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翠霞
(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研究
郑翠霞
(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以大理市7个自然村1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样本,在分析大理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特征的基础上,就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若转移人口超过临界点,势必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较突出,但就对农村生活而言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为此提出通过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建议和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生活
课题组于2012年7~8月以入户访谈的形式对大理市的7个自然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喜洲镇、凤仪镇、下关镇和银桥镇4个乡镇的7个自然村,调查样本选择的是在各发展水平中有代表性的乡镇,分别是喜洲镇的中和邑和翔龙村,凤仪镇的后山村和吉祥村,下关镇的大展屯村和银桥镇的双阳村和阳波村,走访了140户农户家庭,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份,涉及调查人口576人,劳动力人口317人,其中外出务工者59人,占被调查劳动力人口的18.61%。
大理市每年都有新增转移就业人口,且在2005年达到一个峰值9 398人后逐年下降,2012年达最低仅3 905人,较2011年环比下降36.27%,降幅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理市转移的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今随着转移人数的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新增转移就业人口也就相应减少。从转移方式来看,大理市劳动力转移方式主要以自发转移为主,其次是帮带转移,而政府组织的有序转移则比例最低,若政府能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力度,外出务工人数将会有较大提高。
(一)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从课题组调查样本对农村外出劳动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特征:农村外出劳动者数量占农村人口比重较发达地区低;农村外出劳动者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外出劳动者主要集中在21~50岁这个年龄段,所占比例高达86%;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村外出劳动者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4%,小学及文盲所占比例为14%;从婚姻状况看,未婚多于已婚。分析样本我们不难发现大理市农村外出劳动力主要集中在21~50岁具有初高中及中专学历的男性,他们是农村劳动力中的主力军,他们的外出务工无疑影响到农业生产劳动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势必对大理市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民收入都产生较大影响〔1〕。见表1。
表1 大理市农村外出劳动力个体特征(n=59)
(二)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域特征
大理市对农村失地富余劳动力主要以就地转移为主,异地转移为辅,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目的地主要是本乡本土,约2∕3的农村劳动力由大理市当地吸收。通过对表2的分析,我们发现,新增转移就业人口中以市内转移比重最大,有2∕3的新增转移就业人口滞留在大理市,为大理市经济发展作贡献,其次是市外转移但比重有下降趋势,而目前省外转移比重不断上升,由2005年的不足5%的比重上升至目前的近10%的比例,目前沿海地区普遍存在民工荒现象〔2〕,大理市劳动力向省外转移看来是未来主要走势,大理市目前有序外输的目的地,主要是江苏、福建、广东、珠海等发达地区,若政府组织得当,正确引导,加大跨县、跨州和跨省的外出务工的信息服务,大理市农村劳动力向省外转移将有较大成长空间。
表2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域分布
(三)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业分布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农业从业人口近年来有波动,但总趋势是缓慢减少,而与之相对的是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在不断上升,目前,大理市外出务工人员从业行业依次为建筑业、工业、批零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行业。2011年各行业从业人员占总外出务工人数比例依次为建筑业37.7%、工业15.5%、批零餐饮业10.9%、交通运输业9.7%,大理市目前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因而建筑业从业人口比例较大,以后通过加快二、三产业特别是加快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以促进大理市实现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在调查样本村镇中下关镇地理位置特殊,第二、三产业发展良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最多,目前多以建筑、运输、商饮、服务业为主;凤仪镇则拥有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大理红山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企业,吸纳了较多的当地农村劳动力,凤仪镇的建材加工产业、仓储物流业也吸纳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银桥镇素有“大理石之乡”,当地的双阳村就以石材加工为特色产业,而相邻的阳波村主要发展钢门窗的生产加工,这都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喜洲镇的手工业、商贸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喜洲镇这种产业型小城镇也为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了很大贡献。
表3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行业分布情况
(一)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经分析,近年来大理市农业从业人口波动有所降低,但农林牧渔业产量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还在快速增长,其中主要的农产品如粮豆、油料、肉产量还大幅度增加。见表4。就目前来看,农村劳动力流出并没有导致大理市农业产出的减少,说明农业从业人口的减少与农业产出没有正相关的关系,因为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是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的转移不会对当下的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但随着劳动力转移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人口锐减,且转移的主要是年龄在21~50岁的中青年劳动力,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当农业从业人口无法满足农业生产所需,势必会影响到农业产出和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掌握〔3〕。目前,我们需要测算的一是如果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实施土地集中经营管理还会剩余多少农村劳动力;二是大理市目前还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临界点是多少。
表4 大理市主要农业作物产量及产值
2.对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
大理市保护耕地效果显著,耕地面积逐年小幅增长,但农村用电量却逐年大幅增长,说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相应人力畜力减少,农用薄膜使用量大,随着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药的使用量在不断降低,农用化肥的用量在2007年达到一个峰值后也逐年下降。见表5。总体来看,由于农业从业人口的减少和不足,他们通过使用一定的农业机械以弥补劳动力不足,通过使用农业生产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
表5 大理市农业耕作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3.对土地制度的影响
大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土地流转,部分农民通过规模生产以获取规模效益。随着中青年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和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缺乏农业劳动力的家庭只能将土地向外租赁,目前,一般通过市场行为进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如银桥镇的阳波村土地流转达53.3 hm2,占总土地146.7 hm2的36.3%,土地经营权流转比例高,且还有不断提高的可能性,流转费一般1 200元∕亩∕年。随着大理市城镇化度的提高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外出务工者数量还会增加,土地经营权流转比重还会不断增多。
4.对农业人力资本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外出务工劳动力将在城市中学习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掌握的新信息、总结的新工作经验带回家乡,影响家乡的人们。部分外出劳动力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工作经验、掌握了技术和市场信息后,返回家乡,兴办二、三产业,进行自主经营。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素质在不断提高〔4〕。
(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1.劳务收入占纯农民收入的比重
大理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 430元,绝对值增长1 023元,增量首次超过千元,增幅达18.92%,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6 977元只低了547元。见表6。大理市农民工资性收入近年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农民劳务收入的快速增长,2011年劳务收入达63.5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 430元的0.99%,是近十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劳务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表6 近年大理市农民收入结构
2.大理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内部结构分析
大理市农民工资性收入逐年增长,各构成部分也不断增长,2011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1 291.25元,自2010年首次超过千元后再创新高,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08%。详见表7。大理市农民劳动力转移以就地转移为主,因此,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远高于外地从业所得,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收入远高于内地,若政府组织大量农民到外地务工则更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5〕。
表7 近年大理市外出务工情况分析
(三)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表8的分析,我们发现,一是大理市农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近年生活消费支出逐年增加,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二是大理市农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农民的食品消费支出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他七类生活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中比例有所提高。三是大理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这表明当地农民生活逐渐改善。
但大理市农民消费层次整体不高。2011年农民人均现金支出为2 674元,不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4。在生活消费中期内现金中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所占比例不高,这显示大理市农民生存资料比例大,享受资料、发展资料比例过低。此外,大量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老年人得不到很好的赡养。
表8 近年大理市消费支出变化
通过合理转移大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发展。
(一)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
拓展农业生产领域,促进农民向农业内部纵深转移〔6〕。通过挖掘农村、农业的内部潜力,促使农民从从事种植业向畜牧业、林业、渔业等方面转移,这种就地转移方式有成本低、吸纳劳动力数量多等优势,通过农村劳动力向农业内部和农村内部的转移以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进而促进农民增收〔7〕。大理市乡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这既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不利,也导致当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大理市可以考虑不断向农村纵深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乡镇企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大理市各乡镇可在政府引导下基于当地实际大力发展有特色的乡镇企业及第二、三产业以提供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离土不离乡。
(二)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以改善农民生活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8〕。大理市可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大力发展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的二、三产业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提供现实条件;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素质,以增加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可能性和竞争能力〔9〕;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就业环境,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有可能并实际从农业和农村中转移出去,从根本上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方式〔10〕。
针对在农村中离土不离乡从事乡镇企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民,可以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以改善农民在农村的居住环境,而第二、第三产业在农村中的发展又将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三)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以促进农业生产
土地流转制度让一部分具有较强农业生产能力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通过实行规模化生产以实现规模效益,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大理市目前大部分土地流转是农民自发形成,操作不规范,这导致土地流转无序,出现的纠纷较多。另外土地短期流转导致从事农业生产者在农业生产上出现短期行为,进行不计长远利益的掠夺性生产经营,这些都对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政府要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为土地流转提供相关信息及配套服务,按自愿原则合法合规程序采用转包、转让、租赁、拍卖、抵押等土地流转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以促进大理市现代农业的长期发展〔11〕。
政府应当根据各乡镇实际引导农民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在高效利用有限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和农业劳动时间缩短,许多农民会选择种植单一品种,增加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来增加农业产出,这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业环境的改善都非常不利。政府应该引导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这样既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能力,又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还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12〕。
〔1〕王军.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0(10):6-8.
〔2〕王海青,庄晓.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4-6.
〔3〕漆世兰,杨锦秀,石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负面效应分析:基于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J〕.农村经济,2009(10):100-103.
〔4〕陈振华.人力资源转移的经济分析与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11):185-188.
〔5〕彭岚,李祝玲,李波.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性问题分析:以江西为例〔J〕.金融与经济,2009(4):84-87.
〔6〕黄宇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4):19-21.
〔7〕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46-148.
〔8〕刘辉,李全喜.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影响浅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224-225.
〔9〕柳建平,张永丽.劳动力流动对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影响:基于甘肃10个贫困村调查资料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3):63-74.
〔10〕曹利平.农村劳动力流动、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研究: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J〕.经济经纬,2009(4):84-87.
〔11〕陈吉元,庚德昌.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4-218.
〔12〕薛军民.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J〕.财经研究,2003,29(4):55-60.
(责任编辑 杨朝霞)
Study on the Effect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in Dali City
ZHENG Cuixia
(College of Politics,Law,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7 villages of Dali 140 households as the sample for the study,on the analysis of Dali rural migrant labor force characteristics,an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Dali agricultural production,rural life and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in the labor force transfer,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urrent rural labor transfer does not have a bad influence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Dali,but if the transfer of population exceeds the critical point,it is bound to adversely affec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but it h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n the rural life.This paper aims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to improve farmers'life and put forwards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rough the reasonabl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rural labor transfer;agricultural production;farmers'income;rural life
F323.6:F323.8
A
1672-2345(2013)11-0026-07
10.3969∕j.issn.1672-2345.2013.11.006
大理市2012年科技局课题(2012011)
2012-12-25
2013-04-17
郑翠霞,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