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升文化自觉的路径选择

2013-04-11 13:51:43张赛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发展

张赛玉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尤其是201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1]新一轮的“文化热”又开始在中国出现。这次的“文化热”所体现出的文化自觉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一种自觉。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新形势下,我国还存在“文化认同困境、文化价值失范”等诸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如何提高文化自觉,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文化的困境

著名专家郑永年曾说:“中国没有文化上的崛起。经济的崛起还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也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度地消失,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失去文化传统的文明。”[2]确实,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文化认同产生困境

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一方面,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全盘否定和批判,加之全球化、多极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传统文化正经受着冲击、侵蚀,中国的文化基础正在被削弱,民众还不能完全用理性的态度正视传统文化。可见,缺乏对文化的认同,将阻碍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弘扬和传播,也将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与永续发展。

(二)对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处理失当

文化发展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真正的发展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在的,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3]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其中就包括经济与文化建设),而不是频频存在“有速度没深度”“有增长没发展”等后续问题。在具体的现实中,对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面对二者关系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常常选择文化让位于经济,以牺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这实质上是对文化的割断与否定。例如:在面对近代中国船政文化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纪念意义的工业遗产与历史文物的全球第一——“古田”号水泥船,相关部门与开发商打着经济发展之招牌,实质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最终逼迫全球第一的“古田”号活生生地被拆除。这就是对历史文化的无情割断,就是“经济一腿长,文化一腿短”,就是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处理严重失当的惨痛范例。

(三)文化价值失范

经过思想大解放,面对全球化浪潮和多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一系列的转变:从虚幻走向务实,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价值信念出现模糊摇摆、迷茫困惑;价值情感出现痛苦与挣扎;价值评价经常在公与私、好与坏、先进与落后间抉择;价值认同出现一元与多元的交错。在现实中,具体体现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诚信危机,政治生活领域的腐败,文化领域的道德滑坡等文化失范与文化价值错位。

二、文化自觉及其提升路径

面对种种的文化问题与困境,面对社会发展转型期呈现出的复杂情势,面对新世纪新形势下文化推陈出新、继续发展的迫切课题,这些都警示文化的永续发展需要以文化自觉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科学理性地反思中国文化,深刻认识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主动担当起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这对于建设文化强国与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自觉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后,频频见诸于学术论文与报刊杂志。由于人们关注层面与理解视角的差异性,对其理解也颇多歧义。笔者较倾向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定位:“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4]249它“不带任何文化‘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统’”[5]。文化自觉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对民族文化保持清醒的立场和态度;二是人个体的自省与自觉。对于文化自觉的认知,费孝通先生的概括、认识具有准确性、全面性、代表性、奠基性的特征。

(二)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1.它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与显著优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全会的鲜明特点就是彰显文化自觉。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1]回顾我们党90多年奋斗的历程,她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站在时代的前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顺应时代潮流、反映人民愿望、体现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

2.它是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内驱动力。它就如一只无影手,很大程度上反映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一种自觉,折射人们对理想社会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力量。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在现代化建设中才有助于培养文化上的自知之明,才能深刻把握文化的地位,我们党才能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全民力量、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提升文化自觉的路径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是提升文化自觉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提升文化自觉的本质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本质和规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干扰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借鉴、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迄今为止,还没有哪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对人类各方面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如果放弃或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中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特别容易受到西方腐朽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就极容易出现偏差,也就不能真正深层次地实现中国文化的自觉自醒。

第二,坚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提升文化自觉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三个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前进的根本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保证全国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情感上、行动上齐心协力,克服万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和强大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本质反映,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依托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根本和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前进的根本方向,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文化自觉的提升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它是解决文化自觉凝聚性问题的基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不断自觉自醒的过程。

第三,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提升文化自觉的关键内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牵引民族精神的发展趋势,是民族精神在每一个特定阶段的继承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既要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性内涵,也要积极塑造能够实现向民族精神升华的时代精神。只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文化自觉才能不断传承创新下去。

第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协调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尚、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文化自觉的重要任务,就是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和增强中华民族道德觉悟,取精华弃糟粕地传承传统道德,提高国民思想道德水准,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文化自觉。

2.知识分子与权力行使者首先实现自觉是提升文化自觉的关键因素。第一,知识分子应该是全民中文化的先觉者。知识分子是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因为知识分子的特点是具有前瞻性,不但可以用科学的眼光研究社会,还能运用逆向思维思考生活,所以应该是有文化先觉的。在现今中国,坚定崇高信仰、立志时代潮头、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创新进步科技、立志知识报国、做民族的脊梁、服务于人民是一切青年知识分子成才进步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的时代最强音。知识分子要努力摆脱短期个人利益的约束,努力为社会赢得全局的长远利益,就要积极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努力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承担引领社会与文化走向“文化自觉”的历史责任。第二,权力行使者的文化自觉是关键。文化与权力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关涉的是文化发展和现代人类的命运。文化与权力之间应该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善治”。在这一关系中,不是由权力主导,而是由文化特别是道德与知识来主导。文化自觉,除了需要知识分子的呼吁与担当,也需要社会各群体切实行动起来,而权力行使者正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实现文化与权力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关键。权力行使者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对自身的信任,牢记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面对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发生冲突时,应深刻思考深度认同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应目光长远,权衡利弊,作好抉择,充分行使好手中权力,努力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保持头脑清醒和坚持理性判断是提升文化自觉的关键环节。第一,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运用和研究客观规律,这为提升文化自觉提供了可能。第二,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杜绝破坏文化与自然资源的理念,保护文化遗产和珍爱文化资源,这是提升文化自觉的中心点。第三,坚持理性地判断,牢记文化建设的盲目跟风和经济建设的“要速度没深度,有进展没发展”的教训,发展有自己创意的文化,这是提升文化自觉的关键点。第四,坚持理性地判断,深度重视文化内容的健康性、文明性是提升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我们的所有文化内容都要有益于国民健康、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知识分子与文化工作者,务必加强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自身修养,发扬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苦心钻研、自尊自律的风尚,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榜样。

4.坚持对外开放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提升文化自觉的必然选择。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都要开放。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条件。”[4]444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吸收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的精华。因为文化的封闭性,最终必然导致文化的落后性。我们要认清把外来文化引进来,必须提高判断能力和吸收整合能力,积极借鉴、吸收、内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择其善者而从之”,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国内文化建设,提高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并实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的不断创新与传承,积极参与文化全球化进程,让中国文化走进世界人民的心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实现各种文化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促共进,共同繁荣。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应当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如此,必然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自觉程度。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提升文化自觉的必要保证。文化体制包括文化领导体制、文化管理体制、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发展体制、文化创新和建设体制等。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美丽中国的建设,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文化体制改革有大幅推进,但纵观全局,制约繁荣我国文化、提升文化自觉的因素仍然很多。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我国仍然任重而道远。担当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目标、坚定文化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将为提升文化自觉注入强劲活力和增强信心力量。

在新形势下,面对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构建的中国的现代性必将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文明。要实现这样的现代新文明,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努力树立与提升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bt.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叶昌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J].学习与探索,2012(7).

[3]弗朗索瓦·佩鲁.新的发展观[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87.

[4]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5]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94.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