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科学技术资源与经济发展理论剖析

2013-04-11 14:13朱解放副教授西京学院经济系西安710123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恩格斯科学技术

■ 朱解放 副教授(西京学院经济系 西安 710123)

科学技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资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1980)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首先,普及和应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技巧,开发劳动者的潜能,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能使其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增加,从而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其次,应用科学技术可以变革劳动资料,增进劳动资料的效能。劳动资料效能发挥程度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所生产的产品就会增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最后,科学技术作用于劳动对象,可以发现更适合使用的原材料和矿产资源,能使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科学技术资源是节省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

一是自然力代替人力 “它就可以使资本家(以及社会)不费分文,而使商品绝对降价”(马克思、恩格斯,1973)。 二是“劳动生产力越高,消耗在一定量产品上的劳动就越少,因而产品的价值也越小”(马克思、恩格斯,1995)。 三是“机器能够完成以前工人完成的同样的劳动”(马克思、恩格斯,1980)。从而可以节约工资支出。四是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提高资本周转速度,节省流动资本,从而实现“生产领域中劳动时间间隙的节约”(马克思、恩格斯,1985)。五是应用科学技术成果,使各种废料在生产中得到利用,必将极大地降低成本。

(三)科学技术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1979)指出:“所谓科学力量,不仅指它自身,而且还包括为生产所占有的、甚至已经实现于生产中的科学力量”。现代社会不管它是处于何种制度,都是以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提的。由于在生产力里面包括科学,因而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提的。没有科学技术这个前提,就没有不断扩大的再生产,从而也就没有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四)科学技术资源将引起劳动组织的变革

马克思(1972)指出:“在工场手工业中,社会劳动过程的组织纯粹是主观的,是局部工人的结合;在机器体系中,大工业具有完全客观的生产机体,这个机体作为现存的物质生产条件出现在工人面前”。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工场内由纯粹主观的局部工人的结合,到机器大工业时期,工厂内是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技术上的客观的整体工人的社会化协同劳动,这在劳动过程的组织方面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动力,是来自科学技术的物质载体机器的应用。

(五)科学技术资源将引起全部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

恩格斯(1971)指出:“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必然引起社会生产的技术基础的变革,从而在社会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比例关系都会随着发生变革。一些生产部门削弱了,一些生产部门拓展了;一些生产部门产生了,一些生产部门淘汰了。

(六)科学技术资源将引起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造

马克思(1995)指出:“在现代这种邪恶的基础上,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新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会对比和加强社会对抗”。在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第一次有意识地应用科学技术成就,迅速发展生产力,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并相应地推动全部社会经济结构实行根本性改造。以产业革命完成为标志,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取得了对封建制度的彻底胜利。但是,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成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手段,表现为对劳动者敌对和统治的力量。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抗的必然发展趋势,是资产阶级的彻底灭亡,一切阶级对立彻底消失。

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一)科学技术成果日益与实际活动相结合

马克思(1978)指出:“只有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才第一次产生了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一种与实际相结合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对剩余价值不断扩大的追逐欲望,加之资本家之间竞争的压力,驱使资本家为解决生产经营中不断产生的实际问题而寻求科学技术成果,为解决生产经营中不断产生出来的实际问题而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正如马克思(1978)所说:“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

(二)社会经济发展日趋依赖于科学技术成果

马克思(1978)指出:“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 为生产服务的科学,成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由于每一项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都成为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的基础,就使得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要素的积累越来越巨大,以致使生产过程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学。同时,整个社会的一切生产部门都是有密切联系的。一个生产部门应用某种科学技术成果,势必产生另一些生产部门发生相关技术变革的必要性,从而会促进另一些生产部门应用相关科学技术成果,这就会最终引起各生产部门一系列连锁的技术上的变革。显然,科学技术因素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也会越来越居重要的地位。

(三)科学技术研究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职业

恩格斯(1980)指出:“科学在直接生产上的应用本身就成为对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和推动作用的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前,有限的知识和经验是同劳动本身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并没有发展成为同劳动相分离的独立的力量。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人类开始在不断扩大的基础之上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革新提供物质手段,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的因素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成果的规模、效能、种类不断扩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加上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及其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发明成了一种特殊职业”(马克思、恩格斯,1979)。

(四)科学技术成果使社会生产具有更大的扩张能力

马克思(1972)指出:“正像只要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就能加强对自然财富的利用一样,科学和技术使执行职能的资本具有一种不以它的一定量为转移的扩张能力”。科学技术对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扩张能力,既包括在追加投资条件下,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可以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增加已知物质的用途;也包括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在不增加投资的条件下,生产出效率更高的劳动资料在生产中进行应用,使改良了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再投入生产过程,以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还包括利用科学技术成果,无需增加投资,就可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造成新材料重新投回生产过程,实现生产的扩大。

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恩格斯(1975)指出:“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致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的和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不可避免的。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也同样成为不可避免的”。一旦各种理论自然科学建立起来,就会对各种经验自然科学、各种技术性科学和各种专门技术,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同时,这些学科也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就可以摆脱思维上的狭隘性、视野上的局部性、方法上的片面性,不断纠正其错误,开阔其眼界,丰富其内容。

(二)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现实

恩格斯(1975)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决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了科学和决定科学发展的方向。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应该允许有一些不是现存的生产需要而提出的课题,允许有一些科研成果暂时不能为现实的生产服务,但是,它们绝不能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主流。只有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和智力运用于和直接服务于当前的经济建设,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才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显示其生命力,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发现和总结前人的经验、知识和发明

恩格斯(1975)指出:“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而这个事实又证实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是由瓦特完成的,但它是许多人的智慧的结晶,是瓦特集中前人的发明、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它不是瓦特一个人的功劳。科技工作者应该重视前人的经验、知识和发明,善于对其进行总结,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同时,历史不外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会继承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科学技术成果。历史上的每一项发明,都是新发明的基础。现实社会只有在继承科学技术遗产的基础之上,才能有超越前人的科学技术建树。

(四)重视劳动者和未来劳动者的技术教育

恩格斯(1971)指出:“如果技术教育能够一方面设法至少使那些最富有生命力的最普遍的工业部门的经营比较合理,另一方面又对儿童事先进行普通技术训练,使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转到其他工业部门,那么,技术教育也许就能够最快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应达到的水平,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工作者队伍的状况、科学技术条件和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也取决于广大劳动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的状况。没有广大劳动者对科学技术成果的理解和掌握,再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也是无法应用、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的。因此,应加强对劳动者和未来劳动者的技术教育。

(五)学习和利用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马克思(1995)指出:“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马克思之所以主张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原因在于:一方面,科学技术是没有阶级性的,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另一方面,各国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具有极大的互补性。有的国家科学技术成果多,有的国家科学技术成果少;有的国家有某种技术,有的国家没有某种技术。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成果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六)鼓励科技工作者攀登科技高峰

马克思(1972)指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尖”。自然科学不是现有自然界表象的简单概括,而是对自然界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凝结。许多科学技术成果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每一项科学技术成果不仅是历代以来人们智慧的发掘和继承,也是同时代人的发现、发明的集合和总结。科技工作者应该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不断探索科学技术的奥秘,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下)[M].人民出版社,198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 卷Ⅱ)[M].人民出版社,197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 卷)[M].人民出版社,1985

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科学技术[M].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人民出版社,1972

7.恩格斯.反杜林论[M].人民出版社,1971

8.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人民出版社,1978

9.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75

1 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 卷)[M].人民出版社,1971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恩格斯科学技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抉择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