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效应分析

2013-04-11 13:33肖艳伶
关键词:母国进口效应

肖艳伶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2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效应分析

肖艳伶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28)

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日益活跃,其对投资母国总体经济各个方面也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本文将从对外贸易、国际收支、产业结构、就业等这几个方面出发,分别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母国影响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对中国不同投资动因的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投资动因;经济效应

1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经济效应理论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实质上是一种经营资源从一国向他国的转移,对东道国经济带来传导效应同时又对本国经济带来反馈效应。正是在这种传导与反馈制导过程中,导致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对投资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能给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1.1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

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对外贸易的影?响更趋向于双重性与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也是多方向的。从国内外研究经验来看,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对外贸易的效应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体现:(1)出口引致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备等出口的增加。这些增加的出口可能来自于跨国公司总公司对其国外分支机构的出口,也可能来自于投资国其他供应商对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的出口。(2)进口转移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减少。假定某些产品原本由投资国生产,其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品从国外进口。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后,投资国将减少该产品的生产,投入品的进口也相应减少,投入品的进口相应转移到新的国外生产基地。(3)出口替代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出口减少。在投资国的跨国公司将某产品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后,东道国当地企业通过技术扩散或模仿,也开始生产该产品,替代进口或出口该产品,导致投资国出口减少。同时,投资国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也会替代跨国公司总公司的出口,进而导致投资国出口的减少。(4)反向进口效应,即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导致的进口增加。投资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某产品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再从国外分支机构进口该产品,进而导致投资国进口增加。

在这四种效应中,前两种效应表现为投资国出口增加或进口减少,对其贸易收支有正的效应;后两种效应表现为投资国出口减少或进口增加,对其贸易收支产生负的效应。一般来说,这四种效应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较早开始发挥作用的是出口引致效应;随后,当国外分支机构的生产开始取得规模经济效应以后,出口替代效应开始出现;继之产生作用的是进口转移效应和反向进口效应。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其对外贸易的影响程度将由这四种效应相互作用的净效应所决定。

1.2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

整体上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母国从体系外部筹措资金。随着世界各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外国投资者参与当地证券市场运作限制的取消,外国投资者获得较国内企业更强大的外部资金筹措能力,可以通过东道国的股票市场、国外银行金融与非银行金融结构以及国际资本市场为母国获取更多的资金提供便利,同时也提高了项目融资的灵活性,使交易成本最小。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巨额利润汇回国内,可以加速母国国内的资本积累。跨国公司将巨额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红利分给股东,相当大一部分进行了利润再投资,因而增加了企业的资本存量,加速了垄断资本积累的进程,进而扩大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

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可能的“挤占效应”值得注意,理论上来说,如果母国主要从国内证券市场和金融机构筹措资金,与国内投资者竞争资金,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影响国内资本的形成,减少母国的资本总存量。如果以此挤占了母国国内的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亦可能代替了母国的国内投资,对母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从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的实证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间存在着很强的正向相关,“挤占效应”不明显。

1.3 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收支

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且主要表现为短期影响;间接影响则较大,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所带动的投资母国对外贸易的变化,会进—步影响到其国际收支的平衡,间接影响会较长时期内持续发挥作用。从短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际收支有消极影响。海外子公司的产品可能在东道国产生对母国出口品的代替,而子公司的他国销售可能与母国产品形成竞争,海外子公司的产品亦可能大量返销母国等,对投资国贸易收支平衡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国际收支。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进一步深化,投资母国对东道国相关原材料、中间产品、资本货物的出口,增加母国的出口业绩。从长期来看,海外子公司各种投资收益的汇回,可以增加投资国的对外支付能力,进而有利于改善投资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分析

2.1 产业结构效应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将应该从我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领域及边际产业中,按照边际产业的次序投向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

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学习先级技术和管理经验,了解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反过来促进国内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

2.2 进出口效应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型FDI主要集中在相对于我国来讲是资源稀缺的、成本低廉或出于战略需要的部门,其对外直接投资将增加我国的资源进口,同时还带动设备、制成品(如钢材制品)、技术和劳务的出口;仅有少数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生产制成品,产生了出口替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应,但其依然会带动我国设备、技术和劳务的出口。总的来说,自然资源行业FDI与我国的对外贸易是互相补充的。

以市场导向型为动因的FDI,一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开办的生产性合营企业,一般由中方提供设备、物资、技术作为投资,从而扩大了成套设备和物资的出口,出口机器设备占总投资额一半左右;二是在国外合资开办制造和加工、装配生产企业,可以带动国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半成品以及劳务的出口;三是在海外投资办厂,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国际市场行情,及时反馈信息到国内,以减少出口盲目性,及时输出国外市场适销产品;四是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之际,在海外投资办企业,可以有效地抵制外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带动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避开一些国家对中国产品所设置的配额、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或者利用所在国的出口配额,扩大中国的出口贸易。

3 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政策建议

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其对国内经济增长、出口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引导对外直接投资向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技术提升、产业升级的方向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政府需要不断调整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产业和投资地区。

3.1 政府在政策与管理方面做出的调整

第一,提供宏观政策指导。由于在国家宏观管理层还没有建立起适宜“走出去”的工作机制,国家对企业跨国经营在总体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表现出一种无序性和随机性,导致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感到目标不明、方向不定。政府根据“走出去”战略的宏观目标,通过支持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型投资、技术寻求型投资、市场寻求型投资,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对企业境外投资活动涉及的国家、产业、规模和合作对象选择等进行指导和协调,并在审批时加以把握,把企业对外投资的微观目标与国家的宏观目标进行有效协调。同时提高境外投资审批规则的透明度和审批程序的规范性,降低交易成本。

第二,建立促进和保障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体系。我国对外投资的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管理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导致海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混乱无序。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涉外税收等规定不完全明确,行政审批多,许多法律、法规条文笼统,缺乏法律的固有的明确性和对法律后果的预见性,造成企业的投资行为无章可循,随意性大,没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法律保障。因此应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立法中,可以借鉴国外特别是与我国发展历程相近国家和地区的成熟法律制度,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同时兼顾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以及未来在全球经济中竞争的需要。

第三,政府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政府占有更多的信息,包括投资目标国的政治状况、宏观经济、企业要素成本状况、与外资投资有关的法律、税收框架、政府管理程序等基本信息。但是由于没有建立专门提供国内国外商情信息的官方的或者半官方的机构,这样使国内有优势的产品或项目无法得到投资的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信息采集、建立可靠的信息传播机构和渠道,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邀请企业参加国家大型商务洽谈活动。

3.2 培育合理高效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

第一,尽快推进涉足对直接投资的国有企业改革,早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形成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是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制度性保证。目前,我国境外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甚至出现内部人员失控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了适应对外直接投资的需要,大公司的核心层可发展为控股公司,把各个分公司作为由公司控股的独立经营实体来对待。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孙公司将按照商业原则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政府只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下大力气,才能使中国企业真正以独立法人的身份走向世界,也才能使中国的经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加速组建中国的超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大中小型企业的协调发展,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别国的经验和我国企业的教训都己经反复证明,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必须要有竞争实力,而竞争实力来自企业联合,只有经营组织结构大型化和企业功能综合化才能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在组建我国的超大型企业集团过程中,集团的形式和标准应根据不同行业而异。生产型企业集团应以具有产业优势的垄断企业(我国目前在轻纺、家电、造船、机械制造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龙头,而贸易型企业集团则应以具有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外贸公司为核心,带动相关企业组成。

第三,鼓励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鉴于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己成为我国“走出去”的新的亮点,应加大对这两类企业的重点支持,坚持“抓大扶小”。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重点生产企业、大中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拓展海外投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资源开发和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并给予贷款和保函等方面支持。另一方面也鼓励经济效益好、经营灵活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并在贷款贴息、信息服务、海外投资保险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积极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和经营活动,鼓励各地方根据地方特色,组织企业综合、深度开发某个市场,并连片开发,以取得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培植龙头企业并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制止恶性竞争和欺诈行为,维护经营秩序和中国企业整体形象。

[1]黄晓玲,刘会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7(01):34-37

[2]刘凯敏,朱钟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07(01):98-101

[3]汪琦.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01):36-41

F125.4

A

JL01-0229(2013)04-0039-04

2013-10-23

责任编辑:王宝山

校对:康鸿雁

肖艳伶(1984-),女,满族,河北承德,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母国进口效应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中国在投资仲裁中应如何处理条约签署国与投资者母国的双重身份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私营军事安保公司人员责任追究之困境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ODI逆向技术溢出的母国区域吸收能力分析与评价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