重要依据。“中国梦”立足于当前的实际,为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丽画卷。中国以往的实践已经给我们今后的实践提供了规律性的指导。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唯物主义在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从群体与历史、个体与历史的视角找到了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与非决定力量、主导力量与非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九十多年的苦难和辉煌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在今天,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庄严承诺。”[5]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历史的选择,这“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6]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的结果。我们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奋勇前进;再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牢固精神纽带和促进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 人的存在与人的自由:中国梦的终极追求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7]人类在实践中创造了人类历史。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造成了人类自身存在的自在性与自为性的二重统一,又把世界二重化为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人的实践过程又是现实人自身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的自我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实践的两个尺度——“任何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固有的尺度”——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这两个尺度的统一内在地含有实践活动的目的性与对象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使人与世界之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否定性的统一关系,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以否定世界现存状态的方式实现与世界的统一。对世界现存状态的否定从历史的意义上讲是否定之否定的人类存在形态的历史演进。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类经历了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人的依附性的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两种状态,并最终走向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也就实现了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转变。

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梦”,其终极价值追求就是要改变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中国梦”内含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三个维度的内容。实现“人民幸福”,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正如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所说:“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6]“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是“中国梦”的终极价值追求。这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的命题是相吻合的。

历史唯物主义在强调“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7]这一历史前提的基础上,同时认为“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7]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往突破了地域、民族的界限,“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7]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也决定了“中国梦”是中国与世界的统一。复兴的中国,是倡导人类共同命运的中国;复兴的中国,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中国;复兴的中国,是破解世界发展难题、倡导和谐世界的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梦”,不仅仅是改变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更是解放整个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自由人的联合体。在“中国梦”实现的那天,整个人类的发展不再受到政治、经济、道德等的限制,“人不是在某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9]

追溯历史,观照当下,展望未来,我们不能不由衷地感受到,“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执政理念,更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生存理念,不仅仅是一个民族梦想,更是一个世界梦想,是一个永远与时代合拍、与时俱进的命题。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2]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3]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4]列宁全集:第5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5]宋维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N].光明日报,2013-02-04.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6,107,88.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89.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 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86.

猜你喜欢
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人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