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涯教育的反思和建议

2013-04-11 13:29张乐雅钟思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生涯辅导职业

黄 蕊, 张乐雅, 钟思嘉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人数逐年递增,待业和就业人数也随之增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四学生感受到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就业焦虑。他们都抱怨着同样一个问题:找工作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更难。毕业在即,自己却不知去往何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难以抉择,无怪乎听到有位大四学生发出“面对很痛苦,逃避无用处”的慨叹。而在高校生涯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中也发现,许多学生常常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所在,或无法兼顾自我与他人的需求,无法有效地进行生涯探索活动。这些学生一旦面临生涯发展的抉择,便呈现出迷茫、焦虑等不适应的情形,难以投入具体的生涯行动。这种生涯不确定的困扰在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间,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有研究指出,生涯不确定指的是个体受到情境因素影响所产生的暂时性未定向,与个人生涯发展中经验的限制、缺乏对自我、环境的讯息或决定技巧有关。[1]针对这一现状,虽然国内高校普遍设立了生涯教育相关机构,如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中心等,并引进在线职业测评系统,着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相对于在国外已有几十年历史的生涯教育体系,我国目前的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若想真正有效提升我国的生涯教育水平,除了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之外,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对现行的生涯教学和生涯辅导的切身感受及具体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教育工作。

笔者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生涯不确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在调查时发现,生涯不确定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具有更高的焦虑水平,随后通过对其中20名学生进行抽样面对面的访谈,总结他们对生涯教学与辅导的看法及期待,旨在引起教育当局和学校领导对生涯不确定这一群体的重视,并对高校生涯教学与辅导工作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

一、高校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访学生均表示学习过“大学生职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毕业生就业概论”等生涯规划类的课程,或接受过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的指导,他们对于学校现行的生涯教育表现出的不满和意见,主要可归纳为教学和辅导两方面:

1.教学方面

有50%的受访学生认为目前所接触到的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太过空泛,只是关于理论的介绍,实用性、操作性不强,对自身的帮助也不大。35%的受访学生觉得课程内容过时,介绍的都是很多年前的数据和实例,没有针对性、缺乏个性化。此外,有10%的学生指出生涯教育相关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开课学时少,且安排滞后。例如有学生反映本校的生涯课程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而在这之前,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还有一些企业的招聘会已经陆续开始。至于学习成果的评量更是不够规范,有的要求学生草率交一份生涯规划作业即可获得成绩,甚至有学生表示自己从未上过课,只参加考试即通过。

高校生涯规划课程最初是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及技巧而设置,其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教学为主要内容,生涯规划课程有名无实,不为学生重视,对学生的帮助也极其有限。

2.辅导方面

受访学生中有40%的人谈到尽管绝大部分学生知道学校有专门的咨询机构,但很少会主动前去寻求帮助。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本身对生涯咨询、生涯辅导缺乏了解,对其价值存在疑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咨询机构的宣传不到位、所办的活动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的信任度不够、求助动机弱。有10%的学生觉得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发布缺乏时效性也是其不被信任的原因之一。

此外,30%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其他途径,一样可以达成生涯教育的目标,比如通过网络查询招聘信息、行业情况,通过求职类节目了解面试注意事项,请本专业的学长、学姐或毕业校友进行经验交流,等等。由此可见,比起求助于专业的老师,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自然、平等的辅导态度和方式,以及年龄相仿的辅导者等。

高校咨询和辅导机构的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咨询、测评、训练等服务,本应有其专业化优势。然而这些优势或力度不足,或不为学生所知,尚未真正发挥效用。

二、学生对生涯教育的期待

对于希望从生涯教育中得到怎样的帮助,受访学生的期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增进对自我的了解

认识自己是择业的第一步,也是择业成功的关键一环。访谈中有40%的学生明确提出他们希望通过生涯教育更加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客观的自我评价。

(1)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一个人的职业兴趣不明确或分散,会使他同时对多个分属不同的职业领域的活动产生兴趣,却无法分辨出最佳的选择,以致难以做出最后的决定;而兴趣程度不足,则难以构成一个明确的生涯或工作的选择。访谈中,提出此类需求的学生多是出于所学专业非第一志愿或被学校调剂、报考时对专业缺乏了解、专业学习困难、专业就业困难、缺乏职业理解等原因。职业兴趣与从事职业相吻合是最理想的情况,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确定职业生涯,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2)能力培养 有受访学生表示在找工作时填上“应届毕业生”那几个字感觉仿佛是“没经验,没能力”的代名词。经过前三年的本科学习,多数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这样的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职场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又有多少知识能转化为工作所需的能力,学生对此表示相当困惑,希望得到专业的帮助与建议。诚然,能力有各种各样的划分,每个人的能力构成不同,因此生涯教育所涉及的并非是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在整个大学阶段培养能力的意识和计划。

(3)客观的自我评价 大学生在面对生涯选择时,经常会不自觉地拿自己与周围人作比较。一部分学生看到周围人的生涯选择,会暗自希望找到相对更好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学生往往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就业取向上,使得自己原有的想法变得动摇;在生涯决定过程中,无法基于个人实际进行合理的评估和选择,从而增加不确定的风险。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通常更容易低估自己,一方面是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另一方面是因为并不了解别人,而倾向于放大别人的优势。自我评价的不适当往往导致个人的职业定位出现偏差,因此,如何做到客观评价自己成了部分学生在生涯发展中的迫切需求。

2.增进对职业世界的了解

大学生对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职业时常抱有各种各样的期望和憧憬。然而职业选择是主观与客观条件的统一,生涯决策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也要积极寻求外在的职场资讯,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择业都不太可能成功。有30%的受访学生表示:除了解自己的需求外,如果学校能够帮助他们把握就业形势,提供及时可靠的相关资讯,将更有利于其做出适当的生涯决策。这些资讯包括人才需求、能力要求、职业描述、薪资待遇、发展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去向等等。此外,还有不到10%的同学希望对求职技巧以及职业礼仪有更多具体的了解。

3.协助调整情绪或心态

虽然只有10%的受访学生明确提到了自己面临生涯决策时会有情绪上的困扰,但大多数的学生言辞间都表达了诸如焦虑、担忧、困惑等感受。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进入毕业学年面临艰难的就业抉择,在由学生向从业者的角色进行转换时,出现这些负面情绪的情况比较普遍。虽然轻微的焦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潜能、产生紧迫感,从而使人更努力地寻找就业机会,但如果程度加重,将会干扰学习生活,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若有人能够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走出情绪的困境,这对于厘清他们的思路,进而使其做出适当的职业生涯选择将大有裨益。

三、生涯不确定学生的教学与辅导

对许多学生而言,大学是增加独立、做决定、管理角色转变的开始,[2]当今的大学生正面临生涯探索的重要时期,审视目前高校所提供的生涯课程,就质与量来看,皆有不足之感。从生涯发展的观点来讲,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对于多数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言,大学毕业可能是他们过去十几年学校生涯的终点,也是步入未来社会生涯的起点。此时他们对自己在社会和工作世界的角色与定位常常感到茫然,致使不少学生陷入生涯不确定的困境,亟需得到实际有效的帮助。基于上述学生对生涯教育问题的反应和期待,以下分别从生涯教学和生涯辅导两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生涯教学方面

(1)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及主动性 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也是个体毕生发展的一部分。尽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课程、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生涯规划”的内容,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这一概念,并将其与自己的大学生活结合起来。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对生涯规划不以为然,认为等到毕业时再考虑就业问题也不迟。由于缺乏对个人生涯发展的前瞻和规划,持有这类观点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很多人都存在着选择目标盲目、接受工作轻率等问题,严重阻碍自身发展。

目前,高校生涯教育者主要负责提供生涯探索与体验的有关知识,并对生涯规划的步骤及问题予以指导,实际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大学生自己。高校生涯教学可以通过调查测评及讨论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我是谁”、“我可以做什么”、“我想做什么”和“这意味着什么”等问题,开启学生主动进行生涯自我探索之旅,增进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而这既是生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个体最终做出生涯选择的能量根源。

(2)增进生涯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大学阶段正是个体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并最终做出决策的时期,帮助大学生做好准备以面对如此重要的生涯选择,生涯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以往的生涯课程虽有较为系统的内容设置,却更多关注教师“教给学生什么”,而非学生“学到什么”。在生涯教学过程中,若能指导学生对自身的生涯历程、成长省思加以记录,建立个人“生涯档案”,内容可包括自身基本概况、相关测验分数、自我探索、学业成就、特殊技能、生涯愿景等,以此将所学内容与个人实际联系起来。这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反馈,巩固生涯教学内容,更可以作为学生生涯发展的凭证,供未来升学或择业时参考。

信息的记录是生涯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充分的职业准备需要高校应届毕业生做到“知己知彼”。了解自己是择业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对自己能力、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而对职业的了解则涵盖了职业类别、工作环境、薪资福利、自主程度、人际关系等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可通过有关的测验工具,如生涯信念调查表、生涯决策量表、工作价值调查表、职业兴趣量表、职业组合卡等;而职业资讯的获取,除了传统文字型的行业分析、职位描述以外,还可以引入视听媒体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职场观察、与职场前辈座谈等方式。从以上基础的信息收集环节开始,指导学生将对自我的了解和职业的了解进行记录,有助于梳理已有信息,进而整合内外资源。而当学生对自己和职业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之后,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方面。此阶段更应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操作性,如向学生介绍决策平衡单、生涯图等有关技术,教会学生如何规划和决策,制订以生涯目标为导向的行动计划,记录在学生的生涯档案中,并与学生的毕业实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涯规划行动。

(3)生涯教学的连续性 从访谈中了解到,现行的高校生涯教学多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开展,似乎是认为只有毕业生才有必要接受指导,因而忽略了生涯教学的连续性。实际上生涯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历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生涯教学有必要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并贯穿大学教育全程,且因年级不同而有所侧重。

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环境,了解专业学习要求;大二学生由于已经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教学重点就可以放在学生的自我评量与探索上,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对职业进行初步了解;到了大三,专业学习基本过半,此时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就业观念,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并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经过前三年的生涯教学,到了大四,学生们已开始将目标付诸行动,此时需要针对择业期间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就业形势、就业信息、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并对求职面试等具体技巧予以必要的介绍,为其进入职场做准备。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生涯教学课程也不必是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课程,假使学校存在安排的困难或限制,可弹性地将教学的时间化整为零,例如大一至大四共分四个阶段(每学年开一段),或八阶段(每学期开一段),每个教学段为四周左右,每周一次课。

2.生涯辅导方面

(1)生涯辅导的个性化 生涯不确定问题的产生必有其原因,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与发展,影响高校应届毕业生其生涯不确定的原因也日趋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生涯辅导工作者应针对不同的个体,了解其生涯不确定的具体缘由,并以此制订生涯辅导目标进行指导。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经历、认知、情感和行为风格,而不同的职业对求职学生亦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可能满足差异性的需求。只有基于个性的考虑,才有可能为生涯不确定的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针对不同情况,生涯辅导的重点也应有所调整。例如,对于那些目标缺乏的学生,生涯辅导的目标和方法是使他们认识到生涯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时间点,强调连续性和成长,而不是具体的选择;对于那些面临多重选择的学生,旨在教会他们职业决策的技巧,使其具备做出恰当生涯选择的能力;而那些对生涯决策的结果存在焦虑的学生,生涯辅导的目标和方法是帮助他们调动并运用自身已有资源实现既定目标。

(2)生涯辅导的人文关怀 生涯咨询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职业选择是认知和情感交互作用的结果。生涯不确定不仅仅是行为层面的表现,它还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感受,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认知、情绪体验,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就要求高校生涯辅导工作者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抱持一种非批判的指导性态度去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了解他们的诉求;生涯辅导目标应定位在一种生涯能力的获得上,具有对生涯不确定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的功能;生涯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帮助生涯不确定学生调适生涯探索过程中出现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悦纳这种生涯不确定状态、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积极地做自我准备和充实,进而把生涯不确定的困扰转化为个人生涯发展的动力,形成所谓的“积极的不确定”[3]。换言之,高校生涯辅导工作应加大关注学生职业生涯选择和决策过程,而不仅是帮助学生寻求职业的匹配。

(3)生涯辅导的多样化 对于生涯辅导而言,传统的讲座、座谈方式固然可以迅速获得有关知识,但却难以令学生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感受,难以满足其实用性要求,而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又常常不够有效率,难以满足学生的广泛需求。对此,生涯辅导工作者可以考虑加入活动体验环节,将辅导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比如以多层次服务方式,在开设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基础上,将团体生涯咨询与个别生涯咨询相结合,增加自助式活动(如使用计算机辅助生涯辅导系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涯发展特点定期举办工作坊等。[4]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校园广播、网络等途径强化学生对生涯辅导的认识,联合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生涯知识演讲、征文、辩论、戏剧表演等动态性活动,多种形式相结合,促进学生参与互动,从而达到生涯辅导的目的。

如今,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前景、就业情况已成为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重要标志,因此,高校生涯教育也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生涯教学与生涯辅导是高校生涯教育不可或缺的两方面,生涯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理论思维框架,生涯辅导为学生提供了鼓励和支持,而生涯教育应将二者紧密结合,设计出一套理想的生涯教学与辅导模式,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在校资源,充分准备,开启自己美好的职业生涯。

[1]吴芝仪.五专五年级学生生涯决定信念、情境/特质焦虑与生涯决定行动之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1991.

[2]钟思嘉.生涯咨询实战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86.

[3][4]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25.

猜你喜欢
生涯辅导职业
我的教书生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