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树,包有或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保障高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举措。中发[2004]16号文件,将“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确定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也进一步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面临着很大挑战。切实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从目前情况看,加强实践教学虽然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基本共识,但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操作性差、实践效果不理想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学校层面看,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许多高校将实践教学看作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当作一种软任务;一些高校领导仍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重要”,“没出问题没必要,出了问题才重要”的麻痹思想和模糊观念。从家庭层面看,家长往往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当作不务正业的活动,或者对孩子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安全和吃苦受累心存疑虑。从学生自身来看,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传统思政课教学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灌输、训导的方式来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倾向于重理论、轻实践,重教材、轻现实,重教师、轻学生。而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有机构成部分的地位被忽略。一些学校即便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但仅限于参观考察等浅层次、认识层面的实践方式,甚至把实践教学仅限于或等同于校内各种文娱活动甚至课堂讨论。由于这些局限性,使得实践教学应有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
受传统思政课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并没有建立起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各种保障机制,如必要的课时、相对固定的场所、相对稳定的经费和师资队伍等,这必然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的随意性、偶然性和主观性。
许多学校并没有建立起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条件,加之理论教学工作繁重,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许多学校根本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到学生成绩评定范围之内,也没有科学的、可供操作的评价方式,因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呈现出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等显著特点和明显趋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观念,这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应针对时代、社会和大学生的共同需要,积极探索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实增强课程的时代感、贴近感和认同感。
1.提高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质量和水平。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注重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一种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就现有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而言,可归结为三大类,即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校园实践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采取原著阅读、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1]。校园实践教学模式是列入教学计划,学生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采取课外学习小组、学习竞赛、社团和校园文化等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学期内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的一系列参观、调研,以及以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近年来,通过对国外大学德育课教学方式的借鉴,我国许多高校也倡导“自主学习”理念,尝试一些新的模式,如“嘉宾访谈”式、网络“虚拟”式、“研究型”等实践教学。
新形势下,虽然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已呈现多样化发展,但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状况并不尽人意。比如,许多高校几乎都举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但大学生参与率并不高。一方面,这类活动组织规模和能够容纳的人数有限;另一方面,就组织方式而言,课内实践教学主要由思政课教师负责,课外实践教学主要由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虽然他们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和明确的价值目标引导,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普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因此,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追求“新”模式上量的增加,而要结合学校实际,着眼于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和力量,摆脱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形式大于内容、整体水平不高、层次参差不齐的现状[2]。
2.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要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就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有利于确定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练就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各高校要结合本地特色,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根据实践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严禁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及实践教学基地所在单位加强沟通,相互协调,规范管理体制机制。
在开发利用和管理实践教学基地资源时,要对基地内在各种资源的功能和价值进行分析,揭示各种资源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提高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比如,可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请基层党政领导或企业干部作报告,讲述生产一线的情况,使学生了解社会实际;组织并指导学生到社区、福利院等社会服务基地践行社会服务,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指导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努力探索自我教育实践教学形式。思政教育价值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得到接受和内化。自我教育在传统教育中往往被忽略,它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中央16号文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所谓自我教育,就是通过自我认识、体验、控制,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即自己教育自己。教师应结合实际,努力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践教学形式。
首先,要因势利导,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自主性受到鼓励和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也随之增强。当今大学生比较看重自我,重视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拒绝别人把外界的观点强加给自己。因此,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其次,要把握时代发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人们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向,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中西文化不断发生碰撞与冲突,大学生理想与现实也常常发生矛盾,这就迫切呼唤思政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思政课教学中重记忆轻思考的做法,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逐步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勇于参与社会生活,如开展新闻要闻点评、一事一议辩论、学生生活评议等实践教学活动[3]。
再次,要充分利用网络,不断完善网络实践教学。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以及新媒体手段的不断进步,给新时期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改善了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条件,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使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文化泛滥,弱化了舆论导向的控制力度。因此,教师应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学会利用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媒体作为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拓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各高校要设立自己的思政课教学网站,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此外,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监控与管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正确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在新形势下,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表现出独特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1.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制度化。学校应根据分工协作的原则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机构,提供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经费,并把实践教学纳入到学校总体规划和课程体系中,给予相应的学时学分,确保实践教学必修课的教学地位。思政课教学单位应根据教学任务建立并完善教学大纲、学生成绩评定标准及实施方案等具体管理制度;在条件允许下,可将实践教学单列出来,由专门的教研室来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提高教学的组织效率。二是大胆试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性相统一的原则,既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实践的具体内容,开展调查与研究;又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有价值的调研内容与实践内容。在教学形式上,可进行规范性的安排:指导教师应拟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选题指南,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调查研究,完成调查论文或报告,再由指导教师进行批改、汇编、组织经验交流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实践课成绩。三是建立起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活动的协作机制。思政部门应与校宣传部门、团委以及各院(系)协调配合,合作开展诸如“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此外,学校要着力培养一支数量充实,素质较高,有一定组织管理、调研写作能力的思政课师资队伍;要主动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2.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衡量,是改进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评价体系的确立,是主观形式,但也有其客观依据,要讲究科学方法。首先,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学校应根据评价目的的要求,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草拟标准体系,并组织领导、专家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或评价对象代表进行综合论证,在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适用性修订,然后才能在实践教学评价中运用。其次,教师应根据评价标准严格考核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综合运用包括行为操守评价、小组讨论评价、学生调查报告评价等多种方式。教师在成绩评定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统一,努力做到真实与公正,防止学生弄虚作假。学生社会实践成绩评为及格及以上等级的,给予相应学分,否则要求重修。此外,还应不断完善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通过学生评价反馈出的信息,促使学校、教师不断改进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受教育的重要课堂、长才干的重要阵地、作贡献的有效形式。科学设计、指导和考核评价都是重要环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李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7).
[2]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对策[J].社科纵横,2011(1).
[3]教育部社科司.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