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的构成探析*

2013-04-11 11:56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内涵革命中国共产党

张 颢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部,广东 湛江 524048)

“红色资源”在我国是一个专用名词,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实践中,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从红色资源内涵的界定上我们可以看出,红色资源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紧密相联的。“红色资源”这一范畴并不囊括历史上所有的革命实践活动,而是专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其领导下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实践活动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历次革命和改良所留下的历史印记,均不被视为红色资源;而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所有非共产党人领导的各项革命和改良活动的印记,也不被纳入红色资源的范畴。可以说,红色资源是一个具有较强政治色彩且仅仅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活动密切相关的概念。

一、从多重视角探讨红色资源的构成

从总体上来说,红色资源的构成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层面,二是精神层面,即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主要包括:静态的革命遗址遗迹、历史文物、革命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堂等,这方面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红色资源的精神形态则比较丰富,它积淀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首先,从中国共产党在每一历史阶段的实践主题这一视角来看,红色资源包括革命精神、建设精神、改革精神以及相应的物质载体。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红色资源表现的主题以革命为主,因此革命精神的色彩较浓,而这为处于弱势的中国共产党人最终能推翻“三座大山”起到了极为强大的主观能动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始,红色资源表现的主题以建设为主,在各条战线上都涌现了典型的精神代表,鼓舞着亿万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红色资源表现的主题以改革为主,并在其他各个方面也都异彩纷呈,推动着改革开放的航船破浪前行。

其次,从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精髓这一视角来看,既丰富又深刻,包括以下方面:追求崇高精神、彻底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实践第一精神、自力更生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牺牲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顾全大局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廉洁自律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和平发展精神等。

再次,从红色资源精神形态的命名这一视角来看,也是丰富多彩的,包括以下几类:(1)以地域命名的,如井冈山精神、百色精神、遵义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小岗精神、张家港精神等。(2)以事件命名的,如“二七”精神、“八一”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3)以人物个体命名的,如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等。(4)以人物群体命名的,如“狼牙山五壮士”精神、“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硬骨头六连”精神、中国女排精神等。

二、从中国共产党三大发展阶段的视角探讨红色资源的构成及其基本内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资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资源在中国革命血与火的拼搏中生成、扩散,放射出绚丽耀眼的光芒。这一时期,红色资源的主体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是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中心密切对应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革命活动主要集中于上海、井冈山、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西柏坡、北京等六大区域,另外还有一年多的长征时期。这些波澜壮阔、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绚烂的篇章,也留下了永远不灭的伟大革命精神。除去上海和北京两个时期之外,其余每个时期均有对应的革命精神:(1)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历时两年零四个月,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2001年6月,江泽民在考察江西时把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4个字。其精髓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以中央苏区为代表的各个苏区的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苏区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反对“本本主义”,“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彻底革命精神。(3)在历时一年多、行程两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中,形成了特殊的长征精神。其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4)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时期,是指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于1935年10月19日长征到达陕北,1948年3月23日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形势下东渡黄河前往华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将近13年的时间,亦称延安时期。在此阶段,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识和实践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主意识和公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体意识和创业精神。(5)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工作近一年时间,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代表的西柏坡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除了以上五种主要革命精神外,红色资源还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隶属于五种主要革命精神的下位精神,如苏区时期的“兴国作风”,长征时期的遵义精神,延安时期的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其他根据地、解放区形成的革命精神,如百色精神、太行精神、琼崖精神、沂蒙精神、方志敏精神、杨靖宇精神、赵一曼精神、刘胡兰精神、董存瑞精神、“狼牙山五壮士”精神、抗战精神等。(3)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的白色区域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所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情形以红岩精神最为典型。(4)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井冈山时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前的革命精神,比较典型的如创党精神、安源精神、“二七”精神、黄埔精神、北伐精神、“铁军”精神、“八一”精神等。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色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后,红色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放射出新的光芒。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进程中,形成了无数新的革命精神,分两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革命(或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红色资源的表现形态主要有:(1)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的一场保家卫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斗争。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包括视祖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惧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共同对敌的高度团结精神;为人类和平、正义事业而战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一精神在具体的个案上主要体现为杨根思精神、黄继光精神、邱少云精神、罗盛教精神等。(2)北大荒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开始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包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勇于开拓精神;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3)“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上海警备区某部第8连,于1949年6月进驻上海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在当时十分复杂的环境下,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始终保持革命军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1963年国防部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就是拒腐蚀、永不沾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4)穷棒子精神。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河北农民王国藩领导的所谓“穷棒子社”的经验,在《勤俭办社》一文的按语中写道:“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所谓“穷棒子精神”,就是勤俭节约的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资源的表现形态则五彩纷呈:(1)工业战线有大庆精神。即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2)农业战线有红旗渠精神。1960年,勤劳勇敢的十万河南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水渠,孕育、凝结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3)军队方面有雷锋精神。即忠于党、忠于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精神,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4)干部方面有焦裕禄精神。1962年焦裕禄调至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当时正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极大地改变了兰考的面貌。他用自己的具体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5)科学技术方面有“两弹一星”精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老一辈科学家和广大研制人员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了大量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使得原子弹在1964年爆炸成功,导弹核试验在1966年取得成功,人造卫星在1970年发射成功。这些伟大成就熔铸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红色资源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资源的表现形态则是与时俱进的,色彩也更为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体现农村、城市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的有:(1)“大包干”精神。30多年前,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创农业“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大包干”精神。其内涵概括起来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尊重民意、以人为本,风险共担、诚实守信。(2)华西精神。华西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华西精神的内涵包括,始终如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的拼搏精神,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发展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3)张家港精神。张家港是新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是张家港精神的基本内涵。(4)特区精神。即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创业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拼搏精神,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关爱精神,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5)浦东精神。其内涵包括争创一流的意识、建功立业的抱负、忘我工作的境界、廉洁自律的情操、海纳百川的胸襟。

体现抗击自然灾害和灾难方面的有:(1)“98”抗洪精神。1998年入汛以来,长江、松花江、嫩江等水域发生特大洪灾。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一起,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抗洪凯歌,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2)抗非典精神。2003年春天,一个被称为SARS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出现在我国部分地区,给我国人民带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积极有效地应对,最终打赢了这场抗击非典保卫战,凝结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3)抗震救灾精神。2008年5月12日,汶川等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在这场特大灾难面前,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财力、物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形成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

体现其他方面内容的有:(1)女排精神。作为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其基本内涵包括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于胜利。(2)孔繁森精神。孔繁森是山东省援藏工作干部,原西藏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赴新疆考察途中不幸以身殉职。孔繁森精神的内涵包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3)载人航天精神。2005年10月1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这表明了我国科学技术、综合国力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载人航天精神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4)青藏铁路精神。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当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时,雪域高原踏上了迈向现代化的腾飞之路,同时也熔铸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可以说,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政治优势。对红色资源的构成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红色资源的大力发掘与利用,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90年辉煌壮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就,有助于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加强对红色资源构成的研究,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和路径,既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对人们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猜你喜欢
内涵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