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ofstede文化价值观维度理论的汉英习语对比研究

2013-04-12 06:08王丽皓
关键词:汉英习语集体主义

甄 琛 王丽皓

(1.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0 引言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过程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学者们对于汉英习语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高霞,2001):汉英习语的宏观对比研究、汉英习语的微观对比研究、汉英习语的翻译问题、关于汉英习语语源及词典编篡的研究及汉英习语的教学研究。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对于汉英习语的研究甚多,但未有学者根据文化价值观来对其对比分析。本文根据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Hofstede(2008)的文化价值观维度理论来分析汉英习语的差异及造成其差异的文化根源。本文所要比较的英语习语是指西方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习语。

1 Hofstede的五个文化价值观维度

Hofstede是欧洲跨文化交际学的杰出代表。Hofstede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调查研究IBM等跨国公司雇员所持有的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总结出民族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文化价值观维度:这五个维度分别是: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男性倾向与女性倾向(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Versus Short-Term Orientation)。

1.1 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一个社会对组织机构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情况所能接受的程度(Hofstede, 2008)。高权力距离国家对权力和身份地位更加尊重,权威人士做出的决策是必须服从的,不管对于接受者来说它们是否是有意义的决策;而在低权力距离国家,上层决策通常是基于理性论证和事实情况,而且常常会受到质疑。

1.2 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对不确定和模糊态势所感到的威胁程度(Hofstede,2008)。高不确定性规避社会强调建立正式的规则,以保障职业安全;低不确定性规避国家的人民喜欢冒险,尝试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1.3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是指一个松散的社会结构,其中的人们都只关心自己和最亲密的家庭成员;而集体主义则是在一个紧密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分为内部群体与外部群体(Hofstede,1980)。个人主义国家强调的是个人的目标、个人的主动性和个人成就;而在集体主义社会中,更关心的是集体目标,社会群体被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4 男性倾向与女性倾向

男性倾向与女性倾向是指社会中“男性”价值观占优势的程度,其反面则是“女性”价值占优势。男性倾向国家的典型表现就是崇尚自信、竞争和坚定的态度,喜欢具有挑战精神和竞争意识的环境;而女性倾向的国家强调富有同情心和温柔的态度,更注重良好的关系和合作精神。

1.5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是指一个民族对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价值观。长期取向国家明显倾向于过去与未来的延续性;短期取向国家关注的是眼前和中期效益。

2 Hofstede的文化价值观维度理论下的汉英习语对比

2.1 汉英习语中的权力距离

中国人较为崇拜权力,有潜在的、较为强烈的权力追逐欲,这主要源自于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影响和帝王将相潜移默化的作用(闫文培,2007)。人们在潜意识中的等级观念是相当强烈和顽固的;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尤其是未经历封建制度的美国人对权力的追求欲望远不像中国人那样强烈,他们的权力欲已大大淡化。例1和例2分别体现了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汉英习语中的反映。

例1:人微言轻。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例2:Six feet of earth make all men equal.(墓穴之中,人人平等)

We live by laws not be example.(我们是以法律而不是榜样而活着)

对于权力距离差异的表现不仅仅在官场和职场上,也表现在家庭中。在封建意识浓厚的中国古代社会,晚辈绝对服从长辈,对家族和长辈只能言听计从,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而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自小就被灌输自立和自食其力的思想,父母年老之后也不需要儿女的过多照顾。例3和例4分别体现了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汉英习语中的反映。

例3:父母在,不远游。

百善孝为先。

例4:Let every tub stand on its own bottom.(人人当自立)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

2.2 汉英习语中的不确定性规避

受传统的儒道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范金玲等,2010)。中国人总是回避竞争和冲突,有强烈竞争意识的人常被指责为“好表现”、“出风头”。中国人认为竞争充满了不确定性,最后结果很难知晓,竞争获胜未必是件好事;而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喜欢竞争,在美国尤其如此,“好出风头”被普遍接受(关世杰,1995)。例5和例6分别体现了不确定性回避不同的价值观在汉英习语中的反映。

例5:枪打出头鸟。

出头的椽子先烂。

例6: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吱吱响的轮子会得到油)

If the hen does not prate, she will not lay.(不咯咯叫的母鸡不会下蛋)

2.3 汉英习语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在汉英习语中,Hofstede(2008)的跨文化价值维度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维度表现最为明显。在中国,数千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儒教、道教、以及佛教历来强调“以和为贵”、注重人情亲情和团结友爱的传统,是导致中国人看重和依赖家庭、团体和社会力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西方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个人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个人的权利、隐私等被摆在他人、集体、国家之上,绝对不可侵犯。例7和例8反映了汉英习语在这方面的差异。

例7: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一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

例8:Man does what he can,and God what he will.(人做他能做的,上帝做他愿做的)

Every one fastens where there is gain.(每个人都盯住利之所在)

集体主义不仅表现为注重整体利益,还表现为爱面子。中国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反映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在对人要有雍容恭顺的态度,和气温良的风度和谦和忍让的性格,力求凡事要留有余地,给自己和他人留有面子,有碍脸面的事尽量避免(范金玲等,2010);在西方英语国家的传统道德中,一方面认为名誉很重要,人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但只要自己不危害社会和他人,不违纪违法,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并不重要。例9和例10反映了汉英习语在这方面的差异。

例9:人怕不要脸,树怕剥掉皮。

舌刀不用铁,杀人不见血。

例10:Sticks and stones may break my bones,but words will never hurt me.(棍棒石头可能打断我的骨头,但话语决不会伤害我)

Hard words break no bones,fine words butter no parsnips.(粗话无害,甘言无益)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还体现在处理隐私方面。在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氛围里,朋友间相互接触,没有太多的隐私,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规矩的、有道德的人是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的;在西方英语国家,个人隐私神圣不可侵犯,受个人本位价值观念的影响,英美人士十分重视个人的隐私,故年龄、收入、宗教信仰以及私人住宅等均列入个人隐私范围。例11和例12反映了汉英习语在这方面的差异。

例11: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例12:Mind your own business.(少管闲事)

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英国人的家是独立王国)

2.4 汉英习语中的男性倾向与女性倾向

在中国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儒教的“男尊女卑”思想在中国盛行,中国人的男性中心主义观念是相当浓烈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严重的重案轻女的倾向;基督教的教义认为“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受此影响英美等西方英语国家同样是男性倾向国家,但在女权运动的影响下,他们的男性中心观念仅仅表现在社会生活中,而在家庭生活中,女性并没有低人一等,在社交场合,西方社会更是尊重并践行“女性优先”的原则。例13和例14反映了汉英习语在这方面的差异。

例13:女子无才便是德。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例14:He that would thrive, must ask his wife.(谁想发财,就请教妻子)

He who does not honor his wife, dishonors himself.(不尊重妻子的人就不尊重自己)

2.5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越是古老的国家,就往往越看重历史、看重过去;越是年轻的国家,就越是眼光向前、看重未来(闫文培,2007)。中国人对自己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强烈的自豪感使得他们常常回顾过去,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南;而在西方英语国家,如美国,人们的思想不那么保守,更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他们是行动取向,鼓励人们通过做事来实现自我价值。例15和例16反映了汉英习语在这方面的差异。

例1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例16:Action is the proper fruit of knowledge.(行动是知识的巧果)

Saying is one thing and doing is another.(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长期取向的国家的特点还体现在人们经常有忧患意识,注重历史,担心未来;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英语国家是短期取向的国家,他们注重当下,强调及时行乐。例17和例18反映了汉英习语在这方面的差异。

例17: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例18:Gather roses while you may.(当你能摘得玫瑰时就要摘下)

He who sleeps all in morning, may go a begging all the day after.(上午睡大觉的人,可能下午还要去乞讨)

3 结果与讨论

综上,我们研究了汉英习语的在五个价值观维度方面的差异,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英习语的差异是有文化价值观根源的,而文化价值观的根源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2009)认为:文化的差异是文化的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造成的,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世界观、宗教、家庭、历史等方面。根据Samovar的观点,笔者认为,以上讨论的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价值观的差异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根源:地理环境差异、社会历史差异和宗教信仰与世界观差异。

3.1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文化是指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文化。由于各民族生活空间不同,因而自然环境各方面的差异影响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各有不同。特定的地理文化赋予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河流、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且人们的关系因土地而联系在一起。这培养了人们团结,追求稳定,固守一地的思想。而西方英语国家很多是临海岛国,如英国在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人们出海打渔,冒着很大的风险。这培养了他们自我、敢于创新、渴望竞争的思想意识。这是导致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方面差异的原因。

3.2 社会历史差异

历史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价值观也不同。一般说来,贫穷落后的国家(尤其是非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家)、民族或种族通常都崇尚集体主义精神。这或许是由于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长期以来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滞后不仅造成国家的经济基础薄弱,而且导致个人的能力与机遇极大缩水,使得个人无法与自然和社会做斗争,只能依赖于国家、他人或社会组织的集体力量(闫文培,2007);而发达国家则正好相反,他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看重人,不惧怕自然,认为人应该能够战胜和驾驭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另外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以及近代的灾难和痛苦,使得人们一方面热爱自己的优秀文化、优良传统,同时也不忘用历史教训警示后人。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西方英语国家,他们的历史较短,还没有多少值得他们引以为豪的历史事件,唯一能使他们骄傲的是: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后起之秀,在他们看来,今后永远比现在好,希望在未来。这是造成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差异的原因。

3.3 宗教信仰与世界观差异

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特定的宗教信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中国历来深受“儒”、“道”、“佛”三教的影响(张若兰,2003)。其中儒教对中国人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其“仁爱”、重“礼”的核心思想及衍生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观念对中国社会秩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西方英语国家,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他们把人生看成是赎罪(原罪)和寻求拯救的历程,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他们的世界观是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在社会中的机遇也是完全平等的。这是造成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的权力距离、男性倾向与女性倾向、不确定性规避的价值观差异原因。

4 结语

本文根据Hofstede五个文化价值观维度理论对汉英习语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于汉英习语的如上研究,使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汉英习语背后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的深层结构,为我们在今后更充分地研究跨文化交际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

参考文献:

[1]Hall. E. The Silent Language[M].Doubleday & Company, Inc,1959.

[2]Hart. W. Interdisciplinary influence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A citation analysis of the Intercultur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J].IJIR 23 (4),1999.

[3]Hofstede, G. Cultures Consequenc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

[4]Larry A.Samovar & Richard E. Por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6th ed[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9.

[5]范金玲,余洪源,莫竹竹,邹蕾,罗涵.浅析英汉习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0,(1):69~73.

[6]高霞.汉英习语对比研究综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193~196.

[7]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8]李建军,李贵苍.跨文化交际[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9]李芳,索凯峰.试论英汉翻译中习语的文化语境及其差异[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7):49~53.

[10]闫文培.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文化及语言对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张若兰.英汉习语的特点及其文化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90~92.

[12]钟鸣.中西方谚语对比研究中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异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0):75~77.

猜你喜欢
汉英习语集体主义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