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2013-04-12 04:22刘秀荣
航海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政治心理

刘秀荣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随着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和信息交流的便捷化,人们的价值观、心理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同样面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在学习、交际和个人发展等方面出现了抑郁、自卑、焦虑、适应不良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变化,二者未能有机结合的状况限制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致使有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成为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乃至高校整个育人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笔者在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揭示当前二者在协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达到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发挥作用,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首先表现在理论基础的差异上。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础的,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其次表现在教育方式的差异上。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课教学、典型报告、讲座、参观和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遵循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结合,主要表现为普遍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而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双方的互动,重视倾听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帮助分析其自身感受,并站在学生角度比较不同方案的利弊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是表现在任务与功能的差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信念,养成符合我国传统文化要求和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道德信念,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还会影响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调控能力,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全的意志,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交际和职业发展的要求,保证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不仅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需要,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参与社会生产,而且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尤其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共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任务和工作目标上有很高的一致性。

其一,教育对象的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主体精神,开发主体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心理保健水平,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可见,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大学生为对象的,都是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二,根本任务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造具备健全人格的学生,通过全面认识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形成崇高的精神境界,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1]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可见,二者的根本任务都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三,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大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主客观世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培养健康上进的心态,养成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对象、目标和任务上的一致性使其相互结合有了可能性,二者的差异性又使其相互结合有了必要性。通过协调两种教育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一共同目标。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障碍

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欠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由“两课”教师和辅导员构成。辅导员多数从应届毕业生中遴选而来,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一般比较肤浅,且大多没有经过心理学专业的训练,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较少,从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以科学的心理健康理论为指导开展工作。

二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力量薄弱。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培训缺乏,发展受限。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背景较繁杂,且人员培训不足、发展空间受限。在一些高校内的机构设置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还处于边缘地位,并且定位不清。

2.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存在偏差

第一,思政课教师授课脱离学生的心理实际。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教法单一、单纯灌输、脱离学生心理实际等突出问题。特别是许多学校的思政课是大班上课,师生难以有效互动,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师生之间无法形成相同的情感体验,自然也就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学生的心灵。[2]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论研究滞后。一些高校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足够认识,教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课程体系建设尚需加强,危机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各地各高校发展不平衡,存在差异性。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不够科学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等问题依然存在,现有的工作力度和师资规模尚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部分工作流程还不够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资源利用率不高。囿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水平,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心理健康问题分级指南,难以通过分级分类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此外,虽然一些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但是对于一些资源的利用还不够(甚至流于形式),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就无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有效对接。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

1.教育内容的结合

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容纳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部分内容,改变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知识讲座”“教育选修课”的现状,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单独支撑高校德育体系的局面。在教学管理上,采取“必修+选修”的方式进行,应要求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必修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内容设置上,要立足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内容。同时,还应针对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大一新生,主要帮助他们认识和调适升学和大学生活带来的心理障碍;对大二、大三学生,主要从学习、交际方面开展教育;对大四学生,应开设就业心理课程,帮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择业就业问题。

2.教育方法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两种教育形式,在教育方法上不尽相同。应充分发挥不同教育方法的优势,提高教育效果,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

其一,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尊重对象的隐私,一般都是以隐蔽、个别的方式开展;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同质性,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面对类似的问题,一些心理问题也具有普遍性。因此,应改变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被动工作方式,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公开的教育方法,利用课堂教学方式将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探讨具有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采用隐形教育方法,注重“移情”“共情”的运用。教育者以平等身份与受教育者进行交流,较多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更加注重相互之间的真诚、尊重及保护隐私。比较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其教育效果则要差一些。因此,在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积极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暗示”“倾听”“陶冶”等教育方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其三,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方法。一是情感教育法的运用。心理科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在认知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体验,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是行为具有持续性的重要动力源。[3]因此,在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要重视发挥情感教育法的作用,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倾听、交流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二是个性差异教育法的应用。心理学认为,个体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性,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倾向,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将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提高教育实效。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这两项工作并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关键。应从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育考核两方面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首先,要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对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包括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4]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有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在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可以说,未来高校德育教师既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熟悉学生成长规律,也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巧,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态势,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除了教师自身要积极学习,学校也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为他们创造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其次,要完善对教育工作的考核。构建科学、完备的考核体系,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知识结构的有效办法。一是严把“进口关”,在引进教师时,就要重视考察其知识结构,保证新进的教师同时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二是掌握“考核关”,重视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性、规范性考核,引导教师自觉提升综合素质;三是敞开“出口关”,对于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不想干事、不能干事、干不成事的教师,应对其进行转岗、辞退处理。

第三,要重视两种教育结合效果的反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要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应及时掌握两者结合的信息,依照一定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价值准则,并遵循严格的程序,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双教育”结合的客观效果进行判断检测[5],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并据此对相关工作进行调整。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心理变化的一项必要举措,应认真分析两者的优势和劣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整合措施,提高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5.

[2]张世和,郝 利,张 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中国林业教育,2007(6) :56-57.

[3]赵清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40.

[4]易晓明.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高校论坛,2009:29.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489-49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政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感受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