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艳 华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时代进入了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高校的变化和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体制的变革和创新,高校教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它不仅体现高校教职工个体心理发展的状态,也体现高校整体发展与管理状态。特别是在这个“管理时代”的今天,探索高校教职工人际关系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校领导完成学校管理与教工沟通交流的核心,对高校管理人员及其与教职工关系的研究,是高校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有利于帮助高校改善内部管理体制。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得到满足后,就产生了社会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与人交流,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信任、友谊和帮助。高校行政人员处于工作的中间环节,完成上传下达的工作任务,每天接触各种工作性质的教职员工,他们更需要领导和教职工的友谊、帮助和支持。因此,每个行政人员都有与教职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人际关系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首先人际交往是人们正常的心理需求,缺乏人际交往,会让人的不良情绪增加,影响工作的热情。高校行政人员是高级知识分子,对人际交往的需求的层次应该更高,即对社交需求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高,如果这方面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必将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强大动力,表现出持久的干劲,自身潜能得到充分挖掘。高校行政人员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拥有彼此信任的团队,就能保证心情舒畅,从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西奥多·罗斯福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要与人交往,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要实现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取决于你同他人合作的程度,与他人的合作越好,社会空间越广阔,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一,外表吸引。古话说“人不可貌相”,即在社会交往中,不能以貌取人。从人的外表无法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涵养、世界观和能力水平,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初次相识外貌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因为外在美可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人们会先接受你的外在美,从而产生喜爱的感情。
第二,需求互补吸引。需求的互补使行政人员在与教职工交往过程中都能获得交往需求的满足,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个性与能力吸引。行政工作人员良好的性格能使教职工产生亲近感,双方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性格而论,具有诚实、正直、幽默、谦虚、热情的性格品质的人更具有吸引力,其人际关系也会更好;从能力来说,领导和教职工对聪明、有才华、能力强的人更容易产生信任感,也会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第四,时空接近吸引。这主要表现在交往的距离和频率上。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应提高与领导和教职工交往频率,使双方更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人际交往。那么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标准是什么呢?
第一,交往的广泛性。高校行政人员与教职工应保持广泛和普遍交往。如果一个行政人员与教职工的交往很少,那他就很难形成一个积极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便很难拥有和谐的交往环境,所以高校行政人员要有意识地建立、维系自己与大多数教职工之间的友好关系。
第二,交往的相容性。高校行政人员应具备宽宏、容忍、承让这类良好的人格品质。在交往中这种品质能够淡化分歧, 减少摩擦,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刚者易折,柔则长存。我们应该学会完善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情绪,莫过度任性而为。宽容待人是做人的一个基本素质,这就要求行政人员对教职工的长处不嫉妒, 短处不歧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不仅能使自己在锻炼中不断成长,而且能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更有利于行政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第三,交往的情感性。情感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良好的情感氛围是人际关系好坏的重要标志。行政人员与教职工在交往中是应努力建立以诚相待、宽容善良、和谐友爱、互敬互助的良好感情氛围。
第四,交往要具有建设性。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你来我往,来而不往非礼也, 而是能够有效改善普通同事间的陌生感,同时建立良好的团体氛围,有益于工作, 有益于社会进步。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交往的双方如果态度相近,便容易产生互相亲近、爱慕的感情,形成心理相容的人际关系。相反,交往双方态度不同,便产生疏远、厌恶等情绪,形成心理冲突的人际关系。就是说交往时双方的意愿,是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达成的。所以,高校行政人员要调整好心态,在端正自己的态度的同时,还必须了解人际交往所依赖的各种心理品质,如善于观察交往对象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善于体察交往对象行为产生的动机;善于替交往的对象着想,学会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切实帮助交往对象解决实际困难。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想主观武断地强加于人。所有这些对改善与调整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的运行和管理中属于中间环节,起上下沟通协调的作用。善于处理与环境、他人的关系,是高校行政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也应具备营造和谐的工作空间的能力。那么, 高校行政人员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呢?
第一,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既要了解自我,也要了解交往对象,发现、尊重他人的优势。了解自己是认识他人的前提, 古话说:“设身处地”,“由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进而发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从而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水平。
第二,学会关心、分享、合作。仁爱,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也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所遵循的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倡导公平竞争、提倡实现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能做到先人后己,毫不利己,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拥有一个和谐的团队。
第三,要平等对话, 互相交流。平等对话是互相尊重的体现,相互交流是彼此了解的前提,这也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高校里,行政人员与教职工如朋友般的平等对话,也是营造和谐氛围的基础。
第四,善于运用理智的、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方法处理矛盾。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不和谐,就会产生矛盾。只要人们以一种理智的、和平的、对话的和协商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不和谐的音符,那么矛盾和冲突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作为团队的成员要以团队的共同利益为重。个人要服从集体。所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学会在共同的团体中不断地“磨合”,建立新的团队关系,确定新的共识,使团体成员能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并懂得如何与他人自然相处,形成新的和谐共同体。
第五,利用文化因素影响与教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中国人有含蓄委婉处理人际关系的传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使用一定技巧也是行政人员影响他人行为的基本策略形式。在团队中逐渐形成亲如家人的人文环境也是营造和谐团队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行政人员要时刻关注团队成员的生活状态,及时表示关心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也必将对营造和谐团队起到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不要直截了当地批评,这将使我们的一切努力功亏一篑。另外也要注意表达方式,比如将命令、指责变成建议或令人信服的劝告,也许会更易于让人接受,使人改变自己的行为。
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含糊性和不确定性, 以何种交往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并没有统一的模式, 要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宜,但无论如何,高校行政人员都应该以良好的耐心、持之以恒的热情构建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才会在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状态中度过,自己的工作也会因良好的心态和较高的效率取得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