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外语人才培养之互补性思考*——以湖州市为例

2013-04-12 12:33董忆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湖州外语人才

董忆南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湖州地处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快的长三角地区,已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面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考验,湖州积极实行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此作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抓手。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大量的各类相关人才,而外语人才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反过来对高校外语及相关专业(如国际贸易等)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与促进,两者之间具有鲜明的互补性。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外语专业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大力培养适合外向型企业所需的各种人才,是摆在经济部门、教育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拟以湖州市为个案,就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地方高校培养外语人才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在综合归纳的基础上,作出一定的理论探析。

一、湖州外向型企业现状及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湖州市工农业生产总产值(GDP)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达1 034.9亿元,其中进出口总值55.88亿美元(折算人民币约为380亿元),占当年湖州市工农业总产值的36.7%,比上年增长31.1%,而其中出口商品产值为49.01亿美元,至2008年底湖州市(包括三县二区)共有1 786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涉及到轻纺、服装、机械、机电、商贸、加工、农副产品、休闲旅游等多种行业。其中全年进出口贸易额超1000 万美元的企业有107 家,超2000 万美元的有56 家,超1 亿美元的大型外向型企业有5家。[1](P41-152)这说明湖州外向型企业已成为湖州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占有重要的经济比重和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2009年,湖州的外向型经济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2010年后在全国经济形势复苏提升的背景下,湖州外向型经济走出困境,再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2012年湖州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87.37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增幅为56.4%。[2]

在湖州众多的外向型企业中,我们从区域、行业、规模、产品、产值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课题组选择了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港集团公司、湖州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美欣达印染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七幸实业有限公司、浙江石井富兴针织有限公司、湖州二轻机械总厂、湖州翔顺工贸有限公司、浙江洪波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安吉马斯特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等10家外向型企业,对它们进行走访或调查,了解这些外向型企业的生产贸易情况,以及企业中现有外语人才的状况,以探究其中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的内涵。据以上10家企业统计,其2009年生产总值达93.72亿元,约占全市工农业生产总产值的9.06%。其中外贸产值以人民币计算为23.02亿元,约占全市出口商品产值的6.92%。至2010年7月底,以上10家企业中的职工及管理人员共计9 878人,其中具有高校外语专业及相近专业学历者共计85人,约占以上10家企业全部员工的0.86%。在看到湖州外向型企业中外语人才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在调查走访中也发现一些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现行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之间缺少有机的交流联系,因而呈现互不协调、各行其事的状况。这种状况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外语人才就人数而言总量偏少、需求矛盾突出。从我们调查的10家企业来看,现有职工人数近万人,而具有外语专业及对外语水平有一定要求的相关专业的学历者仅为85人,所占比例还不到1%。这与湖州外向型企业的整体规模与发展趋势极不相符。

这种情况从湖州地方两所高校的招生数也能反映出来。湖州目前有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地方性高校,他们承担了地方各类专业人才最主要的培养任务,其中自然包括了外语人才的培养。据湖州师范学院2012年招生计划显示,共招生4 356人(含二本2 356人、三本2 000人),其中招收外语及相关专业学生为550人,占全部招生数的12.6%。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共招生2 561人,其中招收外语及相关专业学生为469人,占全部招生数的18.3%。①具体数据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2012年招生网;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招生网。

从以上招生情况,结合湖州外向型企业在整个工农业生产总产值中所占比高达36.7%考虑,招生数量显然较低。再联系其它一些因素,如湖州师范学院大部分师范类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各中学与小学担任教师、湖州本地高中毕业生报考两所地方高校人数总量不多、湖州籍高校毕业生回家乡就业或发展的总量偏少等诸多实际情况,外语及相关专业人才从数量上说还总体偏少,与湖州迅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尚有相当距离。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也发现,湖州外向型企业中的外语及相关专业的人才中,超过2/3以上是从外省外地招聘而来,这种情况也从另一层面印证了湖州外语人才尚有较大需求。

二是高校外语教学的内容急待改革。外语人才的培养,现阶段主要依赖于高校的相关专业。而从湖州两所地方高校目前外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尽管近年来加大了改革力度,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但与迅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的社会环境和外向型企业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或差距:其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高校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专业课程设置相关文件规定的束缚,加上师资力量更新上的滞后性,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机动的课程设置或调整相关课程。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涉外专业,大一年级学生的周课时达到了25节以上,但涉及到外语教学的课时仅为4-6节。而且学生在升入大二、大三以后,外语教学的课时更是减少到每周2节。其二,在教学目标上,实际的教学过程常常受到外语考级考证的制约。在目前的情况下,外语等级证书在学校的考评检核中,在学生获取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应聘就业中,乃至教师的考核晋升与学生的评奖评优中,均占有极大的比重,有时具有一票否决权。因此,外语教学总是围绕着考级考证展开,而考级考证的内容又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存在较大距离。因此,许多企业反映所招聘的外语人才进入单位后,一般都难于迅速胜任相应工作,必须有相当的磨合期。其三是高校目前的外语及相关专业所用的教材,与社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如高校教材编写出版的周期长达四五年乃至近十年的时间,与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随时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很难适应。再从教材的适应性看,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急剧变化,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特色化,统一教材很难跟上这些变化的步伐。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一些高校教师和许多企业的负责人对此深有同感。

三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亟待加强训练养成。在走访调查中各企业普遍反映,近几年招入的外语及相关专业人员理论知识具备,实践能力有所欠缺,适应期较长。在对近3年毕业生的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总体评价时,对“外语能力”一项的满意率为28.2%,比较满意率为43.7%,二者相加为71.9%,是所有14个评价项目中满意与比较满意率最低的一项。此处的“外语能力”,实际上即为毕业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说明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尚有加强之需要。

目前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内主要是采取设置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实训实践的机会、适当延长见习实习时间、密切校企之间的交流联系等方式方法进行,应当说有一定的收获与效果。但这些举措也常常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由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使得用人企业在引进他们后还须化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或指导。我们了解到这个熟悉期由于各企业情况不同而各异,但一般均在三个月以上,有的甚至长达一年。

四是高校在专业教学中不可忽视思想素养的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外,良好的思想道德、认真的敬业精神与踏实的工作态度,也是企业注重与考察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对此有更高要求。从调查走访中了解到,湖州各外向型企业的管理层对近几年引进的外语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在工作态度、劳动纪律、同事关系等各个考察点,大多给予优秀或良好的评价。这些反映说明学生在校期间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在调查走访中也发现在思想素养的培养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高校在道德纪律教育上加于重视与改进。如对工作环境与劳动报酬的期望值过高、敬业精神不夠、缺少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劳动纪律松懈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只占少数,有的只是极个别现象,仍应引起重视与反思。需要在多方面的协同与努力下,给予改进与提高。

二、地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考

作为地方性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紧密联系湖州经济文化现状、外向型企业的发展方向、新兴行业的兴起与展望、外语人才的需求与要求等诸多因素加以考察。同时又必须结合学校本身的现有条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思考,以不断改革创新的积极态度,扬长避短,与时俱进,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的未来建设者。为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革设想:

一是,在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上大胆创新,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社会需求的各类外语人才与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中国“入世”以来对外经济贸易飞速地发展,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以往语言文字方向和师范性方向,转至经济性与应用性方向。如今社会大量需要的是既有一定的外语专业知识,又具有其他有关学科如法律、新闻、经贸、化工、通讯、医疗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创新能力、公关能力、能够处理复杂事物的复合型人才。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报关、报检和业务洽谈能力,而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接待、导游和沟通能力。作为地方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联系十分紧密。在2008年湖州市49.01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如按进出口的国家与地区分计,美国以10.32亿美元占总额的21.06%,欧洲以15.70亿美元占总额的32.03%,因此英语人才仍是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主体。但是同时也应看到,湖州的进出口贸易对象中也不乏西班牙、土耳其,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发展中国家,而且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正呈不断扩展的趋势。说明在地区性外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小语种外语人才严重匮乏。随着湖州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加大此类外语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从湖州市2008年出口商品的构成来看,其中纺织原料及制成品出口占24.45美元、化工产品出口占4.74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占22.40亿美元,农副产品出口占6.82亿美元,以上4项占了湖州整个出口贸易总量的66.9%。所以未来几年湖州地方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方向,应该与以上4项相关企业密切结合与联系,开设与相关产业有关联的基础课程,培养出适合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二是,师资力量的改革与教材改革。师资力量是引导外语人才培养走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师资力量的改革也是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首先要完成师资“复合型”的转变。地方高校在师资引入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具有多专业学位的外语类师资。同时,还应对现有的普通师资进行“双师型”的定向培养,促使普通师资尽快完成“复合型”的转型。在师资转变的同时,对于传统教材内容的改革也刻不容缓。传统教材强调基础知识的编写特点,常常会忽视学生将来所从事行业的专业性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为让这一普遍的教学现象得以改观,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在不脱离传统教材的的前提下,更多地结合地区与行业的特点,开发出相应的专用教材和补充讲义。近年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尝试由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编写校本教材、实训手册和实训讲义,把专业操作能力放在了教学的第一位,已取得相当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是,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锻炼。当前,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带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理论水平常常远超其实践操作能力。要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高校应增加实践课时在总课时当中的比例,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适当延长实践时间。同时要安排专职的实践课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内容、形式、评估等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得到充足的锻炼机会。其二,高校应该加大投入,做好校内外实践场所的建设工作。校内可建立与其专业相关的实训室、模拟训练基地、网络实验室等,以及做好“创业园”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校外可与有条件的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利用企业在软硬件方面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更为真实的锻炼环境。其三,高校还应利用不同的办学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在不少高职院校中,已形成相当规模与影响的定向式培养或者订单式培养。这些培养方式不仅弥补了普通高校毕业生专业操作能力不强的劣势,而且减免了企业在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可以说是校企合作方面的非常典型的成功范例。

四是,注意加强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少企业在树立企业形象以及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都把员工的思想修养以及职业操守放在了第一位。对于以造就外向型经济所需人才为己任的外语专业而言,更应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

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以适应将来就业的要求与学生的继续发展,高校必须建立起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工作领导这样一个立体式、多层次的教育体制。基层学生工作者应该深入到学生的群体之中,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经常交流,起到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校还可以开设一些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课程或讲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来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团队合作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知识生产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必须从目标、体系、内容、方式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大量造就具有某种外语专业知识与能力,又具有广泛的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知识,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复合型人才。

[1]《湖州年鉴》编纂委员会.湖州年鉴2009[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

[2]湖州市统计信息网.2012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03-12.Http//www.hustats.gov.cn/hustats.

猜你喜欢
湖州外语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大山教你学外语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