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秋杰 万 颖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部,广东 佛山 528137)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网络课程是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以网络环境为平台开展教学的教育模式。网络课程改革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课堂组织形式,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广阔的学习空间。顺应网络课程建设的潮流,基于高职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现状,笔者针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是辅助传统多媒体教学的第二课堂。英语教育是内容丰富的、多维的教育,即包括语言知识技能的教育,也包括文化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教育。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作为多媒体课堂的辅助课堂,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手段,是有效践行英语教育的第二课堂。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可复习巩固教材知识,同时同步访问文化知识、实效新闻、电子小说等匹配的资源链接,既拓展了课外学时,又丰富了文化视野和陶冶了思想情操,这从本质上践行了英语教育的题中之义。另外,网络课程方便教师与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活动难、师生互动难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是基础英语教育迈向职业英语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据笔者了解,学生建议英语教学与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学到服务于实际工作的英语语言技能。学习动机是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何将基础英语教学指向职业运用,是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挑战性任务。网络课程在设置语法、语音等基础语言能力学习的内容外,适当开设求职面试、产品推介等职业英语内容,可有效实现英语语言技能同职业发展的接轨。
(三)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是实践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不光包括语言技能的教育、还包括人文素质的教育。通过英美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英语网络课程里导入了大量文化元素,譬如在问候与寒暄这一章,通过对比中西方人们见面时的不同问候方式,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课程设置了东西方语、国家大剧院、电子小说、有声读物、视频教学等栏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四)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色资源库。按照英语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课程整合了大量英语资源,包含有新编实用英语课件库、英语过级试题库、听力素材库、文化资源库等。学生可登陆网页自主在线学习,并通过习题自测掌握程度。课程还开辟了各种英语比赛介绍及口语获奖视频,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笔者在所在高职院校做了关于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用户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问卷设计贯彻了杜威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即学生不是去适应网络课程,而是网络课程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成为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平台。问卷对象随机选取了大二年级文科和理工科各4个班级,选择理由为此类学生较一年级学生英语学时长、专业背景更丰富,意见更具代表性。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对大学英语网路课程的总体评价;第二部分为建议搜集性问卷。问卷下发489份,有效回收423份。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对英语网络课程十分了解的人占16%,了解的人占19%,大概了解的人占31%,而处于听说状态的人占20%,从未听说的人占到了14%。经常使用英语网络课程的人仅占15%,偶尔使用的人占50%,使用过一两次的人占17%,而有18%的人从未使用过。使用英语网络课程课件的人高达60%,习题学习的人占39%,其他资源如电影小说讲座等鲜有人问津,资源闲置率高。对英语网络课程满意的人只占49%,认为一般的人占36%,有15%的人评价不满意。学生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教学资源呈现方式单一。2.课外资源不够丰富。3.教学资源整合度欠缺。4.缺少深度师生互动。5.课程操作缺乏便捷性。
在调查中,学生建议教学资源的呈现需求应多样化,除文本呈现外,还应增加教学视频、模拟动画、多媒体课件和游戏学习;课程应包含文化、经典影视资源、英文学习讲座、实效英语新闻链接、英文学习网站链接和专业英语等内容;建议整合资源方法,学习文本和视频录像同步,ppt放映和视频录像同步,课文讲解配备文化知识介绍,听力练习和口语训练同步及在线测试配评分答案;互动平台可拓展BBS、网络聊天室、QQ群、EMAIL和留言板;建议课程操作设置包含:信息检索、使用指南、课程导航、分类标签、超链接和定期更新网页等内容。
(一)网络课程的资源设计缺乏学生基础。很多教师均为初次接触网络课程建设工作,缺乏经验,加上设计和开发周期短,资源开发和建设往往从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出发,而非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收集并整理学生意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对网络课程建设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1]
(二)网络课程的应用推广缺乏推广性策略和制度性保障。在全日制高职高专院校,多媒体课堂是主要的教育模式。学生对网络课程感觉新鲜,如果没有教师有效地宣传和推介,学生很难真正地接受并运用网络课程,将其作为日常学习必要的工具。[2]另外,完全靠学生自觉学习并不能保障网络课程地位的稳固性,给予其制度性保障,使教师和学生“有法可依”,是网络课程在我校生根发芽的必要措施。
(三)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缺乏资源储备和技术支撑。网络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广阔的资源储备和深厚的技术支撑。目前,很多网络课程的开发没有形成规模性团队,往往只限于个别教师或个别教研室孤军奋战。资源储备需要教师调集广泛人力进行学生调查,依据其资源需求,花费大量精力搜集整理信息,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的奖励措施,是很难保证网络课程逐步成长壮大的。[3]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网络和多媒体各自的技术制约,如网络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和传输能力无法满足高效和高速的要求,造成一些多媒体形式资源在网上传输速度慢,还有一些多媒体形式无法上网,再加上资金投入困难等因素,使得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无法达到最优化处理。
(四)网络课程建设者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网络教育是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新型教育模式,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石。如果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化理论培训,在网络课程建设实践中,就难免受限于传统教学思维,重视“教”而轻视“导”,缺乏师生互动现象。
(一)以网络媒体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为出发点,对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进行甄选和优化配置。网络课程建设应选取哪些教学资源,如何配置更为合理?资源库要避免变成多媒体教材的“书本搬家”和“课堂搬家”。应拓宽甄选范围,可采取购买、自制、链接名校资源、知名网站等方式收集精品资源。针对学生意图学到专门用途英语的动机,可启动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建专门用途英语专栏,如汽车英语、财会英语、旅游英语等。应经常性地和兄弟院校网络课程建设人员进行研讨,交换资源,互通有无。[4]另外,应明确教学资源的配置思路,即建成以助教系统、助学系统、自测系统为相互支撑的网络配置。在教学资源的表现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注意力特征。学习者在计算机上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远远低于在教室授课的时间。因此,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应鲜活有趣,以虚拟实验,仿真课堂,趣味性游戏学习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二)整合多媒体传统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提高网络课程利用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功能和使用方法的专门培训,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相关宣传。否则,学生会不敢将时间花费在网络课程上,造成网络教学资源的闲置。教师应整合传统课堂和网络课程教学。在传统课堂上,适当同步播放网络课程,立体直观地解构教材中的知识点。同时,可通过网络课程发布作业,学生在线提交作业,教师在线答疑。采取这些措施,可将网络课程的第二课堂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逐步扩大网络课程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网络课堂设计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网络课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能只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学习的方法。为此,课程设计要凸现教师在创设情境、组织合作学习、指导任务案例、反馈学生问题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首先采用网站建设和部分学生测试运用并举的手段,要求学生以留言板、E-mail或BBS等方式提出反馈意见。还可以通过统计课程网站的点击率,了解网络课程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其次,网络课程建设要对学生多些人本关怀。教师与学习者要多些生活中的交流,比如建立在线英语角、语音聊天室等模块,让学生感到网络课程学习,并非只是人机对话。在话题选材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愿意打开心扉。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可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促进学生人格在情感体验中得以完善。
(四)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注重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应用性。开发网络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任何学生,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都能学到知识。网络课程要有明确的导航系统,防止教学资源无序堆积,搜索繁杂。首先,应在课程网站的首页添加“说明书”,对教学资源的组成、分类、功能、使用方法等进行简介。其次,在不同的教学资源页面,可建立前后相关知识点的超链接,防止频繁访问导航页面带来的不便,还可以方便学生在学科内部、学科领域间横纵向拓展知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完整性;同时要保证页面链接的有效性,防止无关信息的干扰。还应设置课程内容检索系统,帮助学习者快捷查找需要的信息。总之,网络课程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一切设计以考虑有效节约学习者的时间和精力为原则。
(五)完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团队,加强建设人员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英语网络课程建设的团队除配备英语教师、网络信息技术人员及美工设计人员外,同时还应增加信息调查员。英语教师负责资源收集、课程设计、教学规划,网络信息技术人员负责网页制作、维护和更新,美工人员负责图片和色彩搭配,信息调查员要深入学生之中搜集意见。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理论和实践上的培训,让英语教师懂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人员懂心理学、教育学,让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培训形式上,要大胆借鉴外校经验,组织教师外出取经;也可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或召集本校有经验的教师召开交流会。
(六)健全网络课程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为网络课程的发展壮大提供制度性保障。首先,将网络课程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建立每位学生的网络在线学习档案,学生凭帐户密码进入系统学习,完成听力练习、习题自测、英文小说阅读等任务,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将纳入学期末的综合测评成绩中。[5]还可将网络课程设置为公选课,与学生的学分挂钩。其次,添加教师管理方案中关于网络课程建设业绩评比的规定,业绩评比与年终考核以及职称评定挂钩。定期抽查网络课程的建设情况,责罚取缔质次量低的网络课程,扶植和奖励优秀的网络课程。最后加大对网络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保障课程建设人员资金无忧。
高校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运用,多方人员的通力协作,多种问题的思考处理,多年经验的梳理总结。而阶段性的建设反思和意见调查,是课程不偏离以学生为本的初衷,朝着良好方向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1] 柳彩志,王志军.关于网络课程建设的探讨[J].广西高教研究,2002(4):48.
[2] 王淑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英语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52.
[3] 刘胜方,瑞芬.基础英语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不足与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12(4):126-127.
[4] 黄文娟.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思路初探[J].经济师,2010(7):14.
[5] 万颖.高职英语网络课程的功能与实现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