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学》看亚里士多德的语言观

2013-04-11 04:53张丰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中庸诗学

张丰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从《诗学》看亚里士多德的语言观

张丰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无论是西方的古希腊还是在中国的先秦时期,人类都已经开始了对语言的重视。亚里士多德《诗学》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史上一本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也论述了关于语言的一些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是思想产生的媒介,诗的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亚里士多德的语言观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语言;艺术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深远,“有人甚至说,诗学的全部历史都是对《诗学》文本的重新解释”。[1](p76)语言问题在这本书中也被亚里士多德作为重要问题提出。

一、语言问题是重要问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从来没有放弃对语言问题的研究。古希腊时期,西方就已经开始注意语言问题。当时对语言问题的探讨主要体现在名称和事物关系上,出现了两个语言派别:自然派和惯例派。柏拉图认为对事物的名称与事物本身是有着天然的联系的,也就是说词是大自然创造的。因此,他被称为自然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惯例派认为“语言形成于惯例,因为名称没有天然产生之理”[2](p471)。

到了18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对语言的本质和发展提出独创性见解,认为语言是活动本身,而不是活动的产物;并提出“内部语言形式”的概念,把它看作个人世界观的表现。施莱歇则坚持自然主义语言观,把语言学列为自然科学,企图用生物学原理研究语言的发展和分类。

而19世纪,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成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源头,他的学说被称为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了20世纪的各个语言学流派。索绪尔提出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能指和所指、语言符号任意性等问题。

20世纪出现了哲学的第二次语言学转向,语言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代表学派有维也纳学派和英美分析学派。维特根斯坦将哲学形而上学问题归结到语言上,“全部哲学都是一种‘语言批判’”[3](p42),为哲学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自古也很注重语言问题。孔子主张“辞,达而已矣”,语言文辞的作用在于充分地表达人的思维内容;他还主张“正名”,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他区别不同名的不同意义,强调名实相符。而庄子则反对“正名”说,主张“道不可言,言而非可”,另外,他还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思想,认为语言只是表达思想意识的工具。老子则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提倡一种无言之道。

中国后世也很注重语言问题,在音韵、训诂、方言研究等问题上获得了很大的成果。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人类一直对语言问题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二、《诗学》中的语言观

《诗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关于语言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一)语言是媒介

《诗学》在给悲剧下定义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写到:“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4](p63)于是,语言是悲剧成为悲剧的一个依附的媒介,也即是说语言是一个工具。这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也即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源头,结果是后世人们更加重视作品的思想,而忽略对作品语言本身的探讨。他也认为思想“包括通过语言产生的所有效果,有证明和反驳,激发怜悯、恐惧、愤怒和其他类似情绪,还有夸大和缩小。”[5](p73)语言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被认为是思想产生的媒介。

(二)对语言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来说,语言由下列各部分组成:单音、音节、连接词、语气词、名词、动词、词形变化或格,短语或陈述。他对语言的组成进行的分析,是正确而具有开拓性的。他是从发音学的角度对之进行的分类。他对语言各部分的分类找到了语言的一些本质规律,具有开拓性意义。

(三)对名词的分类

《诗学》是一部教我们如何去创作的作品。谈创作必定涉及到语言的运用问题。亚里士多德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在第二十一章中,他对名词进行了分类,“每一个名词,它或者是通用词或借用词,或者是隐喻词或修饰词,或者是新创词或延伸词,或者是缩体词或变体词。”[6](p69)他很重视隐喻词,他认为“掌握隐喻词的用法尤其重要,可以说这是伟大天才的标志”,他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他看到了隐喻词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诗歌的新创词是指那些还没有被人们使用过的词,是诗人自己发明了它们。”[7](p81)

(四)诗的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

亚里士多德揭示出了诗的语言的重要特征。他认为诗的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注重的是“清楚的”表达,不需要用词的新颖、独特,而诗的语言则不同,它不能是平淡无奇的,而追求措辞的新奇,“使用新奇的词,就会显得高雅,超出平常的水平。”[8](p85)

(五)中庸语言观

亚里士多德坚持中庸的伦理哲学观。他的这种中庸哲学也一直贯穿在《诗学》的始终。在文艺创作中新奇词语的使用上,亚里士多德也提出“如果专门使用这种词,就会导致作品变成没人读懂的谜语,或者怪异。”[9](p85)他看出了这种过度使用新奇词语而导致的后果。他说:“每一种语言的使用都要有个适当的限度。任何人不适当地使用隐喻词、不熟悉的借用词和其他这类新奇词,都会造成同样的结果,只能引起笑话。适当地使用这些词,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10](p87)

三、亚里士多德语言观的历史成因分析

亚里士多德的语言观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源于对当时文艺作品的分析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文艺观的集大成之作。其理论观点主要是亚里士多德根据已有的经典悲剧、喜剧及史诗作品进行的创作规律及方法的总结。在对语言问题的探讨上,亚里士多德更是敏锐地总结荷马、克勒俄丰等人的作品语言,总结出语言使用的规律和技巧。这成为他文学语言观的主要来源。

(二)源于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观

与柏拉图坚持认为语言是自然创造的不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它是在人类的交流中约定俗成的。因此,语言在文艺创作中起到的是媒介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也影响着他的这种“工具论”“媒介论”语言观的形成。

(三)源于他的伦理哲学观念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主要体现在他的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的伦理观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中庸论,“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由适当的动机和适当的方式来感受这些感觉,就是既是中间的,又是最好的。”亚里士多德在探讨诗的措辞时就谈到诗要用新奇的词,但是要有个“适当的限度”。这种中庸的语言观与他的中庸的伦理哲学有着内在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作为他的原创性文艺理论集大成之作,注意到了语言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对西方的哲学以及语言学、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影响深远。当然,亚里士多德语言观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给西方的哲学以及文学艺术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语言工具论所导致的形而上学的哲学困境。但是他的语言观毕竟在那个时代是他的原创思想,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1]李森.论诗学和诗性的创造[J].云南: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鄢春艳.西方语言学派的哲学渊源[J]重庆: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贺绍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5]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7][8][9][10]亚里士多德.诗学[M].郝久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马银华)

I106

A

1008—6153(2013)01—0167—02

2012-12-21

张丰(1987-),男,山东枣庄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中庸诗学
背诗学写话
中庸自明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两种翻译诗学观的异与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