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升

2013-04-12 04:22刘晓
航海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全日制硕士导师

,刘晓

(鲁东大学 研究生院,山东 烟台 264025)

一、引 言

实践教学环节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实践质量能否得到保障,既关系着能否顺利实现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也关系着能否充分提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由于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就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方面而言,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还存着不少问题。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源差异性大,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生源质量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中除了直接考入的本科应届师范生外,也有往届生,还有为数众多的跨专业考取的毕业生和非师范类毕业生,生源差异性较大。原师范类毕业生因为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教学实践和相关训练,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均比较强。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因为很少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教育教学实践,对本专业所需求的教学基本技能没有夯实,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即使原专业是师范类的研究生,也因为毕业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提供的实践机会不同以及自身实践意识不同,实践能力也参差不齐。

2.课程设置及教学不规范

课程设置是具体体现培养目标的实体,科学的设置实践课程和规范教学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从目前实践课程设置和教学实际情况看,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因人设课,实践课程设置不规范。因实践课程的师资不足,培养单位常根据教师的需要而不是学生的需要来安排课程,课程设置主观随意性大,把本应开设的实践课程用其他课程代替,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与实践教学相关的选修课程设置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研究生的实践需要。二是实践课程的教学落实不到位。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否遵循实践教学的特征和要求、是否按要求开展了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个人。部分实践课的课程内容的讲授也偏重理论讲述,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

3.实践指导教师缺乏

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素质,同时具备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教育硕士培养师资的特殊要求,是教育硕士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双师型"素质教师比较缺乏,校内的导师大多从学术型导师中遴选,教育理念和教师角色转变还不够,忽略应用性指导。而教学实践单位中的教师,具备较强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参与实践的途径,但能够将教育教学实践升华到一定理论和学术高度教师又很少。

4.对实践重视不够,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从目前培养单位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的认知程度、组织过程、管理方式和实践经费投入等方面看,培养单位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如对实践的定位不准、实践的质量监控环节缺失、实践成绩评定主体不明、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其中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实践基地是完成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检验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场所,是教育硕士整体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的硬件保障。目前,由于培养单位重视不够,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基地建设一直滞后于学生的实践需求。另外,因为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不足,措施不得力,实际操作中未能保障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质量。条件较好的学校接受学生教学实践,给的讲课机会少,而一般的学校或偏僻的教学基地,缺少有效的指导,学生教学水平难以获得有效提升。

三、保障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1.重视优秀生源选拔

首先,应针对考生的专业背景制定相关的生源标准。学科教学方向教育硕士,应该选择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考生;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应该选择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教育职业背景的考生。其次,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尽可能选择有一定师范技能基础的本科师范生,也可以选择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非师范毕业生,通过教育硕士阶段的培养,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复试过程中,注重对考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考核。针对当前考生多报考学术型学位的现象,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优秀生源报考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2.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

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应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教师综合素养与能力提高为核心,合理规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重,注重突出教育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从课程的设计者到课程的讲授者都应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征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理论课程的教学要结合当前教育实际,密切联系课程改革教学现状,突出实践性。教学过程要充分运用课堂参与、专题讨论、分组研讨、模拟教学等形式,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3.实行双导师制

首先,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在高校内选聘学术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基础教育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教育硕士的“校内导师”,同时聘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基础教育师资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其次,加强导师队伍的培养,鼓励校内教育硕士导师到参加实践培训和锻炼,以提高对学生实践的指导能力;加强对校外兼职导师的培养,要把校外导师请进校内,为他们开展理论讲授和学术讲座,使校外导师接受教育硕士培养理念、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时要开展新增的教育硕士校内外导师“岗前培训”工作。通过学习规章制度、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使新增的教育硕士导师熟悉包括实践教学在内的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

4.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一是对实践教学分段进行监控。按照实践的时间和环节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了解实践学生到实践单位后的情况、实践计划的落实以及遇到的问题;第二阶段要检查实践学生的专业实习工作情况;第三阶段要以检查督促为主,要求学生善始善终,做好总结工作。二是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学生的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应从培养院校、实践单位、实践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对象、其他实践同学五个方面共同监控与管理。培养院校要对学生进行鉴定与综合实习成绩评定,培养院校指导教师与实习者所在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实践;实习对象要对实习学生的教学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同期实习的同学还应进行互评。

5.加大实践教学工作力度

一是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方案应该包括教育硕士实践的诸多环节,且应涉及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具体来讲包括:实践的目的、任务、实施步骤;实践的组织领导;带队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实践的场所或场地;实践开展的经费;实践的规章制度,如考核制度、安全制度、评优标准等。

二是要加大投入,为实践提供基地保障。要在坚持产学研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义务分担、共同发展、就近就地、专业对口等原则的前提下,建成一批稳定的、优质的、能满足学生实践需要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必须能给研究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最终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培训和教育实践训练。

三是设立奖励基金,健全研究生奖励机制。学校要把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统一纳入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奖励机制中,可以在实践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设立奖励基金,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实践激情,提高实践效果。

[1]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1EB/OL].(2012-07-27)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szfa/jyss/xgjs/276100.shtml.

[2] 温向莉.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学术论坛,2012(6):217-219.

[3] 邵光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12(3):87-91.

猜你喜欢
全日制硕士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V eraW an g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导师榜
爱情导师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