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俭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北京 100871)
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①
陆俭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北京 100871)
编者按:
2013 年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建院60周年纪念。为此,我刊从2013年第2期(总第50期)开始刊载一系列名家学术论文,以及关于华文教育、汉语教学的笔谈。本期刊载我刊顾问陆俭明教授的笔谈《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我刊编委周小兵教授的笔谈《汉越语言对比研究的若干问题——〈汉越语言对比研究论文集〉序》,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专家蔡雅薰教授的论文《泰、菲地区华文教师可理解输入与输出教学策略运用分析》,以飨读者。
汉语国际传播;汉语教学;教材国别化;教师培养
本文谈了六个问题。(1)“汉语国际传播”观:要逐渐习惯于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世界,用世界的眼光来思考问题,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汉语国际传播,而不能只有“国家的眼光”。汉语教学走出国门,开展汉语国际教学,其目的是为世界各国建造通向中国的友谊之桥——汉语桥;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种“汉语国际传播”观。(2)汉语国际教学的核心任务:汉语国际教学的核心任务与内容是汉语言文字教学;汉语国际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让愿意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汉语;汉语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怎么让一个零起点的外国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尽快最好地学习、掌握好汉语”。(3)文化教学的地位问题:汉语教育必然会同时伴随着文化教育,但这种文化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应该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而且国家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靠文化自身厚重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4)汉语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汉语教材“国别化”这一理念可取,但是“国别化”得有个基础,那就是“普适化”,没有“普适性”的基础,“国别化”只能是贴点标签而已。(5)汉语教师的培养问题:从长远来看应立足于培养本地教师;只有当海外的汉语教学基本上都由当地汉语教师来教,才真正能做到汉语“国别化”教学,汉语才真正能走向世界。(6)汉语怎样才能成为强势语言:汉语要成为国际强势语言,国家强盛,这是最根本的因素,但还得具备一个关键性因素,那就是国家的科技、教育事业高度发展。
崔希亮教授在为吴应辉教授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理论与方法》一书所写的序文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汉语国际传播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课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也为吴应辉教授的这部大作写了篇序文,标题就叫:“加强汉语国际传播理论的研究”。
我很同意他们二位的看法,即:第一,汉语国际传播是一个重大课题;第二,汉语国际传播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第三,需要加强汉语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吴应辉教授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理论与方法》,为我们开展汉语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开了个好头。本文试就汉语国际传播的有关问题说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求教于大家。
该树立什么样的“汉语国际传播”观?汉语国际传播的目的是什么?有人会说:“这还用问吗?是为了推广汉语,推广文化,增强我国的软实力。”这是目前很普遍的看法。但这种认识值得肯定吗?
且不说使用“推广”一说极为不妥,正如吴应辉教授在他书中的《代序》里所指出的——
汉语国际推广这一术语曾一度被官方广泛使用,它能充分反映有关机关要把汉语推向世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美好愿望,但会带来‘文化侵略’之嫌的负面效应。
事实上不是“会带来”,而是已经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看到“推广汉语,推广文化”之说违背了21世纪“文明,和谐,共赢”的时代特点。大家知道,现在是一个大数据、网络化、全球化、人类逐步走向太空的时代,我们要逐渐习惯于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世界,用世界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在汉语国际传播上,我们也需要有这种世界的眼光,而不是只有“国家的眼光”。只有这样,我们的作为,我们的工作,才会受到各国的欢迎与尊重,才会真正符合我们国家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汉语教学走出国门,开展汉语国际教学,其目的是为世界各国建造通向中国的友谊之桥——汉语桥。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种“汉语国际传播”观。
按说这不应该是个问题,可是现在在某种错误导向下这也成了问题。我们必须明确,整个汉语教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是一个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核心的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汉语国际教学的核心任务与内容是汉语言文字教学”。汉语国际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让愿意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汉语,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因此,汉语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怎么让一个零起点的外国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尽快地学习、掌握好汉语”。
为什么汉语国际教学必须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基础,为核心任务呢?理由有二:
第一,汉语教学最直接的目的是设法让外国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快、最好地学习并掌握好汉语。有人强调要通过汉语教学让外国学生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想法当然好,但是试问:如果我们进行汉语教育的结果是外国学生的汉语过不了关,他们怎能了解中华文化?
第二,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主要或大量的都是汉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因此,汉语教学的基础教学是汉语言文字教学,在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中尤其如此。从整体上来说,其它学科方面的教学都是为汉语言文字教学服务的。
有人说,汉语教学的重心现在已经由语言教学转移到文化教学,更有媒体片面而又偏激地宣传:“汉语教学是手段,传播中国文化才是目的”;“不能只讲授语言的应用,而不深入到文化的内涵”;“外国人要学的是中国文化,不是汉语”等等。(转引自李泉,2012)这些看法、这些认识正确吗?确实,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特别是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所以需要重视跨文化交际问题。但是,文化教学不能成为汉语教学的重心,不能当作汉语教学的主流,更不能用文化技艺来冲击乃至取代汉语言文字教学。要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教育必然会同时伴随着文化教育,但这种文化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应该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赵金铭,2012)这样的文化教育才能深入骨髓。文化教育要从这方面去下功夫,而目前有些做法只是一种浮躁之举。再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播,一定的宣传当然需要,但主要是靠文化自身厚重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这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此外,文化传播还得有赖于两方面:一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特别是汉语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汉语教师就是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就是中华文化的窗口与镜子。二是靠学好并掌握了汉语,特别是汉语书面语的外国学者,由他们来向自己的国人介绍中华文化,这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果按照前面所说的那些错误导向来开展汉语国际教学,不仅会大大削弱汉语言文字的教学,而且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既非策略之举,更非科学之举,反倒有损中华文化的传播,引起一些国家的反感与不安。
我们的老前辈吕叔湘、季羡林、朱德熙等先生都曾这样强调过:“首先要教给外国汉语学习者的是汉语本身。”(季羡林,2000)只有达到老前辈他们所说的教学目的,才能真正做到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的双赢。
2009 年12 月在厦门大学举行了“2009年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了研讨会的中心议题。从那时候开始,汉语教材“国别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人认为“编写国别化教材和地区教材……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人认为国别化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趋势”。2011年纽约汉语教材专题研讨会的主题之一就是“开发国别化教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鉴于事实上存在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区别,鉴于汉语跟国外各个语言的差异性,汉语教材“国别化”这一理念可取,我也早在2008年就说过在教材编写中需要考虑“国别化”问题。(陆俭明,2010)再说,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总原则。但是,必须了解,汉语教材的“国别化”要有个基础,那个基础就是汉语教材的“普适化”。
所谓“汉语教材的普适化”,是说不管学习者是哪个国家的,不管学习者母语是属于哪个语种的,也不管学习者是属于哪个业务领域的,汉语中的拼音方案,汉语中的这些汉字、这些词、这些成语、这些语法点、这些文化点,是必须学习、了解和掌握的。
可是,大家要清醒地看到,目前除了汉语拼音方案之外,这些汉字、这些词、这些成语、这些语法点、这些文化点,具体是指哪些?换句话说,一个外国学生要学习、掌握汉语到底——
该学多少、该学哪些最必须学的汉字?
该学多少、该学哪些最必须学的词?
该学多少、该学哪些最必须学的成语?
该学多少、该学哪些最必须学的汉语语法点?
该学多少、该学哪些最必须学的文化点?
根据目前对一些有影响的教材统计所获得的数据看(这里所说的数据见《200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目前大家都心中无数,没有这方面的科学数据。
这样看来,汉语教材的“国别化”问题当然需要研究,但当前更亟需的是要以科研引航,做踏踏实实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包括调查研究工作,研制供汉语国际教学使用的比较科学必学汉字字表、必学汉语词汇表、必学汉语成语表、必学汉语语法要点表和必学的文化要点表,切实建设具有“普适性”的汉语教材,在此基础上,编写出高质量的带有“国别化”性质的汉语教材。没有“普适性”的基础,“国别化”只能是贴点标签而已。在这方面,英语教材“New Concept English”值得借鉴。这套英语经典系列教材包括了基本的英语词汇、语法、语音,课文内容简单有趣,使得英语入门更加容易。
汉语国际教学的广泛开展必然带来汉语教师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好海外汉语教师不足的问题?目前的主要做法是大量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且不说目前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完全符合素质要求的很少,从长远来看,此非上策。海外汉语教师的培养,从长远来看应立足于培养越来越多的本地教师,而不是立足于外派大量汉语教师志愿者。必须认识到,只有当海外的汉语教学基本上都由当地汉语教师来教,才能真正做到汉语“国别化”教学,汉语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国人大概都盼着汉语能成为世界各国的首选外语,汉语能成为国际强势语言。但怎样才能让汉语成为世界各国的首选外语,成为国际强势语言?这得靠什么?靠宣传?靠政治扩张?还是靠别的什么?这里,我只想指出这么一点:事实告诉我们,一种语言要成为各国首选外语,要成为世界强势语言,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两个:
第一个因素是国家强盛,特别是在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上能居世界前列。这是最根本的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国家科技、教育事业高度发展,这是在具备前一个因素条件下的关键性因素。
显然,汉语要成为各国的首选外语,成为世界的强势语言,重要的是我们国家要强盛,特别是在经济、科技、教育上能居世界前列。我想,一旦我们国家能在世界各国进行投资,开设工厂或企业,所招聘的员工要求必须会汉语;一旦各个国家要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必须派学生到中国来留学;一旦在某些科学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非得参考由汉语撰写的学术论文不可;一旦各国青年都想着要到中国来留学或工作,那时各国青少年就自然地把汉语作为首选外语了,就像现在世界各国对待英语那样。
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2007200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季羡林2000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A].载张德鑫(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李泉2012国际汉语教学:学科与事业[R].在“汉语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北京语言大学,2012年8月)上的报告.
赵金铭2012国际汉语教育的本质是汉语教学[R].在“汉语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北京语言大学,2012年8月)上的报告.
陆俭明2010进一步以科学态度对待汉语教材编写[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编委会(编)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828-835.
Issues on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Lu Jianming
(Centre for Chinese Linguistic/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Literature,Pei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Chinese teaching;nationalization of textbook;teacher training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six topics.First,hold the view of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to view China with world vision,to view world with world vision,to think problems from world vision,to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from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rather than“national vision”.The purpos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is to build a bridge of friendship-Chinese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Second,the task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the core task and conten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i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final objective of Chinese teaching is to help overseas students who are willing to learn Chinese to master Chinese.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be“how to make a beginner master Chinese as soon as possible”.Third,the status of cultural education: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s always accompanied with cultural education,but it will have a subtle influence,and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depends on its own power of attraction.Forth,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textbooks:“Nationalization”concept is acceptable in Chinese textbook,but its basis should be“generalization”.Fifth,the training of Chinese teachers:Chinese teacher train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local teachers in the long run.So only when most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teaching is done by local Chinese teacher,can“nationalized”Chinese teaching be realized.Sixth,how can Chinese become a dominant language?The basic element for Chinese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prevalent language is the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The other key ele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education course.
H195;H002
A
1674-8174(2013)03-0001-04
【责任编辑 刘文辉】
2013-07-24
陆俭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
①本文原是作者在“第二届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7月20~21日)所作的主题报告,发表时有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