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恩 嘉
(河西学院 体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赛马是藏族民间最古老、最盛行的竞技活动和娱乐方式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独特的竞技娱乐活动,它有其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是藏区一项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凡有传统节日必有赛马表演,深受藏族人民喜爱。
天祝藏族自治县每年藏历七、八月间都开展一年一度的赛马活动,成为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个新旅游项目,带动了天祝的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游客体验、享受藏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
中国民间赛马发源于生活在我国北部的游牧民族, 《左传》上记载:“翼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这里的“翼之北土”主要是指我国甘肃河西走廊、酒泉敦煌等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居住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以草原为主,适合马匹的生长[1]。自古就是游牧民族居住生息的乐土,民间赛马文化也从此逐渐壮大。
我国很多民族有着悠久的赛马习惯,仅在西藏,赛马就有很多节日,最为有名的还是江孜达玛节、藏北赛马会、当雄赛马会、定日赛马节等。另外,东北三省的满族,云贵的水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的蒙古族等都有自己的赛马传统节日。蒙古族更是被称为“马背民族”,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是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另外,其他很多民族在驯化、养殖马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民族赛马形式。 由此可见,赛马在我国各个民族中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只要相关政策与法制健全,民间赛马这一运动在中国一定会有着广阔的发展与价值。
从古至今,马与藏族人民的物质追求和精神渴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马的感情,藏族人民是浓烈的、醇酽的,马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马是牧人心中的生命,藏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放牧、远行、婚嫁迎娶,都要骑上自己心爱的马。赛马作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最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在天祝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天祝藏族自治县民间赛马会这项传统体育活动已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在赛马会期间,要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外省市的歌舞团、杂技团等也来会演助兴,给广阔、静谧的扎西秀龙大草原增添了无限欢乐。
我国的赛马民族传统项目,都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当然天祝的赛马运动的健身特点也不例外,可是与众不同。每当赛马时,骑手以优美的姿势在飞奔的马上刹那间完成一连串高难度动作,这样就对骑手的身体素质、灵敏、柔韧等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每当赛马时,政府都要统一组织骑手进行一个月的身体素质、灵巧、柔韧的训练,要进行二公里跑、力量、三角障碍等训练项目。这样一来,起到了使骑手们“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作用,这与其他地方赛马运动带来的健身性是无法比拟的,这一特点使其成了藏区牧民健身的重要途径。
天祝赛马作为传统娱乐活动,其中包含了天祝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倾向,作为这样一种文化活动,天祝人民把这样的文化盛会作为自己身心的一次享受,以娱乐的形式将自己民族的一种传统竞技文化继承下来。
赛马所体现出来的娱乐性,不仅是跑马速度赛,更多的是各项与众不同的竞技类活动,比如走马速度接力赛,将骑手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每次三队进行比赛,每五人分为一组,骑马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各排头骑手各拿一根接力棒。赛马开始后,各骑手听见枪声后开始驾马跑,跑至500米终点绕过标志物后跑回本队,将接力棒交给第二个骑手再跑,直至全队走马跑完,先完成的时间最短的队为胜。如果赛马途中或交接棒时掉下棒的,下马原地捡起来再继续驾马跑。走马接力赛体现了藏区人民更高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娱乐性的生活追求。在赛马会期间,群众因为各项赛马活动的精彩表演而达到了身心娱乐的目的。
藏族赛马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从审美性的角度看到民族体育,以表象和形式为美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情趣[2]。以骑马拾哈达来说,骑马拾哈达的艺术表演在其他地方的赛马中已经看不到了,可在天祝依然可见,骑手在飞奔的马上霎那之间完成一连串拾哈达的高难度动作,仿佛有耍魔术般的感觉,令人眼花缭乱,洋溢着美丽的气氛,让你聚精会神,暗暗称奇,如读一首热情澎湃的诗。
很多少数民族都很喜爱马,但马在藏族人民心目中是最亲密的伙伴,是心中的生命。藏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放牧、远行,特别是婚嫁迎娶时,不坐那些名牌小轿车,但必须要骑上自己心爱的马。在结婚主日子那天还要进行赛马活动,以赛马来祝福新婚人。赛马更是藏族人民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藏族地区不仅处处有赛马活动,而且四季之中的很多节日都由赛马唱主角,为节日增色不少。可以说凡是大型的节日或喜庆,赛马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藏民族的一个极具特色的民俗,赛马已成为古往今来最持久、最普遍的群众性活动,并由此创造了藏民族世俗文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赛马文化。
众所周知,人具有信息交流和交往需要,通过赛马会的举办,在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交往方面具有着重要价值。表现在:一是赛马会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活动方式活跃农牧区,搞活农牧区商品流通,增强农牧民商品意识,推进农牧区商品经济发展。二是赛马会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传统表演项目,吸引了大量外来参与者,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打破了落后地区民族长期闭关自守的陈规陋习和小农经济模式。三是在赛马会期间广大牧民群众亦可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
赛马会将邻近县城的群众集中在一起,对于一直从事农牧业的广大群众而言,民族节庆活动将他们置身于另一番天地,许多新鲜事物也许之前闻所未闻。但在这一集会上,他们接触到了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而且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强烈的追求这些现代文化的欲望、要求和社会行为。因此,他们的社会化程度较过去大大地提高了。这种文化的传播打破了人们所处社会生活的一切孤立状态,不仅使个人及其行为社会化了,而且使整个群众活动愈来愈靠近社会。总之,人们的社会活动依靠文化传播的程度越来越高,其社会化程度也就越来越强。
赛马是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个重大的民族节庆活动。通过运用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将本民族的风俗、伦理、道德以及宗教文化宣扬出去,来加强社会机制、维护社会的稳定。段继业先生在《青海社会文论》中提出:“在行为规范上藏区文化更信任习俗,更着重禁忌和民间信条,强调自律。”[3]天祝赛马节迎来了四海的宾朋,东道主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使赛马会有序进行下去。多数参与节会人员会为自己的行动负责。在尊重本民族节庆的同时,也会尊重外来宾客对天祝的看法和印象。便自觉地维护起本民族的那份荣耀,而且在多数人的感念里总是以本民族的形象为最重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做出格的事情。
赛马运动是藏族最古老、最盛行的竞技和娱乐方式之一,从产生起便深深植根于神州大地,并在传承与演变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马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生命,是福佑百姓事事成功、吉祥如意的神灵象征。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赛马运动对天祝的促进作用。
赛马运动是人们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人马配合表演为形式、体育运动为载体的一种对赛马文化进行诠释的文化活动,是人们对马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的外在行为表达。民俗传统不仅统一着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维系着群体或民族的文化心理,通过赛马运动使广大民众体验到藏民族一定程度的亲切感、归属感和欣慰感。天祝赛马运动不仅能促进天祝赛马文化的传播,更能促进天祝赛马文化的传承,它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赛马文化,通过对马文化的挖掘、整理,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赛马运动所承载的藏族文化内涵和意义,加深了人们对天祝赛马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赛马运动在天祝由最初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的一种娱乐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通俗化、大众化的集娱乐、竞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俗体育活动。现在的天祝,每逢重大节日赛马会对当地人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当地的村民以赛马会为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带动了天祝旅游和经济的发展。赛马运动这种文化产业,依托旅游业这个巨大的载体,结合地方经济,走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任何一种传统民俗活动都有它的心理动机和功利目的。在科技不发达的农耕时代,人们对赛马运动和马文化表现出的是一种以自然力为主因带来的生存意识,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人们无力改变其生存状态和无法应对天灾人祸,不得不寄希望于神通广大的神物,通过赛马运动这种外在的形式以求实现其愿望,这一时期的赛马运动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现代生活的巨大变化改变了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环境,人们的观念也逐步更新。赛马活动的表演内容不再只限于传统形式的偎桑和祭祀仪式,而是开始出现在人欢马跃的各类娱乐项目和竞技类比赛,在表现内容方面也突破了原有的宗教、祭祀内容的局限,如今的赛马会既是一种文化和感情的交流,又是一种社交的需要。不仅注入了传统的民间马文化的各种形式,而且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给天祝赛马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在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赛马运动不再是一种传统的封建迷信活动,而成为一种集喜庆、娱乐、竞技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民俗体育活动,同时它也成为一种新的藏区文化。
天祝赛马是天祝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藏族人民竞技和娱乐中绚丽的花朵,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征程,为人类的发展起到了任何事物都不能代替的作用。当年举办赛马大会,是为了纪念十三位华锐精英,展现藏族先民们不屈于压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反映了藏族先民们渴望英雄、希望统一、追求和平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良好愿望。今天,赛马会使人们在一定规则和体育道德规范的约束下,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传承藏民族灿烂的文明,展现各民族的生活激情,推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马的嘶鸣和奔驰的蹄声一遍遍地从华锐草原掠过,会激荡起藏民族特殊的赛马文化情结。
参考文献:
[1]吴明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游戏及其文化教育功能[J].民族教育研究.2006,(5):46~47.
[2]尹恒.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美的特征[J].民族大家庭.2006,(04):81~83.
[3]高娃,巴音道尔吉,袁晋.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1~113.
[4]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