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萍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010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2012年地方大中型国有企业也开始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缺乏掌握XBRL技术的人才和培养XBRL实施人才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与XBRL整合的问题。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美国注册会计师查尔斯·霍夫曼1998年提出,将XML(扩展性标记语言)应用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之后,受到了美国注协的重视,并使XML正式应用到财务会计报告,并命名为XBRL。为了进一步扩大使用XBRL,美国设立了特殊的XBRL指导委员会。在软件公司和五大会计事务所参与下、测试和试验结束并形成XBRL规范。
XBRL推广和应用,使财务会计报告生成方式、会计报告媒介、会计报告的内容标识乃至财务会计报告的标准,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改变。2009年,为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和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财政部颁布《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用 5—10年,推进XBRL技术的普遍应用;2010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美国在2011年以来,XBRL在全部上市公司强制实施。
会计领域内,从传统意义的财务报告,到ERP软件下的财务会计报告视图,再到应用XBRL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信息语言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嬗变。企业需要按照XBRL实施的四个基本流程处理会计信息,包括:会计信息元素梳理、扩展分类标准、创建会计信息实例文档、校验扩展分类标准和会计信息实例文档,致使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发生嬗变。XBRL通用标准的实施,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一是更全面地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可以使企业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三是能与利益关系者更好地利用信息进行沟通;四是可以有效防止舞弊和预防风险发生。
1.XBRL分类标准复杂,要求会计专业人员掌握XBRL的分类标准。XBRL分类标准非常重要,它是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的分类和财务会计报告标准而制定的体系结构和协议。XBRL财务报告的数据描述,必须使用XBRL分类标准。而XBRL的实际应用中,会计专业人员必然提高其能力。
2.XBRL分类要增加企业特色,要求会计专业人员具备建立维护财务报告系统的能力。会计实务中应用XBRL,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生成过程实施维护和控制,也将是会计专业人员的重要工作。XBRL格式的会计信息报告系统维护,如国家的会计准则根据需要修订后,会计专业人员需要及时根据相关准则的变化,对XBRL的标识适时调整;会计专业人员还要根据不同行业的分类标准,结合本企业业务特色的需要,增加满足企业经济管理需要的特定信息;XBRL格式的会计信息报告系统,会计专业人员还可以执行一定的“钻探”功能,通过对明细分类账以及具体经济交易事项数据的规范和细化标识,用XBRL的特殊标签,反映具体经济交易事项[1]。
3.XBRL财务会计报告,要求审计人员熟悉XBRL格式的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和风险的鉴证和评估。XBRL财务会计报告的提供,要求审计人员懂得XBRL及其相关软件工具的应用;会计实务中提供XBRL财务会计报告后,XBRL格式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内容会发生变化,内部和外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XBRL会计报告系统的鉴证和评估能力,满足XBRL财务会计报告审计业务的需要。
国内外有关XBRL对会计学专业人员培养教育方面的研究和总结,一直较少。Hodge等(2004)认为,会计学的学术界对 XBRL技术还不熟悉,很少设有专门化的XBRL课程在高校讲授。利用者不够了解和熟练掌握XBRL技术时,通常不太积极利用新的技术,而是等待观望或依赖推动。
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责任,XBRL必然对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或完善产生影响。从现有研究观点看,XBRL还不会彻底动摇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要求完善、丰富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XBRL环境下的财务信息系统,需要培养既精通财务、会计、税务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高级会计专业人员,应该依托XBRL技术和财务、会计知识,将会计核算方法和经济业务事项处理全面协调。
根据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应提供不同层次的XBRL信息技术知识以及技能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财务分析师层次的XBRL知识以及技能包括:XBRL基本知识的掌握;从证券交易所或相关的网站,利用XBRL软件工具获取XBRL文档格式的数据,并能进行数据分析和评判。二是XBRL财务报告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人员层次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技能的知识,包括:掌握XBRL格式的信息系统基本原理和结构;熟悉XBRL的分类标准和技术规范、文档格式、存储和传递及信息输出方式,XBRL格式的信息处理流程和控制要求。三是XBRL套装软件的研发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技能的知识,包括:具备计算机的编程能力,较高水平的掌握XBRL的知识,同时具有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全面专业知识。不同层次的XBRL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的课程设置,必然要求调整和完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其通用的分类标准,已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相关分类标准的趋同。高校普遍未开设与XBRL相关的课程,所以,抓紧培养掌握XBRL技术的会计人才已成共识。首先,需要组织教师研究XBRL的教学组织和设计问题。教师要承担教学重任,必须强化学习XBRL;教师除在课堂讲授会计知识外,还担任XBRL技术应用的实验指导师,在指导学生应用XBRL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基于XBRL格式的信息系统将不断丰富和扩展,教师需要与XBRL的发展俱进,对XBRL知识资源要及时收集学习,有效充实XBRL教学内容。其次,教师需要适应XBRL教学的需要扩展其研究领域。从XBRL的理论构架和应用历程分析,教师单单掌握会计知识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未来的会计学专业应是囊括会计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一个综合体。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当站在会计研究领域最前沿,时刻关注XBRL技术的国际研究前沿动态,加大科研和教学的投入,以取得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成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以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
2010年,Roger Debreceny等归纳了 XBRL对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开创性地提出了将XBRL与美国高校会计课程整合的建议,并对XBRL与美国高校会计课程进行了整合研究。因此,XBRL与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整合研究历程不长,研究成果也非常有限。张敏、朱小平(2011)认为,国内对于XBRL与高校会计课程整合的研究更是少见[2],仅有的几篇文献也主要集中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改良方面。
本文对我国XBRL与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整合的观点进行了梳理,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第一种,基于CPA资格考试知识进行整合的观点。学生毕业后如果准备通过CPA考试,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级资格,在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四年学习中,一般涉及15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包括:会计学基础、成本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税法与纳税会计、会计信息系统、高级财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审计学、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等课程。基于CPA考试知识的需要,除在高校会计学专业已经开设XBRL分类标准设计课程外,张敏、朱小平(2011)提出在中级财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等课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XBRL的理解及实务知识[2]。更高级的会计专业课程中,注重XBRL的知识细节,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明细分类账或经济交易事项的数据规范和相关的标准,重视对学生会计信息报告系统建立和维护能力的培养。第二种,基于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整合的观点。季秀杰(2011)提出,基于XBRL的高等院校调整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中,各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都已经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但远无法满足信息化人才要求[3],需要增加 XBRL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整合原有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如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讲解应用 XBRL解决商业问题的案例。第三种,基于高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环节整合的观点。欧阳电平、王贤平(2007)认为,因教育部对部属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各类学分组成有规定的要求,除给学生及时开设XBRL技术标准与分类标准等讲座外,将XBRL讲座列入毕业论文阶段,作为其中的一部分[4];调整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在管理信息系统或者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增加XBRL以及相关知识内容,如XML,让学生理解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格式、标签等基本概念和知识;学生在财务分析课程学习中,利用网站收集XBRL技术生成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数据,并进行分析思考。
XBRL与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整合的各种观点,目前尚处于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的构架阶段。从现有不同观点看,不外乎从会计职业资格的最高要求出发,或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顺序出发两种。但具体课程内容的设计未形成有实际应用意义的体系。借鉴古德拉的观点,认为整合后的核心课程应具有以下特征:适当打破会计学的学科界限;为广泛参与会计实务工作做准备;学习超载学科分类的问题;涉及学生的学习形式以及所有学生的共通体验。
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基本都存在整合的需要。课程体系整合应体现由简单到复杂,沿着会计学专业知识级别循序整合。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与XBRL应用的整合,不是单纯讲授XBRL的知识体系和引导应用。随着XBRL基本知识的掌握和消化,应使学生得到有深度的XBRL技术问题;还要懂得在XBRL财务报告加工流程的基础上,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纳税会计、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财务报告分析等相结合,使XBRL知识在相关课程中得到必要的体现,更具实用性。
综合上述各种XBRL与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整合的观点,以古德拉的观点归纳的核心课程特征,从会计职业资格的最高要求出发,以原有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XBRL与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所涉及的会计专业课程可能会包括:会计学基础、会计制度设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法与纳税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审计学、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等13门课程。整合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纵向课程与横向课程、逻辑顺序与实务顺序的关系。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整合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整合后课程内容应该贴近会计实务,整合后课程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1]潘晓波.财经类XBRL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9-61.
[2]张 敏,朱小平.会计信息化下的XBRL与会计课程整合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9):50 -57.
[3]季秀杰.推广应用XBRL——我国企业与会计教育的应对[J].商业经济,2011(8):100-102.
[4]欧阳电平,王贤平.XBRL的应用与会计人才培养[J].财会通讯,2007(3下):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